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教育】枫叶讲堂“云伴读”(136)——高新三小“名校+”教育联合体第149期

新月

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鸟》读书分享演讲稿</b></div><br> 大家好,我是三年级三班的龙依辰。今天由我来和大家来分享一部充满梦幻色彩的儿童文学《青鸟》。<br> 《青鸟》的作者叫莫里斯·梅特林克,他是比利时一个很有名的剧作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人称“比利时的莎士比亚”。《青鸟》就是他的代表作。<br> 《青鸟》原本是一出梦幻剧,后来呀,为了让孩子们读起来方便,作家的妻子把剧本改写成了童话故事。<br>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青鸟》,就有剧本和故事两个版本了。<br> 《青鸟》的主人公是一对小兄妹——迪迪尔和米迪尔。在圣诞平安夜,他们接到了一个来自仙女的任务,去寻找青鸟。因为仙女的小女儿病得很重,只有得到了青鸟,她的病才会好。<br> 为了找到青鸟,小兄妹来到了回忆之国、夜宫、未来王国等等很神奇的地方,可是,他们找到的青鸟,不是死了,就是一离开那个地方,颜色就变了。<br> 寻找青鸟的任务失败,小兄妹只能回家了。可没想到的是,迪迪尔养的小鸟变成了青色的,原来青鸟一直就在他们的家里呢。<br> 故事讲到这儿,我要跟大家先解释一下青鸟。<br> 这种鸟虽然不存在,但是大家都很喜欢它。因为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咱们东方,它都代表着“好消息”。比如说在咱们的《山海经》里边,青鸟是西王母的信使,因为是神的使者嘛,所以人们通常觉得它传递的就是好消息。而在西方世界里,青鸟代表着幸福,这个含义就是从咱们讲的这本书才开始的。聪明的你应该已经猜到了,这个寻找青鸟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寻找幸福的故事。小兄妹历经千难万险,最后发现,原来幸福就在自己的身边。<br> 读到这里,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青鸟明明就在小兄妹的身边,那为什么仙女不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要让他们去那么多的地方,经历各种各样的奇遇,自己去找呢?仙女是不是在折腾人哪?想明白了为什么要自已去找青鸟,你就明白了,有很多事情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而最重要的别人替代不了的事情,就是成长。你先这么想啊,青鸟本来就在小兄妹的家里,为什么他们以前看不见呢?这是因为仙女的魔法吗?<br>其实小兄妹在寻找青鸟的过程当中,经历了重重考验,磨炼了自己的勇气和意志,也变得更加慷慨大方,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心爱的东西。只有经过了这样的成长,他们才能看见自己的鸟变成了青色的,他们才能够明白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小兄妹的成长,是仙女替代不了的。<br> 今天我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一同感受文学经典的永恒魅力,谢谢大家的聆听。<br><br> 2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稻草人》读书分享</p><p> ——三年级七班 康子萱 </p><p> 大家好!我是高新三小甘家寨校区,三年级七班的康子萱。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本有趣的童话书。名叫《稻草人》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p><p> 这本书里有好多好多感人的故事。如《小白船》《一粒种子》《祥哥的胡琴》《画眉》……每个故事都令人沉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粒种子》。讲的是世界上有一粒核桃大的种子,这颗种子极其罕见。国王得到了,非常开心,把它当成宝贝似得供养,等待奇迹的出现,但最终失失败了,只好不耐烦的扔掉了;落到了富翁和商人的手上,他们用最好的肥料精心的照顾它,希望种子能给自己交好运、发财,种子还是没有动静,于是就把它丢在大街上了。一位士兵捡到了,幻想自己能升官,同样也用以上几中方式供养它,等呀盼呀,最终种子还是没有发芽,他生气的用力一扔,种子落在了麦田里,被一位年轻的农夫发现了,他种下种子,任它自然生长,终于种子长成碧玉似的小树,开出了娇艳的花朵,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让人们脸上绽放出和平的微笑。