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南疆铁路决策前后

快乐人生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一为南疆铁路“圆梦”的铁道兵(一)</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很多时候我们青春的记忆,以为不过是一段经历,到了暮年,才知道原来那是一生。 一一题记</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b>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竖起的路。</b></p><p><b>我在南疆铁路奋斗近七年,那是在天山乌拉斯台与库尔勒戈壁滩上极端艰苦的环境中,铁道兵用人拉肩扛手抠的方式凿出的一条“天路”,每当想起在修建南疆铁路的岁月,内心都留下强烈的震撼。一晃45年过去了,重拾那些尘封的记忆,最难割舍心中那份天山情怀与眷恋,斩不断那份为南疆铁路的逐梦和执念。</b></p><p><br></p><p>(照片左起:吕国志、智全德、张利红、翟基生、张家文战友,2019年8月11日重返南疆铁路上新光3号螺旋“灯泡”隧道出口留影。)</p> <p><b>记得1975年5月的一天,铁道兵四师十九团在冀东平原修建通(县)坨(子头)铁路管区任务即将完工,接到上级的命令:“调铁道兵四师十九团赴疆,配属铁六师修建南疆铁路胜利桥至上新光段施工,以保证天山腹地乌拉斯台沟的重点工程尽早开工。”政委衣俊英、团长周富立即召开干部会议进行部署:一是抓好通坨铁路所属管区内的收尾配套工程,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做好部队赴南疆线施工的准备工作;二是由副团长刘文海率领司政后抽调的先遣人员到天山乌拉斯台实地勘察调研,为部队设营、施工打前站;三是抓好干部战士接受新任务统一思想的教育,妥善安排好随军家属,确保部队5月中旬启动移防。</b></p> <p><b>为搞好部队移防教育,引导指战员明确修建南疆铁路重要意义的认识,为奋战南疆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我们宣传股及时编印了《为搞活天山,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作贡献》的宣传教育提纲,才使我了解修建南疆铁路历史与现实的连接,期盼与梦想的交织。</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孙中山的“铁路梦”</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b>建设南疆铁路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是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夙愿。孙中山对铁路情有独钟。他青年时就萌发“铁路救国”思想,到任职“全国铁路督办”的初步尝试,再到《建国方略》中对铁路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构想,对中国铁路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指出,“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强调“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b></p><p><b>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的《实业计划》中就提出在新疆境内修筑连接内地的铁路,并</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用粗重的红笔在地图上划出了南疆线铁路。</b><b>孙中山先生心心念念修建南疆线的铁路构想,这也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的共同梦想。</b></p><p><br></p><p><b>1927年,中华民国政府聘请瑞典科学家斯文赫定,专门带着一支中国西北科考队,经过8年的踏勘,认为古老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世界几大文明的纽带,对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经济起了重要作用。斯文赫定向国民政府铁道部提出:</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真正解决新疆与内地联系的有效办法,是修建一条从西安到喀什的铁路干线,并有支线通过各个重要地区和城市。”</b><b>但囿于当时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国力不济,使孙中山先生当时《实业计划》中的南疆线铁路建设计划无疾而终,只能留在先生的著述之中。但孙中山先生“决定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来发展铁路”的“铁路梦”,反映了其迫切希望实现富强中国的美好愿望,他曾经用粗重的红笔在地图上划出了南疆线铁路,与现在南疆铁路的走向基本一致。</b></p> <p>(孙中山在1913年前后,亲笔勾画的铁路建设图。)</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南疆线的两种设计方案 </b></p><p><br></p><p><b>修建南疆铁路,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开发新疆铁路的重任,落到了新中国肩上。</b></p><p><br></p><p><b>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铁路建设十分关心和重视。在财力、物力极端困难的条件下,1952 年 10 月,天(水)兰(州)铁路建成通车,毛泽东主席欣喜挥毫:</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庆贺天兰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b><b>在毛泽东题字鼓舞下,随后兰新铁路建设正式拉开历史帷幕。线路穿越荒漠戈壁、山峦沼泽、风区风库,人迹罕至,经过来自祖国各地建设者们艰苦卓绝的努力,1962年12月9日兰新铁路铺轨到乌鲁木齐,从此,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圆了无数仁人志士和新疆各族人民的“铁路梦”。</b></p> <p><b>兰新铁路的建成,成为新疆进出内地的主要通道,迅速带动了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南疆还没有铁路。