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看着每天新增的疫情数据</p><p> 听到每天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p><p> 第一次感受到“国泰民安”这四个字分量</p><p> 是一种殷切期待的心情</p><p> 是一种无限满足的情绪</p><p> 是当下最美好最温暖的向往</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我们敬重钟老的匠人精神人人爱戴,我们敬佩白衣天使请战书抗战一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该做点什么,我们该为祖国尽什么力、做什么功,不妨静静坐下来打开一本书,相信文字的力量,让我们更加理性的去解读,何谓真实?何谓存在?何谓一生逐光?</b></p> 01 一个人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作者简介:</b></p><p> 李跃儿,原名李跃春,1958年4月1日生,来自宁夏银川,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曾入围“中国油画三百家”;后由美术教育转入幼儿教育,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特聘教授;曾为《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央视少儿频道签约专家。创办“李跃儿芭学园” 代表作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等。</p> 02一本书 <p> 《孩子是脚 教育是鞋》是芭学园创始人李跃儿老师在自己的工作中的所思所见所闻所想,书分为两册,一册重在说明李跃儿老师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纪念,另一册重在以学习故事形式渗透其教育理念与思想,本次我以两个孩子、两个家庭、两种教育的学习故事来初步探索李跃儿老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和大家分享的是以学习故事这一册为主,了解两个不同孩子、不同家庭的故事。</b></p> 03一笔记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教育的本质是协助人类的生活。教育像是鞋子,帮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的道路。教育者,无论教师还是父母,就像是给孩子造鞋的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于孩子的教育方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教育要适合于孩子,不是适合于普遍意义上的孩子群体,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span></p> 04一心得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本次分享我以第一章:仅仅围绕两个孩子初步接触幼儿园、初步离开家庭迈向小社会的故事,揭示了来自不同家庭教育理念下的孩子间的性格、气质、社交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以《指南》为抓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或深或浅的透漏出我自己的一些教育思想和人生感悟。</span></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不要削足适履</b></p> <p> 假期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李跃儿老师的《孩子是脚 教育是鞋》的三个章节的内容,全书贯穿的中心思想是教育要为孩子量身打造,而不是犯下“削足适履”的错误。</p><p> 书中2个孩子,2个家庭,2个班级,以故事的方式描述芭学园的教育细节,还原如何将环境、教师、课程设计运用在孩子身上及其产生的结果在这本书中,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实行后的结果,这都是芭学园的教师和家长们提供的真实反馈。支撑起整个芭学园教育构架的就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他们做的就是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鞋子,让他们穿上鞋子后能跑、能跳、能大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他们独特的个性,就像一朵朵不同的花,有的喜暖畏寒,有的喜阳忌阴。这本书让我知道理解孩子的重要性。</p><p> 鞋子好不好,脚说了算。教育是否适合孩子发展?孩子说了算如果我们遇到你认为“对付不了”的孩子的时候,我们需要去反思一下,“我是真正地了解他了吗?”“我采用的方式他喜欢的吗?”“我所作出的策略适合于他吗?”相信当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会发现一些问题的。这样我们再重新来审视自己的做法,也不妨重新来观察一下这个孩子,相信我们的用心一定会让你发现突破的切入点的。</p><p> 所以,教育的过程,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沉下心来耐心静心地去观察一下孩子,和孩子拉近距离,与孩子沟通。只有在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给与孩子恰当的帮助教育。才能给孩子一生教育要适合孩子并不是说与普遍意义上的孩子群体,而是具体到每个孩子的个体。所以,我们的眼里不是一群孩子,而是每一个孩子。</p><p> 一双鞋不合脚可以转送友人,可以大方丢弃。但是,我们愿意用自己的孩子来磨合教育这双鞋吗?答案当然是:NO。当孩子的感受是很难受,效果很差时,我们所要做的是努力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直到孩子找到穿起来舒服、能走得又快又远的“好鞋”。</p><p> 我们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也就是造鞋的工人。所以我们的责任更大,任务也更加艰巨。因为我们的鞋不仅给自家孩子穿,还得给全班的孩子穿。买一双适合自己脚的鞋穿穿总不是件太难的事,而要让全班的小脚丫都穿着舒服,那可就是一件大难事了。真的是找不到一双鞋能让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能穿,还要穿的舒服。在很久以前看过一幅讽喻教育的漫画,画中一个个小朋友顶着各种各样的小脑袋——绝少有两个一样的,他们走进了一个叫做学校的地方。当他们再走出来的时候竟然所有的小朋友的脑袋都变成了相同的形状,而且大小也绝无两样。现在从这本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双坚不可摧的鞋磨平了所有的脚。这当然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也不是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目标。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状态应该是为每个孩子打造一个不同的发展轨迹。班级中总有一些孩子显得格格不入,经常会做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时候他们都被其他人一致的三观所限制着,其实这对这样的孩子来说不就是给他们穿上了不合适的鞋吗?不要妄想让他们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如果如此,后果很可能就是一次失败的教育,也会毁了孩子的童年。</p><p>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做一名兢兢业业的“造鞋人”,让孩子自己来选鞋。商务正装还是日常休闲,高腰靴子还是夏季凉拖都应该应有尽有,这样,每一位孩子就能够在班级中多了一些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么也一定能为自己选择到一双称心如意的“鞋”了。孩子的童年生活快不快乐除了家庭因素,我们所提供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乐做一名造鞋人,为每个来接受教育的孩子提供一双纯手工打造的只适合他一个人的“鞋”。</p>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人是整体,自然是整体,世界宇宙也是整体。林清玄说:人生跟这个世界其实是共通的。如果你懂得观察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跟这个世界合一,那你就会变成一个开阔的、有智慧的人。我想这也是读书的意义所在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在这个疫情肆虐的年里,让文字,让心念带给我们美好和希望,愿疫情可控,愿天下苍生平安,愿平凡的日子回归。</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