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遨游祥云

<p>上海汾阳路45号汾阳花园酒店与83号上海耳眼鼻喉科医院相邻。这两天我陪89岁高龄的母亲去医院看病,路过45号汾阳花园酒店。母亲给我讲起她与这座花园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听她讲这段经历。</p><p>那是71年前上海刚解放,妈妈的舅舅(我的舅公)把她从浙江东阳后岭山村(今横店影视城附近)带到上海谋生,那年我母亲才18岁。初来上海就在汾阳路45号丁贵堂官邸(汾阳花园酒店前身)帮佣(现在叫家政服务)。那时我母亲只知道这家男主人是在海关做事的,具体是什么官位不清楚。在这做了3年左右,认识了我父亲结婚后离开这里。母亲的讲述引起了我对这家花园主人的好奇,上网搜索,丁贵堂的身份确实不凡,我搜索了丁家的照片给母亲看,母亲一眼认出了丁夫人(女主人)以及丁家二女儿,丁贵堂先生年轻时不是很胖,戴着眼镜,对年老发福的丁贵堂没有认出来。</p> <p>丁贵堂,字荣阶,1891年11月18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县丁八里村人。1911年春,去奉天报考了政法学院和北京税务专科学院。5年后,从北京税务专科学校毕业,被派往安东海关任见习生,从此,开始了他毕生的海关生涯。</p><p>1919年他被调到北京海关总署任帮办。1927年调到上海海关任汉文秘书。1928年升任汉文科税务司。1937年全面抗战后,他请阎宝航交了一万元给八路军办事处。以后又捐出二万元支援新四军。他与海关中国员工共捐款五万元,支援抗战和救济难民。</p><p>上海解放后,他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亲切地称呼他"丁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海关总署副署长、海关管理局局长。</p><p>建国初期他去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次见到毛泽东主席时,毛主席亲切地称他“丁海关”。1962年11月21日晨,他因眼部手术准备出院回家时,突发肺动脉栓塞,抢救不及而离世,终年72岁。他的骨灰,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你</p> <p>在征得花园酒店保安的同意,进入花园给母亲拍照留影。</p> <p>母亲初到上海与舅妈(中,我的舅婆)和姐姐(左,我的姨妈)合影。</p> <p>母亲的婚纱照。</p> <p>庭院别墅源自名家之手,由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沪上大名鼎鼎的奥匈建筑师邬达克操刀设计,典型的西班牙式建筑,建造于1932年,属于上海市文物保护建筑。红瓦黄墙、螺旋廊柱、水泥雕饰、铁花栅栏、老式壁炉,如今,一切修旧如旧,原汁原味,淡淡的老柚木香带着宾客回味老上海的经典历史。店内绚烂的水晶吊灯耀眼夺目,柔软的羊毛地毯低调华丽,流畅大气的设计、高贵典雅的氛围、豪华舒适的晒台房、洋味中用的菜肴……无处不体现着当今时代下的个性酒店元素。</p> <p>该建筑是上海江海关为海关税务司建造的官邸。当时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都是外国人,因此住宅的前几任主人也都是外国人。后来,中国首位海关副总税务司(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副署长)丁贵堂入住。再后曾经为上海海关专科学校办公楼。现为上海汾阳花园酒店用房。</p> <p>丁太太与三个女儿的合影。</p> <p>丁贵堂和夫人及女儿的合影。</p> <p>丁家人丁兴旺。</p> <p>丁贵堂与丁太太和儿子女儿(儿媳女婿)及孙辈的合影。</p> <p>今天的汾阳花园酒店邻近世纪贸易广场,上海歌剧院和繁华的商业中心——淮海路;地处幽静私密的汾阳路,与艺术殿堂上海音乐学院隔街相望。4000多平方米的草坪,繁华灿烂的花园,露天大阳伞,带给人以享受阳光自然的美好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