</p><p> 其实不管我们在做事或为人时,都不能有着强烈的功利心。正像文中的国王、商人、富翁、士兵,他们为了炫耀权力,发财、转运、升管,都对种子带着极大的期望,有着非分之想。只有带着一颗平常心,无欲无求才能获得回报。</p><p> 叶圣陶爷爷为了们描述了不一样的《稻草人》。虽然它不能走,不能说话,不能动,但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受伤害的人们。这个故事十分感人。它不怕辛苦,尽职尽责,面对着身边的各种苦难他却无能为力。他的心碎了,像玻璃一样碎了,于是倒下了!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处处、时时为别人着想!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为别人多着想一点,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那么世界就会更加美好。</p><p>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做人的道理,有学习生活的态度,有生活的常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书是一种享受,我们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知识。这知识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可以让我们品德高尚,还可以让我们保护自己,独立生活,做一个对世界有用的人。 我的读书分享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p> 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稻草人》读书分享</div><div> 大家好,我是高新第十小学三年级三班的邓子恒,今年九岁。我是一个富有好奇心,活泼,开朗的小男生。我的爱好广泛,喜欢音乐、画画、游泳和读书。“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位益友。”在疫情期间这个特殊的假期,我读了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本书。 <br> 叶圣陶,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江苏苏州人。《稻草人》是叶圣陶所著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精选集。《稻草人》首次出版是1922年,收录了23篇童话作品,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童话集。鲁迅曾说过“《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br> 《稻草人》种的每一篇文章,都牢牢的抓住了我的心。其中《眼泪》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个人整天跑来跑去,要找同情的眼泪。他跑过大街、马路,去了各种地方,都没找到同情的眼泪。很多人都笑他傻,他始终不灰心。终于,他找到了同情的眼泪,来自一个孩子。孩子不忍心看妈妈把鸡杀死,同情的眼泪便夺眶而出。我认为找同情的眼泪的人不傻,因为同情的眼泪是很多人都缺少的。我也喜欢《地球》这篇文章,讲的是起初人们生活在地球上,十分快乐,后来发生了灾难,树上供人们可以采摘的果子一个都没有了,人们只能靠自己耕种来获取食物。柔弱的人拿不动锄头,力气大的人便好心地送食物给他们吃。文中力气大的人很善良,他们助人为乐,这种品质也是很多人缺少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一粒种子》,从前有一粒种子,它有核桃那么大,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奇珍异宝。一位国王看见了,精心料理,却不开花,国王懊悔的扔掉了。富豪看见了,细心栽培,也没开花,富豪沮丧的扔掉了。商人看见了,用最好的花肥养它,可是还不开花,商人气愤的扔掉了。这粒种子又被农夫捡到了,农夫把它埋到地里,使它自然生长,终于,那粒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如果违反了这种规律,往往会像拔苗助长的农夫一样,适得其反。文中的国王、富豪、商人都急于求成,结果连一点收获都没有。这使我想起了被父母溺爱的孩子,他们被视为掌上明珠,就像一次又一次被抛弃的种子一样,什么也做不成。而只有耐得住风吹雨打的人,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散发独特的浓郁清香。