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绘画工具:大号兼毫毛笔一支,狼毫毛笔小号一支。半生熟宣纸(卡纸或者皮纸)34*65cm,小瓷碟若干。</p> <p>二、《中国画的临与摹》笔记:</p><p>中国画临摹的重要性:临摹是学习任何一个画种的基础。中国画的产生和发展无不和临摹息息相关,一个画家的出现也必然是先走临摹的道路。齐白石临摹《芥子园》,张大千临摹石涛。临摹是学习中国画技法的不二法门。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六法论”,其中“传移模写”便是临摹。可见,临摹不仅是学画的根基,更是品画的基准。初学者应该专心临摹古人遗迹,学习古人笔墨技法,研究古人创作动机,品鉴古人思想境界。从临摹中去感受古人的笔墨气息,与古人对话,以古人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会中国画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画的本质内涵,才能在中国画的学习和创作上有所建树。</p><p>临摹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摹的含义:用比较薄且透明的纸覆在范本上描摹形态结构。例如书法中的“双勾”,国画中的线描。临的含义:照着范本,把范本的内容按照自己的认识进行描绘。可以按照认识分为对临、背临、意临。中国画中的临与摹:中国画中的摹:工笔画或者较为工细的山水画,都可以先用线(炭笔、铅笔)描摹下来大概的结构造型,然后进行加工。中国画中的临:主要是临写原画中笔墨的技法特点,以及画面的情感表达。临写相对难度较大,尤其是意临,需要造型、笔墨、情感等多个层面去感受作品,才能临出神采。</p><p>意临徐渭《墨葡萄图》:①用笔用墨的技法讲解:徐渭用墨多用泼墨法,用笔洒脱灵活不拘谨。浓墨破淡墨能够感受到墨色交融的酣畅淋漓的感觉。淡墨水分较大,下笔酣畅自然,浓墨干湿并用,变化无穷。②枝干、叶子、葡萄的意临:意临时需先掌握笔墨技法,按照原作的笔意,寻找笔墨轻重缓急的节奏感。枝干藤条用笔肯定,长短粗细变化灵活,有曲有直,气脉相连。叶子大小相间,疏密有致,墨色以浓破淡,变化无穷。葡萄更是粒粒饱满,行笔磊落。突出徐渭落魄之际笔底明珠无处卖“墨点无多泪点多”的精神情感。③完成作品的意临:整体作品的临习要有主次变化,把握整体的构图和走势。知识点的总结和延伸: 意临重在精神气韵的理解和感受,能够与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六法论中气韵生动为上,学者初期注重笔墨的研究,后期应该脱离笔墨束缚,重在精神意境的表达。</p> <p>创作背景</p><p>初秋的一天,徐渭正在山阴(今浙江绍兴)的老屋里,一边喝酒一边观赏着挂在面前的一串紫黑葡萄,这是同乡好友张元忭送给他尝鲜的。看着那青色紫藤上挂满了一粒粒饱满成熟的乌黑葡萄,枝旁还残存着的几片绿叶,徐渭感触到了扑面而来的山间清风,嗅到了夹杂着青草味的林中气息。心中想着这粒粒葡萄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才来到这里,徐渭的胸中涌起了为野葡萄绘神写形的作画欲望,他一边展纸磨墨,一边酝酿构图。这时,老仆人进到屋内,说是县府高大人派了人来请去县府赴宴,县府高大人曾以父母官的身份多次找徐渭求字作画,都被徐渭以老病不能提笔回绝了。高云临到离任,觉得无论如何也要弄到一幅大名士徐渭的字画。因此这几天一直派人送来请柬,恭请徐渭去高府参加庆贺喜宴。徐渭厌烦极了于是展纸写了一幅“青天高一尺”的条幅,并落款“青藤徐渭书”,让老仆人交高云派来的人带了回去交差。徐渭重新坐到了画案前,想着高云的升迁和自己的坎坷,不禁悲愤不已,怨愤难平。徐渭习惯性地握笔挥洒,宣泄愤懑,寄托胸怀,《墨葡萄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咖啡]</p> <p>半生落魄已成翁,</p><p>独立书斋啸晚风,</p><p>笔底明珠无处卖,</p><p>闲抛闲掷野藤中。</p> <p>我临的墨葡萄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