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智慧 赋能未来”桥西区小学数学第三次网络教研活动

李君

<p>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4月23日,在春末夏初时节,在这样一个暖洋洋的午后,桥西区小学数学教师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第三次网络教研活动。石家庄市教科所杨亚伶主任,桥西区教研室王小芃主任、吴华英副主任,桥西区教研员,各校领导和数学教师近8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p> <p>  为了筹备此次区域性的教研活动,吴华英主任早早便开始了谋划工作。首先成立了全区数学老师的教研团队,并对此次教研活动的主持,撰稿,美篇,以及后期的视频剪辑等工作进行了分工。在全区的教研大群中分享了近几次深入到学校教研团队的活动介绍及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观看。为区域的第三次大规模教研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p> <p>本次活动的目标与朝向:</p><p>1、深度推进“新教育、新技术、新评价”区域教育发展理念</p><p>2、探索区域学科教研培训新模式</p><p>3、各美其美,美美与共</p><p>4、借助一次教研,一批人得到锻炼,所有数学老师获得成长</p><p><br></p> <h3>活动分为五大版块:</h3><h3>第一版块:自行观看优秀教研案例。观看桥西实验小学教研视频、西雅、雷锋教研视频等相关资料,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h3> <p>第二版块:回顾梳理。活动前东风西路霍彦景主任收集照片,简良赵娜老师精心制作,为我们带来了精美的视频《这些日子,我们一起在云端起舞》,回顾桥西区数学学科在线教学教研的过程,看见成长、看见未来。</p> <p>第三版块:优秀做法分享。展示了教育集团、学校层面基于数据的分析而进行的线上教学方式优化的实践与思考;分享了资深教师、一线教师以生为本,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在线课堂的思考实践;解析了课堂教学基于实证和深度学习的实践与研究。</p><p> 第一位与我们分享经验的是西雅小学的李春霞副校长《线上教学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及思考》。</p> <p>  第二位为我们分享经验的是雷锋小学的杜曼主任《线上与线下形成合力 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p> <p>  第三位与我们分享的是中华南大街小学经验丰富的鞠永花老师《发芽处引发生长 放手中激发力量》。</p> <p>  第四位为我们分享经验的是东三教小学的侯惠英老师《我与分数有个约会》。</p> <p>  第五位与我们分享经验的是红星小学的杜淑娟老师《基于线上课堂观察数据的课堂观察》。</p> <p>  第六位与我们分享经验的是桥西实验小学的孙伟贺老师《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关于单元整合的实践和思考》。</p> <p>  听完了这些优秀案例后,杨亚伶主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寄予了希望。</p> <p>第四版块:吴华英主任总结发言《挖掘教育增量 赋能美好未来》。吴主任提出,在近三个月线上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回头看,有效复盘,明确成长增量,在网络教学中老师们要甄选资源,高效拓展、活学活用。吴主任从三个方面通过大数据的对比分析和说明,对后期的在线教学给出好的建议:向前看,理清思路,有效规划,发挥团队优势,把握团队备课流程,进行团队高品质的教研活动,让一批人得到锻炼,让团队得到成长和绽放。</p><p><br></p> <p>第五版块:桥西区小学教研室王小芃主任点评。今天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今天也是高三复课的日子,在这样的一天,我们桥西区千位数学老师和市教科所杨亚伶主任一起进行教研,非常值得纪念。面对疫情期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持续的线上教学日子里,老师们还要继续一段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家还要利用好互联网资源,理清变与不变:教育目的不变,教育形态变了;教学内容不变,表现形式变了;课程标准不变,课程资源变了;师生情谊不变,交流方式变了。把握好这些变与不变,让学校放心,家长安心,学生开心,教师定心,让我们桥西的线上教学在特殊时期得到最大的增量。</p> <p>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没有我,只有我们!面对灵活多样的线上教学方式,桥西小数的线上课堂应该是能听见思维声音,看见思维过程的课堂,只有群策群力,携手同行,才能推进数学教学的深度研究,才能提升桥西小数团队的集体智慧,才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p> <p>  从2月10日到4月23日共72天,桥西小数人一起走过了一段不一样的时光。今天是我们的第三次教研培训,大家在回顾中展望。6所学校,8次教研,今天与我们分享,800多人同时在线互动聆听。两个半小时的教研,六个学校的分享,两位教研员的点评指导,给大家留下了满满的感动,心灵的温暖,使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此时的我们给前面的时光画上了一个符点,未来的我们将继续心怀美好,运用神奇的网络给教育“最大增量”。</p>

教研

分享

桥西区

小学

主任

版块

教学

我们

桥西

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