南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又是我国尚待开发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向西开放的前沿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环境也相当恶劣。自古以来,天山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进出南疆的人员、物资绝大部分只能靠公路运输。交通困难成了南疆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也影响了西北边防的建设和巩固。而盼望新疆境内修建南疆铁路,成了南疆几代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b></p> <p><b>其实,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注的战略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一梦想逐步在变为现实。</b></p><p><b>为了修建吐鲁番至库尔勒段铁路,有关部门多次对这条铁路进行了论证、勘测和设计等前期工作。早在1957年,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曾陆续对南疆铁路开始进行勘测设计,提出了避开天山,绕道通过340公里荒无人烟的严重缺水地段的</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依格尔设计方案”</b><b>,因线路长而未能定测动工。</b></p><p><br></p><p><b>“要发展,先修路",这是新疆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事。1958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在全国大炼钢铁、大办粮食、大修铁路的口号激励下,准备修建一条库尔勒至库尔楚74.21公里的地方铁路,并于1959年底成立铁路工程指挥部,组织3700人筑路,完成路基5640方,1961年路基工程完工。由于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撤掉了铁路指挥部,该铁路停建。</b></p><p><br></p><p><b>1964年4月9日,毛主席发出</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要搞活天山”</b><b style="color: rgb(1, 1, 1);">的指示,南疆铁路再次进行勘测设计。1970年,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根据勘测情况,重新提出了沿阿拉沟向西穿越奎先达坂的</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阿拉沟设计方案”</b><b style="color: rgb(1, 1, 1);">,也因意见不一致未最后敲定。</b></p><p><b style="color: rgb(1, 1, 1);">1971年,为了解决艾维尔沟煤矿运输问题,乌鲁木齐铁路局对吐鲁番至库尔勒段前一百公里原为艾维尔沟煤矿支线(其中前72公里)破土动工,并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加施工,但由于种种原因,工程进展不快。</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杨勇将军的“阿拉沟方案”</b></p><p><br></p><p><b>70年代初,新疆处于边境战事危险区,与前苏联接壤的边境线长。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为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要准备打仗”和“要搞活天山”的指示,1973年6月下旬,杨勇便和来新疆检查工作的副总参谋长李达下基层搞调查研究,勘察地形,考察如何搞好新疆建设、加强战备的问题,拿出搞活天山的办法。他们先到南疆地区,晓行夜宿,白天看地形,晚上听汇报,反复征求驻地部队领导和地方领导的意见,一路下来对落实“要搞活天山”形成了共识:从战备需要出发,本着“靠山、分散、隐蔽、进洞”的方针,把1964年选定的由吐鲁番到库尔勒的南疆铁路依格尔方案,改为靠山近水的阿拉沟方案。</b></p><p><b>阿拉沟全长一百多公里,深度为十至一百米,平均宽度为五百米,是一条弯曲的山沟,地势险恶,最窄处仅能过车,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隐蔽地势,沟内常年有水,有一座五万千瓦火力发电厂,以及国防工厂、钢铁厂、牧场、牧民点,修通铁路对国防和工、牧业均有利。改线后的铁路与新疆的小三线、军区后方基地和几条国防公路衔接,形成“搞活天山”、巩固国防、带动南疆经济建设发展的大动脉。</b></p><p><br></p><p><b>绕天山南北转了一大圈,杨勇同李达边走边议,杨勇对新疆建设和战备问题有了腹案。杨勇和李达一致认为,无论从战备出发,还是从发展经济、沟通各民族间文化、贸易往来和新疆与内地的联系,解决人民生活实际困难等各方面考虑,都必须修建天山公路和南疆铁路。</b></p><p><br></p><p><b>杨勇勘察完后的建议和设想,在1973年7月16日召开的军区常委会上获得一致通过,并决定把修建“两路”的建议报告中共中央。</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搞活天山”的战略决策 </b></p><p><br></p><p><b>为了迅速建设南疆线,1973年7月2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政治局会议讨论了修筑“两路”的计划。周恩来听完杨勇的汇报,笑着对大家说:“果然不出所料,杨勇一到新疆就提出修建天山公路和南疆铁路,此事拖了10年没有动,确实不能再耽搁了。”经过讨论,政治局通过了修筑“两路”的计划。</b></p><p><br></p><p><b>1973年12月5日,周恩来总理在国家计委呈送的报告上批示:“同意阿拉沟方案。”并在报告上对南疆铁路走向、施工力量、建设工期,以及施工组织领导等问题,逐一作了明确批示,指定全线工程由铁道兵统一归口,实施统一组织指挥。叶剑英受周恩来委托,还及时召开军委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落实修筑“两路”的具体事项。</b></p><p><br></p><p><b>杨勇将军回到乌鲁木齐立即召集自治区和军区有关部门领导开会,研究“两路”的施工问题。要求修筑新疆“两路”也要按照毛主席对修建北京地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八字方针办,保证质量,力争提前完成。