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家桥”

艺斋

<p class="ql-block"> “古家桥”是宁南县白鹤滩镇(原名六城镇)一座横跨金沙江的铁索桥,虽名不见经传,更无厚重历史,但它却承载着四川省宁南县白鹤滩镇和云南省巧家县大寨镇两岸人民情感交融的梦想与希望,是一座解决了金沙江两岸人民“大件事”而有着腔调的桥。这座看似普通的铁索桥,有着令人感慨万千的经历和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它高悬于金沙江上空,将川、滇两岸连接起来。这座迄今在江面上只屹立了23年的悠悠索桥,二十多年来既与狂放不羁的金沙江朝夕欢歌,又见证了川、滇两岸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巨变。如今桥的铁索虽也斑驳沧桑,却深深烙下了这座索桥在金沙江上历经风霜雨雪的印记,被金沙江劈开的川、滇两岸乡亲们永远摄录在了脑海里,永远抹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2010年6月,由于国家在此建设驰名中外的白鹤滩巨型水电站的缘故,“古家桥”被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勘测项目部征用。当参加建设白鹤滩巨型水电站的各路大军(施工单位)陆续开进白鹤滩并大刀阔斧开始电站建设后,金沙江面上很快又架起了两座能通行大型工程车的吊跨大桥,“古家桥”从此结束了它的使命而被废弃不用。</p><p class="ql-block"> 随着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进度的加快推进,到2021年5月电站竣工蓄水至7月1日正式发电时,“古家桥”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永远消失,从此不复存在。但它的名字仍会昭示着它昔日的雄威和辉煌,就像一个个昔日的梦,沉淀在金沙江两岸人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永载史册。</p> <p> “古家桥”座落在四川省宁南县白鹤滩镇新建村四组和云南省巧家县大寨镇三滩处的金沙江西岸,西与倮格乡接壤,南邻骑骡沟镇,北与跑马乡接壤。这座索桥是白鹤滩镇连接巧家大寨镇两岸人民贸易往来、走亲串戚、访友叙旧和民间文化交流的唯一交通要道,在国家尚未在白鹤滩镇建设大型水电站之前,他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存在的重要性,是众所周之和显而易见的。</p><p> 1995年前,金沙江两岸人民的文化交流、沟通和贸易往来,其方式主要依靠木造小船和铁索斗(一根钢索吊一铁框)这两种十分简易的交通运输工具跨越金沙江,安全系数极低、隐患特别大,乡民们横渡金沙江时危如朝露。在添枝接叶不断发生多起人畜掉入金沙江,生命瞬间羽化飞天的安全事故后。白鹤滩镇村民古代祥、冯保玉两人看到两岸人民群众为了通商和交流而付出的惨痛代价,整日坐不安席,心急火燎,总想为造福川、滇两岸人民做一桩大事。两人发誓要干一件他们的祖先从未干过的事情,彻底杜绝川、滇两岸人民渡江时安全事故的再度发生。缘于共同的功崇德钜思想和宏伟目标,他俩终于走到了一起,隔三差五便聚在一起磋议如何才能解决当地两岸人民往来的安全问题,让两岸人民的民间交流不在受滔滔金沙江水的阻隔而畅通无阻。经苦身焦思后,两人决定合资修建一座铁索桥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俩将这个惠及金沙江两岸人民福祉的想法告知当地党委、政府后,金沙江上要建桥的消息,象春雷一样炸在人们的心头,大家奔走相告,有的人为此还激动得掉下了眼泪。</p><p> 在金沙江上建设铁索桥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白鹤滩镇人,更赢得了白鹤滩镇党委、政府和广大村民们的拥护和支持。然而,要想在水深暗涌,风大浪急,两岸地势又十分险峻,跨度达一百四十多米宽的金沙江面上架设一座铁索桥。对于从未建过桥,又无任何建桥经验的两位农民来讲,其技术要求和巨大的施工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他俩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在大的困难也抹灭不了他俩建桥的初心和毅志,更阻碍不了他们建设一座震古铄今,彪炳千古的铁索桥的前进脚步。在困难面前,他俩临危不惧,勇往直前,认真规划,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积极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技术支持。特别让乡亲们感动的是,冯保玉在筹措资金无门的情况下,卖掉了祖屋和粮食,储备部分资金后,最终敲定了方案。此举在当地前无古人,在两人矢志不渝的努力下,“古家桥”才由此而诞生。</p><p> 建一座大桥,树一座丰碑,下定了决心,就必须要行动。