<br> 《稻草人》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讲述了关于责任、关于同情、关于生活、关于善良、关于坚持、关于无私奉献、关于放手……教会我许多道理,让我学会同情,学会善良,学会怎样爱。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富有同情心,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div> 4 <p><b>  《海底两万里》读书分享 </b></p><p> 大家好,我是西安高新第三小学三年级四班的杨一坤。</p><p> 作为10岁的男孩子,我的爱好 很广泛,滑板、骑行、潜水、滑雪~这都是必须!但,我现在的主业是学习文化知识!没错~这就是我想给大家带来的一个思考题:“如何读书?”</p><p> 我的理解是:</p><p> 首先要读好书!(我相信~老师,学校的推荐!)</p><p> 其次是怎样读书!(读书的方法很多,要选取适合自己的)</p><p> 最终就是用心感受啦!(去体会书中的神奇与奥妙!)</p><p> 我相信:阅读的力量!</p><p> 我是真佩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贝爷!他在(荒野求生)这个节目里,为了获取生存的食物,可以说是啥都敢吃,因此,“”贝爷”也被称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其实不只是“贝爷”,我们全人类早已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啦!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我们一旦认为某种生物对人类造成威胁,我们就会群起而攻之!</p><p>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就讲述了一连串让人难以置信的故事!这本书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海底2万里》。这个故事发生在1866年,一群渔民从海上回来后说:“发现了一个海怪,它游得非常快!”有一位作家说:“这个海怪可以摧毁一条大船……”这事儿惊动了倔强的尼德兰,他下定了决心,要亲手解决了~海怪。同时,美国海军派出了驱逐舰林肯号!</p><p> 尼德兰随海军战士们一同参与了战斗:炮弹擦着海怪的皮肤而过,但海怪压根儿没伤着,尼德兰用鱼叉投了过去,但只是发生发出了金属碰撞的声音!他惊呼:“这到底是什么海怪呀!”一个回合下来,林肯号是伤亡惨重呀。</p><p> 突然一群神秘人,把尼德兰他们三个人绑架到了海怪的肚子里!原来这海怪只不过是一条钢铁潜水艇呀!他的名字叫“鹦鹉螺号”船长叫尼摩!船长向他们简单的介绍了“鹦鹉螺号”,虽然很客气,但尼德兰他们明白自己被绑架了。 在太平洋底,他们看见了五彩的珊瑚、神奇的鱼类……</p><p> 潜水艇驶向了印度洋,但鹦鹉螺号,在托雷斯海峡,搁浅了。这时,尼德兰他们开心极啦!他们仨终于有机会逃跑了……</p><p> 三个人在小岛上求生,但遭到了土著人的攻击,他们跑回了艇上,尼摩船长淡定的发出了指令,用强大的电流,击退了他们!土著人还以为是自己遭到了天谴呢!</p><p> 在印度洋的航行中,他们目睹了当地“采珠人”的辛苦。当尼摩船长,救下了一个,受鲨鱼攻击的“采珠人”后,尼德兰发现船长也有人仁慈的一面!</p><p> 但,战斗还在不停地发生……“鹦鹉螺号”,终于在大西洋上发生了海难!他们三个,终于逃了出来,获得了自由!</p><p> 尼德兰他们三个人,虽然经历了无数意想不到的惊险,但也在大海里看到了其他人,无法看到的惊奇景象,这个故事更像是一场梦一场惊奇的梦,同学们!如果有一次机会,你会进入鹦鹉螺号吗?</p> 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人与海》读书分享<br></div> 一、作者介绍<br>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该作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并相继获得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br> 二、重点内容分享<br> 圣地亚哥年龄越来越大了,运气似乎也更糟了。84天以来,他天天出海,却又天天空船而归,连他的帆看上去都像是一面“标志着老打败仗的旗子”。<br> 他的老伴死了,以前跟他打鱼的小孩马诺林也在父母的强迫下,到其他船帮忙去了。但马诺林很尊重老人,每见老头回来,总要走下岸去,帮他收拾钓丝、鱼钩、鱼叉什么的。老人的陋屋空空如也,老人与小孩说着晚上的饭菜(其实并不存在),谈着喜爱的棒球队,将对话日复一日继续下去。马诺林照顾着老人,为他买来便餐,准备好明日用的鱼饵。<br> 老人睡了,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老梦见狂风巨浪、大鱼、搏斗之类的事,而是梦见异域他乡和沙滩上的顽皮可爱的狮子。这是老人没打到鱼以来的第85天出海了。