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日”的回忆

黑龙江竹柳林

今天是中国航天日。<div> 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b>中国航天日”</b></font>。</div><div>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民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br></div><div> 以此为标志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b>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b>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div><br><br></div></div> 吃早饭时电视里那一幅幅纪念“中国航天日”的珍贵画面,不禁把我带回了50年前的今天。<div> 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50年过去了,但是50年前那一天的经历却是我终生难忘的。<div> 1970年春节过后,我结束了在3师18团团部(原友谊农场)举办的“兵团报务员训练班”的学习,回到了27团(勤得利农场)司令部作训股报到,那时的团部因备战的需要已经从黑龙江畔的勤得利搬迁到了石子河的山坳里了,当时通讯股还没组建,全团的通讯工作由作训股代管。</div><div> 当时由于中苏两国边境形势的变化,兵团司令部决定在各个边防团设立的无线电台已经撤消了,所以我们这几个无线电报务员,就去了架线班改行干起了有线电话兵。<br></div></div> 1970年4月23日,我们架线班正在9连到10连这个区间对团部到师部的电话线路进行春检,突然发现在同江县的青龙山方向浓烟滚滚,好像是着荒火了。<div> 这天收工后我们住在了9连连部,吃完晚饭天快黑下来了,这时就见青龙山那边的荒火烧的太大了,把那边的天都映红了。我们在连部前的操场上和很多9连的知青们不由的心里都忐忑了起来,我从小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火势。可是9连的刘连长(58年的专业军官)却催促大家回去睡觉,并安慰大家说,这荒火有青龙河挡着烧不到我们27团这边来。<br> 可是料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div> 24日凌晨天刚有点放亮,连部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原来是团司令部作训股赵股长来电话,命令我们架线班,立即整理行装和工具,团部的车马上就到,拉我们去三营营部(在8连)。当我们到达这里后,只见公路两旁停满了汽车和“小红车”(一种28马力的胶轮拖拉机),还有很多来自各连队的知青。<div> 原来昨天在同江县发生的荒火,因为春天风大,火就风势已烧过青龙河,而且越烧越旺,火头已烧到8连后山,正向7连方向烧去,大有烧遍勤得利的趋势。为了防止火势的蔓延,迅速扑灭荒火,现已有27团(勤得利农场)、59团(青龙山农场)、同江县、抚远县,组成了灭火队伍,由各农场、各县抽调人力、机械、物力集中灭火。指挥部设在三营营部,指挥部总指挥是27团的丁副团长(名字我忘记了,因为平时特别严肃,很难见到他的笑脸,在团里都叫他“老阴天”,他是58年转业到勤得利的军官),副总指挥是27团的副政委马云才(1966年3月转业到勤得利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界代表大会的代表)。 <br> 灭火指挥部交给我们架线班的任务是,立刻登上8连后山的最高点,在那里设立观察哨,24小时观察火情,并及时向总指挥部汇报,以便及时调动兵力、调整灭火方案。</div> 观察哨就是指挥部的眼睛。选择观察哨的位置,架设电话线的具体工作由作训股长赵烯亭(音)负责。他是一位现役军人,他拿出军事地图(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军事地图,和我见过的普通地图就是不一样,在上面每一个地形位置、标高多少都标示的非常清楚)选好了位置后,我们架线班在班长季玉良(1966年3月专业来勤得利)的带领下,每人背上三拐子被复线(每拐子500米、8公斤),立即向8连后山的最高点前进。<br>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背负着20多公斤的重量,并以最快的速度爬山。赵股长抗着一面红旗沿着山上的崎岖小路往山上走,我们这些电话兵却是按着军事地图上标示的位置,走直线往山上爬,山坡上从来没人走过,多少年积累下来的树叶,脚踩上去软绵绵的就像踩在海绵上一样非常吃力,还有砍不断、拽不开的针材棵、灌木丛,完全可以说是披荆斩棘向前进。 这个时间在北大荒还是初春,冰雪还刚刚融化,我们还穿着棉衣,但是为了加快爬山的速度,尽快的将观察哨建立起来,我们在上山时都把棉衣脱掉了,只穿着秋衣秋裤,但是在还没爬到一半的路程时就已经被汗水湿透了,汗出透了、衣服湿透了,带的水壶也喝干了,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渴”的滋味。稍作休息的时候,每个人都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嗓子眼都快冒火了。这时还是老班长季玉良有办法,他让我们拿出电工刀去斜砍桦树或杨树的树干,然后去吸树干上渗出的汁,这招还真行,还真能吸出点水来,解点燃眉之急,可是毕竟还解不了渴啊。