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

成林

<p>渭河湿地公园规划图</p> <p class="ql-block"> 雨,从头天晚上就唰唰啦啦的下开了,直到第二天的半响午才停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雨,虽说歇脚了,但是,风,仍在兴头上。阴云,也没有散去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饭,觉得天色尚早,不管家人劝阻,还是执意出门散步。</p><p class="ql-block"> 在新家生活,高风险疫情降温后,茶余饭后,经常在周边转转看看,慢慢的对新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熟悉,渐渐地有了感情。</p> <p class="ql-block">  上河堤走动,出门向南,只需二、三百步。要想与渭水亲近,到渭河栈道即可。渭河栈道只要沿河堤向东漫步千米左右。顺河堤台阶而下,便可悠闲于渭水栈道,听渭水吟唱,享扬柳清风,嗅清芬花草。</p><p class="ql-block"> 我走在河堤或渭河栈道,渭水相随,或顺流浪漫,或逆水怡情,回味关中往事,创新今日故事。渭水滋养的关中人,在这里不仅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底蕴深厚的关中文化,而且还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营造更加靓丽的绿水河道,创新发展幸福关中。</p> <p class="ql-block"> 听说现有的数千米栈道,还要顺着渭河向东延长,到底延长到何处,我就不清楚了。</p><p class="ql-block"> 渭河北边,湿地公园与河堤景观带依水相伴,迤逦向东。</p><p class="ql-block"> 从咸阳一号桥的河堤路旁(桥西我很少去过,不好妄言),咸阳湖,渭滨、古渡公园、大秦文明园,依次东来,不断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p><p class="ql-block"> 河道湿地公园,曲径亭榭,小桥流水,花草树木,鹤鹗嬉水,绿荫啼鸟,处处幽静,如画风景,逶迤东往。</p><p class="ql-block"> 若待周末,年青夫妇,携子扶老,停车坐爱,天伦之乐,浓浓亲情,融入风光宜人的景色。一对对恋人、相依相偎,牵着爱情,升华在花前月下,葱郁幽静之处。年青朋友,热情奔放,朝气蓬勃,谈笑风生,在渭水之滨放飞梦想。</p> <p>  渭河湿地公园,随着岁月的丰硕,必将打造成从宝鸡到潼关,关中道上清静舒适,休闲养生、赏目怡情的生态旅游园林风光。</p><p> </p> <p>  宽阔的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步行西北千余步,轻轨迎来送往,到机场,去西安,便捷快当。</p><p><br></p><p> 屋后(北边)宽阔的南北两旁,地产开发如火如荼,连幢别墅,高层楼盘,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一个低密度的生态居住区域指日可待。</p> <p>  我丈量过, 沿着房前屋后两条平行大道,走上四千步左右,就到了大秦文明园。大秦文明园由南向北数千亩。最南端是音乐喷泉,与起伏园林,草坪绿茵,花木水榭,曲径环绕的园区相接。园区内由南向北,正在雕塑秦汉历史人物塑像,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秦汉风云人物塑像已经初步成形。时日可期。他们将在此向络绎不绝的人们诠释大秦史话,彰显大汉鼎盛,张扬秦汉磅礴气势。最北头的博物馆与最南端的现代音乐喷泉遥相呼应,从古至今,又从今而始,秉承千年文化精髓,光大鼎盛中华文明。</p> <p>  要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音乐喷泉广场,天天晚上,早已人头攒动,心潮澎湃。疫情灭时,便是音乐灯光喷泉,绽放多彩的时刻。灯光下的喷泉,随着音乐的旋律,一会儿婀娜多姿,翩翩起舞,风情万种;一会儿豪气冲天,激情迸发,万马奔腾。那喷泉形成的水幕上,影映着钟楼、大雁塔,丝绸之路;展示着二千多年来的风起云涌,盛世景象,历史沿革。</p> <p>  房前 宽阔的道路南面与渭河相连,有一道十余公里长的公园式的绿化风景带。古柳、松柏、花圃、草地、凉亭,曲径,鸟啼更幽,已是赏心悦目,颐养精神之处。如今盛开的月季花,风吹轻摇,嫣红飘香。一辆辆小车,停在机动车道,漫步绿色园林,觅一席无尘静幽,捻一缕养心花香,听一曲绿荫小鸟歌唱,乘兴而来,惬意而归。</p> <p>  居住与此,早晚闲转,对周边环境自然而然有了偏心偏爱。我偏心扬柳河堤,喜行渭水栈道。</p><p> 白天堤上,有阳光柳影,清风雀跃,花草弄香。累了。河堤长登小憩,静听百鸟歌唱,独赏满地绽放的太阳花。喝一口杯子里的淡茶,目送人们来来往往;晚上,有杨柳婀娜,朦胧灯光,梦中栖鸟。</p> <p>  天麻麻黑,路灯就亮了。我下了河堤,走上渭水栈道,栈道护栏灯光闪烁。我加快了速度,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栈道旁,增添了几尊穿越时空的古人塑像。停步,细端祥、自思量。</p> <p>  三个原始人,在河堤下,栈道旁,一个蹲坐在另一个的肩膀上。最底下的双手捂嘴,蹲在他肩膀上的双手捂眼睛,高高在上的那个,睁着大眼睛,双手捂耳朵。</p><p> 直面相对,心性率直,头脑简单的我,第一反应是,他在启示人们:在打拼的人生路上,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但是又一想,他们从远古走来,叠高望远。看到历史的沿革,社会的丰富多彩,現代文明的生活,睁着惊奇的眼睛,最低下的捂住了吃惊嘴巴,蹲在他上边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最高的那个,听到传承了二千年多年的高亢秦声,蒙绕渭水的时代旋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p> <p>  你看这个唐朝大臣(是秦朝、汉朝还是唐朝,我也没有从服饰认真研判,看着象唐朝大臣),独自伫立在横跨南北,彻夜灯光的大桥旁,就如"前度刘郎",故地重游,寻觅昔日风雨野渡口,无人舟自横的遗址。欲折柳相赠,似吟唱”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三叠。他望着远处的高铁,西出阳关,东渡黄河,风驰电掣,来回穿梭。他看身旁的大桥上,大车小轿,昼夜不息川流。这眼前的一切,令古圣人也昂首自豪。</p> <p>  从今以后,渭水栈道,古今交融,既能依水论古,又可依栏今说。以史为鉴,自省其身,励志追梦,莫使韶华付水流。</p> <p>  夜色渐浓,路灯自亮。拾阶而上,快步河堤路上。加快加重的脚步,踩醒雀梦。几只麻雀,从河堤路茂密的绿色的隔离带植物下,惊叫着飞出,也吓了我一跳。砰砰的心,稍纵即平。心想,过去的麻雀,都栖息在农家能遮风避雨屋沿下的椽麻眼里,或麦秸垛自造的窝里,很少见在树上或草丛里夜宿。那时候,天黑了,我们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搬着木梯子,拿着手电筒,在满村人家屋檐下寻找睡觉的麻雀。一个手电照着,一个登梯抓捕。白天也曾爬墙登高,掏过雀蛋,摸过肉嘟嘟幼雀。现在,生活环境变了,城市乡村的旧房越来越少,楼房越来越多,有的麻雀迁徙郊外,天地更阔,美哉生活。就这样想着走着,走着想着,不知不觉已经到家。</p> <p>  回到家里, 茶海旁边,独自清静,品一杯淡然,捻一缕清香,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