天气晴朗,海面平静。他向远海划去,决心冲破霉运,捕一条大鱼。他一面划船,一面与大海、鱼、海鸟交谈,自孩子马诺林离开他以后,他便养成了这种自言自语的习惯。<br> 他感到钓竿动了。他觉得在水下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吃着钩尖上的沙丁鱼。他拉拉钓丝,知道鱼很大。鱼很聪明,上钩后并不惊惶失措猛拉猛扯,它只是拉着小船向浩渺的海面缓缓游去。整个白天在奇怪的旅行中度过了。老人拉着钓丝的肩酸痛异常。此时,他多渴望孩子仍旧留在他身边,那就能搭一把手了。同时,他对鱼也产生了奇怪的感情,他欣赏鱼的勇气和聪明。<br> 夜里,老人很疲乏,他希望自己能睡上一会儿。<br> 第二天,老人除了深深的疲惫外,左手又开始抽筋,而且痛得厉害。他终于看见了浮出海面的鱼,它比小船还长,非常漂亮。午后,抽筋停止了,老人吃了点生鱼,为即将到来的抗衡积蓄能量。夜里,老人的手在鱼的又拉又跳中,皮开肉绽,鲜血淋漓。<br> 第三天,鱼开始打转儿,这是较量即将结束的迹象。鱼露出水面,老人努力将它拽近些,再拽近些。他忍住一切疼痛,使出全身力气,将鱼叉干净利落地扎进鱼腰。大鱼很快在挣扎中死去,老人将它捆在船边,开始返航。<br> 可是,老人的麻烦并未结束。死鱼的血招来了鲨鱼。它们循着航线游来,大口大口地咬掉鱼肉。老人成功地杀死了一条鲨鱼,但鲨鱼下沉时也带走了鱼叉,不得已,老人只好凑合着用刀子、棍子、船舵与鲨鱼们搏斗。当半夜小船驶进港时,昼夜的搏斗已使老人筋疲力竭了。那条大鱼也已残缺不全,它的美丽和它那贵重的鱼肉都已不复存在。<br> 老人悲哀而寂寞地放下桅杆,收拾起损坏了渔具,神情恍惚、踉踉跄跄地走回自己的陋屋。他已疲惫不堪,趴着身子便沉沉睡去。孩子马诺林先是为老人的遭遇哭泣,然后给他送来热咖啡,他表示无论父母怎么反对,他也要跟老头儿一起打鱼。大鱼只剩下一根粗大的鱼骨,被扔在垃圾堆里。茅棚里,喝过咖啡的老头儿又睡着了,他正梦见狮子。孩子马诺林陪在他的身边。<br> 三、我的读书收获<br> 无论是与书中那个老渔夫相比,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与那些艰难生活的人相比,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好的了,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并且学会坚强的面对一切挫折。我们的路还有很长,也许在今后我们会遇到比曾经更加多的,更加严重的挫折与失败,但我相信,只要想到那个老渔夫,想到他的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也会学着坚强,自己面对困难。人生就像一条小船,旅途不会永远风平浪静,只要我们能战胜巨大的海浪,就一定能驶向自己心目中的终点! 6 <br><b> 《做个宽容的人》读书分享</b><div><b> </b>大家好,我是高新十小三年级四班的童一丹,我是一个活泼开朗,阳光灿烂,用微笑把快乐传递给每一个人的小学生。我喜欢唱歌,跳舞,跑步,还有读书.........。因为书籍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伙伴,是很好的学习新知识的途径。<div>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书是《做个宽容的人》,这本书是通过很多个小故事和名言警句向大家阐述从学习,乐观,读书,自信等角度给我们启示,希望在不断的在超越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念,处世态度,思维方式,迈向成功的阶梯,真正的做到一个宽容的人。<br> “开诚心,布大度”,我们用康有为的一句名言来开启我们今天的故事。<br> 北宋时的大文学家苏轼,他刚踏入仕途时,宋神宗任用王安石推动新法,因为见解的不一致,苏轼几次反对,结果被外放杭州做地方官,因此他与王安石之间存在着隔阂。苏轼并没有对王安石耿耿于怀,相反,对王安石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很是佩服,苏轼与王安石同朝为官,虽然政治理念不同,但在文学方面却是一拍即合。到了晚年,两人的友谊越来越深厚,以往的怨愤烟消云散,两人的友情传为一段佳话,流芳百世。在《次荆公韵》一诗中深有感慨的说,“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从中可以看出对王安石的感激和思念。<br>如果苏轼当初因为反对新法而与王安石互生嫌隙,结下怨恨,两人之间还能有这样深厚真挚的友情吗?正因为苏轼的宽容大度,即使被贬也 并不迁怒于王安石,才使双方都收获了一段宝贵的友谊。<br> 同学们,童年是一条条汇成大海的溪流,让我们在阅读中构筑一个美好的童年,感谢大家的聆听。<br><br></div></div>

青鸟

稻草人

老人

分享

读书

种子

大家

海怪

他们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