这时也不知道是谁发现在一个石砬子下面有一摊子刚刚融化的雪水,我们立刻围了上去低下头来,有的用手捧着喝、有的直接趴在水面上喝,每个人都咕咚咕咚灌个够,谁也没想到喝完了往水里一看,哇~!水里都长鱼虫了。<br> 就是这样我们还是以最快的速度爬到了山顶指定的位置,将观察哨建立了起来,接通了与总指挥部的电话。站在观察哨这个位置,仔细的观看了四周的火势和火情,大哟有三四股火头在不同的位子,朝着不同的方向在燃烧着、蔓延着,可以说漫山遍野都在冒烟、都在着火。如果这场大火不及时扑灭,其后果不堪设想,必将损失惨重。<br>观察哨与灭火总指挥部的电话接通后,副总指挥马云才副政委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速派人到山下1000米处的【毛家蜂场】,那里是灭火的临时指挥部,灭火指挥部的总指挥丁副团长就在那里。让我们将设立观察哨的情况及现在的火情向他报告。我们听到这一命令后,都不由得深深地倒吸了一口气,“乖乖”、刚刚爬上来还没喘口气就又要下去,真是够喝一壶的。可是万万没想到这趟“美差”还真的落到了我和顾凤财(本地知青、已故)身上,我俩接受了任务后立刻向山下奔去。 【毛家蜂场】坐落在一块比较平坦的山坳里,只有一间土坯房,房屋的旁边还有着一条长年流淌的小溪,同时还摆放着40多个蜂箱,这里住着一位年近80高龄的养蜂老人,因为他老人家姓“毛”,为此称为【毛家蜂场】。<div> 因为是下山我和小顾很快就到了蜂场,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在土坯房周围的山坡上有近百名来自各连队的知青,有坐着的、还有躺着的,一个个脸上都被烟火熏得黑一道白一道的,身上穿的黄棉袄有的已被树枝刮得漏出了棉花,他们个个都显得非常疲倦,看得出他们已经奋战了一夜了。现在是利用这暂短的时间休息一会,并等待接受新的任务。<br> 我和小顾在土坯房里见到了总指挥丁副团长,只见他坐在一张铺在地上的熊皮上,满脸的络腮胡子,黑黑的脸上布满了倦意。听完了我们的报告后,他让我们去领了半面袋子饼干(团里糕点厂做的),提上一桶水立刻回观察哨。 上山下山、再下山又上山,当我俩拎着水桶背着饼干回到观察哨时,已是下午四点多了,也快黑天了。这时季班长做出了具体安排:副班长张汝安(北京知青、已故)、顾凤财(本地知青、已故)、徐有政(本地知青)和我(哈尔滨知青)留在山上观察火情,他带其余人员下山,明早来和我们换班。</div> 夜幕降临了,在黑暗的夜色里火光看得更清楚了。我们见到有几处很大的火头曲曲弯弯的像条火蛇,借着风势在快速的向前爬行着,这时还不知从什么方向不时地传来了熊和狼的嚎叫声,可能这无情的荒火也把它们的“家园”烧毁了吧。我们及时地向指挥部报告火情的变化, 但是当时最难让我们忍耐的是寒冷。因为我们穿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了,现在在这山顶上被风一吹感到透心的凉,格外的冷。咋办啊?这里又不能点火取暖,正在我们越来越感到无法忍耐的时候,副班长张汝安想起了一个不得已的御寒办法,我们选择了一处可以避风的大石砬子,抱来了成堆的干枯的树叶,我们都钻进去(就好像抱窝的老母鸡),你别说还真的管点用。 我们及时的向指挥部报告了这一情况,马云才副政委得知后立刻派人给我们送来了两件皮大衣和一支7·62毫米口径的步枪,以防野兽的袭击,这样一来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br> 我记得大约在夜里十点钟左右,电话铃突然想起来了,电话里转来了马云才副政委让我们感觉到非常激动的声音,他大声地告诉我们:<b>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了</b>,并且还用耳机将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的乐曲声传给了我们。 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让我们这几个在黑龙江畔的高山上观察火情的电话兵高兴地钻出了树叶堆,忘记了寒冷,相互拥抱着、跳跃着,并且高声呼喊着“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并且为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待心情稍微平静一些后,我们望着那夜色茫茫的天空,望着那些一闪一闪的大大小小的星星,哪一颗是我们国家的地球卫星呢?我们四个人在认真地寻找着,在认真地猜测着。<br> 可能是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我们勤得利的上空飞过时,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及时雨;到了7月25日凌晨,老天真的给我们下了一场雨,肆无忌惮地燃烧了两天的荒火被浇灭了。 转眼50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当年的知识青年也都退休了,我们艰苦的人生经历就是我们这一生的宝贵财富。<div> 在这50年里在我们这一辈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航天事业,50载砥砺奋进,50载书写华章。从东方红一号卫星高歌云霄,到神舟载人飞船遨游星河,到“神舟”“天舟”与“天宫”交会,再到如今空间站大门缓缓开启,五十年间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累累硕果。每一次发射,都是穿越时空的精神接力。一颗颗卫星、一枚枚火箭、一艘艘飞船,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见证着中国昂首挺进太空,迈向世界航天强国的精彩历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