两人房谋杜断,胸怀沟壑,不惧千难万险知难而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对金沙江两岸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选址并充分掌握其地形、地貌和崖岩结构后,他们将建索桥的地址选定在了白鹤滩镇新建村四组(四川界)和巧家县大寨镇的三滩(云南界)处。此处两岸地势高,虽壁立千仞,悬崖峭壁,但崖岩结构坚实,浇注混泥土桥墩比较稳固。</p><p> 1995年冬,在克服重重困难后,“古家桥”终于破土动工。当日,金沙江左岸红旗飘扬,锣鼓掀天,人潮涌动,为求得神灵对修建铁索桥的庇佑,确保施工顺利和工人们的安全。他俩按照当地习俗,在金沙江边摆上香案,放上祭品,点燃香腊,许愿祈求。焚香祭神仪式结束后,几十双刚刚放下锄头和犁把子的手,拿起了大锤、纤和钳子,他们用智慧、力量和汗水,创造着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壮举和奇迹。</p><p> 然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想在悬崖峭壁上施工,其面临的困难是众所周知和不可预测的。由于没有机械化设备,面对金沙江两岸峭壁,农民工们只能攀援其上,在距离江面绝对高度几十米的悬崖绝壁上,用绳索悬挂身体,在峭壁上用钢纤凿出立足点,再在岩石上打好炮眼,安装炸药,炸出桥台,施工之艰险动魄惊心。桥台的施工也全靠人力一点一点地凿、一点一点的挖,固定钢索的桥台和上桥的水泥台阶,也全靠人工一节一节的砌,桥上的木板一块一块的铺。</p><p> 为尽快建好这座桥并确保施工质量,古代祥、冯保玉吃住在现场,和农民工中的一些能人一起商量建桥方案。在建桥过程中遇到炸药短缺问题时,两人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后,时任白鹤滩镇党委书记的倪文贵看到他们建桥的决心这么大,在了解其实际困难后,果敢支持农民建桥,即时安排政府补贴了几箱炸药。党委、政府的支持,给二人注入强劲动力。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用了800多个工,总投资11余万元,终于在1996年11月16日圆满竣工。一座横跨金沙冮两岸的六城镇第一座铁索桥,终于高悬于金沙江上空并投入使用,千百年来的天堑,终于变成了通途,宁南县六城镇和巧家县大寨镇,终于由“隔江相望”变为了“跨江融合”。</p><p> “古家桥”的落成,是白鹤滩镇土生土长的两位农民济世安邦行为的具体体现。他俩在资金没有保障、技术严重匮乏,甚至连正式的建桥手术都没有的艰难条件下,以空前的热情和超常的意志,奇迹般建造起来这座铁索桥,它开创了中国农民自发出钱在金沙江上建造铁索桥的先例。乡民们为了永远记住他们的义举,将此桥誉名为“古家桥”。这座铁索桥,是一座凝聚着白鹤滩镇和巧家大寨镇所有人豪情、意志和梦想的桥。</p> <p>  “古家桥”结构为吊桥,由一百多条钢缆、吊杆穿过钢索,桥台(墩)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桩承托,底锁由4根4至5厘米粗的铁索横挂江面作承重底索,上铺木板为桥面,有天锁2根,140对吊杆,整座大桥全长145米,桥面净宽2米。远眺其外观气势雄伟,挺拔天地,近观巍呼壮哉,它是白鹤滩镇的标志性建筑。</p><p> 古家桥是一座民建桥,古代祥、冯保玉两位农民以金沙江两岸乡亲的利益和安全为出发点,自发筹资修建,其改变乡村面貌,寻找致富路的精神,令人钦佩,体现了他们疏财仗义,慈心为民的一颗博大胸怀,属大爱善举。这座铁索桥的落成,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也造福了周边各族群众,两者并兼,其做法当为一种公益事业,应大力颂扬。这座铁索桥自建成以来,每日以青春焕发的面貌迎接金沙江两岸群众,成为两地乡民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沟通的主要渠道。它的诞生,赢得了川、滇两岸党委、政府的表扬和乡亲们的赞誉。它虽是一座普通的铁索桥,其本身却彰显了一种精神,就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一个地方,有了这样的精神,无论岁月更迭、时光流逝,她都会根植于此,造福于此。</p><p> 自古家桥横跨于恒古泡啸的金沙江江面后,风风雨雨二十三载,再也没有出现过两岸乡民为穿梭于川、滇,开展贸易和文化交流跨越金沙江时,发生任何的大小安全事故,极大的方便了当地两岸乡民往来,同时还带动和促进了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乡亲们的交流沟通实现了畅通无阻。它的存在,成为两地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p><p> “古家桥”,它不是一座普通的铁索桥,它是一座满载人们记忆的桥,其走过的历程、发生的故事,是白鹤滩镇历史的缩影。历史是实在的、具体的,一座桥,见证一座镇的历史,见证川、滇两岸乡亲的情感交融,只有不淡忘历史,才能走向未来,故以记之。</p><p>(照片为网上下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