我为祖国献石油

老树新枝

<p>上个世纪1970年4月26日,我和来自九台县的四百多名知青,一路风尘,顶风过江,来到当时的扶余油化厂,参加七零大会战。我随四连四排分到当时的采油一厂一队,21排3井组。当时接我的师傅是李玉贤,他待我如亲兄弟,领我去县里照相馆拍照,留下我当年的第一张照片。李玉贤大哥曾任吉林油田计划处副处长,是很优秀的管理干部。</p> <p>那一年,我十八岁。稚气未消。当上石油工人,很是自豪。我们集体户十五个知青,我是第一个招工进工厂的。拍个照片寄给家里,寄给集体户的同学们。</p> <p>井场就是我的工作岗位,抽油机就是我的战友。在西区21排3井组,偶然中我发现控制套管气可以增加单井产量。我管理的单井储油罐需要加温,罐底烧的就是从套管引出的天然气。平常我管的油井21排3,每个小班八小时也就产油一吨多。那天我加温的时间长点,接班时罐里也就六吨多油,结果到下午交班时,快满罐啦。单井罐的容积是10.366吨,一下子多出三吨多油。后来我又品了几次,发现一烧套管气产量就增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油田的地质专家到邻近采油队讲课,队里派我去听。这才明白,根据波意尔.马略特定律,套管环形空间压力下降,井底液面就会提升,抽油机抽油泵的沉没度就会增加,抽油泵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产量自然就增加了。在这条路继续走下去,我可能成为技术能手。但因为平时好写点东西,误打误撞的进了机关,成了机关干部。</p> <p>当时到油田,会战青年都是仿军队建制,我们九台的四百多名知青编成两个连,我所在的是四连四排十五班。这是我们班全体合影。</p> <p>1972年七一前,在当时的油田战报以笔名李冬鸣发表会战诗歌,《端起油海献给党》。</p> <p>1978年在大庆油田学习,参观铁人纪念馆。</p> <p>多年的油田工作经历不说了。我最难忘的是组织党员突击队,参加大老爷府上产大会战。1996年春,为吉林油田年产突破四百万吨,吉林石油集团在前郭县大老爷府地区开展了一场浩大的会战。我组织后线和机关的党员四百多名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在前线平整井场,整修道路。整整干了二十天。</p> <p>前线条件很艰苦,没地方住,突击队队员们都是住附近农民家。</p> <p>白天劳累一天,晚上我到各队驻地与队员交流前线劳动体会。</p> <p>吉林石油集团公司党政领导关心党员突击队。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单继宽同志看望党员突击队,并一起参加劳动。</p> <p>吉林石油集团党政领导支持党员突击队。党委书记副书记都到现场看望队员,并参加会战。吉林石油集团党委副书记侯殿才同志看望突击队员。</p> <p>侯书记在劳动现场,同突击队员一起收拾井场。</p> <p>侯书记与前大采油厂领导班子和前线其他单位领导研究党员突击队具体工作任务。</p> <p>吉林石油集团公司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安平同志在劳动现场。</p> <p>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侯殿才同志在会战前线与参战其他单位领导研究会战任务。布置党员突击队的突击内容。</p> <p>集团公司党委领导在前线指挥党员突击队。</p> <p>队长,也是普通队员。</p> <p>研究会战突击任务。</p> <p>苦中有乐。</p> <p>转战新工地。</p> <p>布置新任务。</p> <p>看望队员。</p> <p>劳动中不慎感冒,白天劳动,晚上打点滴。</p> <p>与前大采油厂厂长和书记在一起。</p> <p>突击队突击会战二十天总结。</p><p>难忘的二十天,我在很多年以后,写过一首诗,《党员突击队的旗帜》,在中石油集团老干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活动中获奖。</p><p><br></p><p>会战工地党员突击队的旗帜</p><p><br></p><p><br></p><p>会战工地飘扬的旗帜,</p><p>是党员突击队的战旗,</p><p>见证了党员在生产现场,</p><p>冲锋在前的先进形象。</p><p><br></p><p>二十一年前的今天,</p><p>吉林油田开发新区会战,</p><p>在科尔沁草原打响。</p><p>为祖国献石油,</p><p>是石油工人的口号,</p><p>更是用行动实现的理想。</p><p><br></p><p>四百名后线的党员干部,</p><p>二十支党员突击队,</p><p>奔向会战现场。</p><p>突击队鲜红的旗帜,</p><p>在会战工地飘扬。</p><p><br></p><p>刚钻完的井场,</p><p>泥浆和油污四处流淌。</p><p>河沟一样的车辙和泥浆坑,</p><p>阻碍抽油机上岗。</p><p>早一天清理现场,</p><p>抽油机就能早一天</p><p>上下吸油欢快歌唱。</p><p><br></p><p>党员突击队目标,</p><p>就定在这个方向。</p><p>一天之必须完成,</p><p>两支队伍平整一个井场。</p><p>命令已经下达,</p><p>工地上争先恐后,</p><p>一派繁忙景象。</p><p><br></p><p>五月的草原,</p><p>乍暖还寒,</p><p>天气反复无常。</p><p>清晨冷风刺骨,</p><p>中午烈日烤烫。</p><p>队员们的汗水,</p><p>不住的流淌。</p><p><br></p><p><br></p><p>目送夕阳,</p><p>拖着疲惫的身躯,</p><p>回到驻地民房。</p><p>挑水,扫院子,</p><p>与房东唠家常。</p><p>房东夸赞,</p><p>党的好传统你们在发扬。</p><p><br></p><p>集团的领导来了,</p><p>子公司的领导来了,</p><p>脱下制服,</p><p>换上工装,</p><p>做普通党员,</p><p>进入突击队的工地上。</p><p>每支二十人的队伍,</p><p>突击队员的人数不时膨胀。</p><p><br></p><p>我看在眼里,</p><p>热在心上。</p><p>泪珠滚出了眼眶。</p><p>有这样的党员,</p><p>这样的队伍,</p><p>还有什么困难能把我们阻挡。</p><p><br></p><p>突击会战二十天,</p><p>喜报天天唱响。</p><p>党员的肩膀,</p><p>石油工人的肩膀,</p><p>筑成吉林石油人的脊梁。</p><p>无数双巨手端起奔涌的油海,</p><p>献给伟大的祖国,</p><p>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p><p><br></p><p>二十多年过去,</p><p>我也数次转岗。</p><p>直至退休,</p><p>离开曾经奋斗的地方。</p><p>不论我走到哪里,</p><p>党员突击队的旗帜,</p><p>总在我眼前飘扬,</p><p>飘扬……。</p><p><br></p><p>2017年5月</p><p><br></p><p><br></p><p>1996年夏天,中共中央党建领导小组在吉林省召开座谈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中共中央党建领导小组副组长吕枫,当时的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张徳江,原中共中央委员马文瑞、袁木等出席会议。鞍钢等特大型国有企业党委书记参加会议。我做为国有企业党务工作者参加会议,我在小组会上一个多小时的发言,详细汇报了吉林石油人艰苦奋斗的历程,特别是大老爷府会战的很多感人故事,受到吕枫等领导同志的赞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