</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根据周总理批示,国家计委、建委多次召开协作会议,具体进行任务部署,研究解决施工中的有关问题,并报经中央领导同意,于1974年组成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军区及生产建设兵团、国家有关部门和铁道兵参加的南疆铁路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星任组长,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曹达诺夫、铁道兵副司令员蓝庭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沈少星任副组长,统一组织领导南疆铁路的建设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有关州、县均成立了支援铁路建设的办事机构。</b></p><p><br></p><p><b>1974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从加强战备、稳疆固疆的战略高度出发,经毛主席亲自批准,决定修建南疆铁路第一期工程吐鲁番至库尔勒段,并调铁道兵部队执行。</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南疆铁路“铁道兵第二指挥部”</b></p><p><br></p><p><b>铁道兵受领修建南疆铁路任务后,决定全线部署2个师担负施工,第五师机关驻阿拉沟,负责吐鲁番至胜利桥276公里的施工任务;第六师机关驻库尔勒,负责胜利桥至库尔勒200公里的施工任务,调第四师十九、二十团配属施工;另抽调独立机械团、直属通信工程营分别担负全线重点土石方和通信信号工程。</b></p><p><b>铁道兵要求第五师必须立即开进,第六师也要视襄渝线任务完成情况,争取尽早进疆投入施工。此外,还有原参加施工的乌鲁木齐铁路局基建处2000人,民兵1000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组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铁路工程局”)6500人,穿插部署在第五、第六师管区内,共同担负施工任务。</b></p><p><br></p><p><b>为加强南疆线施工领导,铁道兵于1974年2月在阿拉沟设立了“南疆铁路建设指挥所”。1975年10月,中央军委批准“铁道兵东北指挥部”进疆,改称“铁道兵第二指挥部”,该指挥部由王万祥任司令员,席华亭任政治委员,同时撤销了“南疆铁路建设指挥所”。</b></p><p><br></p> <p><b>铁道兵作为战时“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和平时期</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祖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b><b>,为祖国铺上铁路网无地域界限,无论在内地,还是沿海,北疆还是南疆,南方还是天山……志在四方,哪里艰苦哪里就有铁道兵。</b></p><p><br></p><p><b>1973年10月,铁道兵五师先头部队抵达阿拉沟设营。1974年至1975年,铁道兵五师、六师和四师十九、二十团,铁道兵直属机械团、铁道兵第二通讯工程营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铁路工程局五个团,近八万筑路大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挺进天山,英雄的铁道兵指战员吹响了南疆铁路的施工号角,一场共筑南疆各族人民的“铁路梦”拉开了序幕。</b></p><p><br></p><p><b>修建南疆铁路犹如一场战役。1975年4月27日,为加快南疆铁路建设,国家建委在北京再次召开了协作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军区以及国家计委、铁道部、一机部、商业部、水电部、总参谋部、铁道兵等有关方面领导均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逐条逐项地进行了讨论研究和具体落实。4月30日会议结束时,王震、谷牧副总理到会听取汇报并作了指示,要求各级领导认真贯彻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对修建南疆铁路的指示,</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发扬战争年代那么一种拼命精神,</b><b>充分发挥机械作用,加快全线的施工进度;铁道兵和生产建设兵团之间要开展革命竞赛,互相取长补短,以战吋抢修铁路的顽强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争取尽早铺轨到库尔勒。</b></p><p><br></p><p><b>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和第6师襄渝线尾工未完,大部队的兵力不能按原定时间进疆的情况,会后,</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铁道兵决定从在华北地区施工的铁道兵第四师抽调2个团(十九、二十团)先期开进新疆,配属第六师施工,以保证天山腹地乌拉斯台沟的重点工程尽早开工。</b><b style="color: rgb(1, 1,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军区领导和机关对进入南疆线的铁道兵部队的调动、设营、施工和生活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怀,乌鲁木齐军区在标准外增拨了经费、粮食,保证部队进疆后 生活不仅不受影响,而且有所提高;自治区领导赛福鼎、艾则孜等于1975年4月亲自到铁道兵南疆铁路指挥所机关和第5师驻地看望部队,听取汇报,并在机关干部大会上讲了话,使部队受到很大鼓舞。</b></p> <p>(南疆铁路“亚克西”。)</p> <p><b>照片:</b>选自网络、《铁路穿天山》画册</p><p><b>编辑:</b>翟基生</p><p><b>制作:</b>快乐人生</p><p><b style="color: rgb(1, 1, 1);">美篇:</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为南疆铁路“圆梦的铁道兵》系列:</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修建南疆铁路决策前后;</b></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挺进天山逐梦的岁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戳力打通“灯泡”隧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鏖战天山牵“铁龙”。</span></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敬请关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