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梧桐的美篇

秋夜梧桐

<p>红十三军旧址</p> <p><br></p><p>红十三军战士胡协和的血色人生</p><p> 作者:施菲菲</p><p> </p><p> 胡协和是曾经蓬勃发展壮大的浙南红十三军队伍中一颗闪闪的红星,是他带领农民起义军,打响浙南农民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奇袭永嘉霞渡潭伪警察分局,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革命思想在楠溪江畔古村落有了一幅最早的最真实画面。</p><p> 投身北伐战争</p><p>胡协和出身楠溪江畔五尺乡的耕读之家。</p><p>五乡尺位于永嘉北向,表山溪绕村而过,世代居住于此的胡氏在晴耕雨读的节奏下开山修田,勤俭发家。光绪二十四年,胡氏“邦”字辈出了武进士胡邦宽,因其母守寡育孤,蒙受朝廷旌表,饬建节孝牌坊,标榜乡里。胡邦宽的孙子胡炘1943年黄埔军校毕业后赴美留学,专攻装甲兵和军事参谋专业。1946年学成回国,曾担任国民党装甲兵司令,总统府侍卫长,联合国军事参谋团团长,其故居在温州七枫巷。</p><p>胡协和是胡炘“堂兄”,他外表高大俊朗,性格机敏倔强,为人勤恳忠诚,深得叔公胡邦宽赏识,将他收为徒弟,将自己一身武艺传授给胡协和。</p><p>五尺乡出身的胡公冕与胡邦宽既是同乡又是好友,他也看重胡协和的人品与武艺。在胡邦宽的荐举下,胡公冕将胡协和带出五尺乡,跟在自己身边作警卫。从此,胡协和投身北伐走上革命道路,跟随胡公冕南征北战,武艺日臻精湛。</p><p> 回乡组织农民武装</p><p>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斗争形势非常严峻,胡公冕遭到反动政府的追捕,他指示胡协和潜回楠溪,在家乡组织农民武装,伺机东山再起。</p><p>胡协和回到五尺乡后,向族亲乡邻宣传革命道理,在叔公胡邦宽的支持下,很快便组织了一支农民武装。1927年9月,胡公冕受党中央指示,携妻彭漪兰秘密地回到老家五尺,在龙溪结茅为庐,传播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精神,明确从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方针。此时,胡协和带领同乡胡衍真、胡国金、胡黄金等人认真聆听先生讲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道理和武装斗争的方针策略。先进的思想理念,在他们心中扎下牢牢的根基。</p><p>1929年秋天,楠溪一带灾情特别严重,粮食欠收,而苛捐杂税却像一把把利刀无情地砍杀着老百姓,官逼民反!胡协和首先捐竿而起,奇袭霞渡潭伪警察分局,打响了浙南农民武装斗争的第一枪。</p><p>1929年8月26日的深夜,胡协和率领一支只有20多人农民武装,从五尺悄悄地运行到沙头,埋伏在霞渡潭警察分局附近。天亮了,警所大门开启后,他们佯装为一群要“打官司”的生意人,趁他们在用膳时冲进警察分局,用木壳枪顶住岗哨,然后向大院内扔进两个土制手雷。突然发作的爆炸声让敌人乱成一团,战士趁机冲进警察的寝室,抢来排列在床边的全部枪支,包围了所有警察。</p><p>战斗在胡协和的指挥下,利索又快捷地缴获敌人23支步枪和一支手枪,他们在警察分所门口张贴“农民起义”的告示,镇压了作恶多端警察局局长,扛着战利品,雄纠纠地回到根据地——五尺乡。</p><p>霞渡潭战斗是以农民革命武装有力地反击国民党的反动武装取得胜利的一战,其影响力不可估量。为了加强防范力量,国民党政府在枫林加重警力,派伪省防军团第四团的一个连驻扎在枫林“八房祠”,专门来对付这一带的农民革命武装,尤其以胡协和为首的五尺农民起义军。他们通缉追捕胡协和,烧毁了这支农民队伍中几个头领的房屋,五尺乡老百姓被反动警察骚扰得鸡犬不宁。</p><p>为了反击敌人的嚣张气焰,1929年9月14日,胡协和联络岩坦等地的几支农民起义军,率领150多名战士,包围了枫林省防军部队的军营“八房祠”。事先他们还作了大量的策反工作,争取到了在警署内当差的盟兄弟蒋中藏和胡国金,让他们作内应,从地道中将敌人的枪支偷运出来。战斗开始后,胡国金中弹,英勇牺牲。这次战斗,打死了两名敌军,缴获12支步枪,虽然没有达到预先计划的消灭全部敌人的目的,但在浙南老百姓心目中完全是理念上的一种刷新:农民起义军能打败省防军团,太了不起了!此后,在永嘉楠溪江畔,先后有二十多支农民武装揭竿而起,他们打土豪,分财产,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里得到燎原。</p><p> 威震楠溪两岸</p><p>农民武装的声威大震,胡协和大名鼎鼎,人们称他“神枪手”。敌人一听说:胡协和来了,个个魂飞魄散。国民党警察多次围剿五尺乡,但农民武装出则为兵,回者为民。在群众基础好的乡村,神出鬼没,个个似乎都有隐身术,得到老百姓的保护。敌人想消灭这股革命力量,实在是痴心妄想。倒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胡协和和他的战友们被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智慧。</p><p>1930年2月底,中央军委派胡公冕来浙南领导武装斗争。3月9日,红军游击总队在胡公冕主持下,在溪下的黄坡寺整编,正式成立浙南红军总指挥部,胡公冕任总指挥,下设三个支队。胡协和任第二支队长。第一第三支队长是雷高升和谢文侯。</p><p>浙南红十三军红一军团,挥舞着大刀,在楠溪江畔将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方略演绎成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斗争画面。</p><p>4月,胡协和受乐清农民武装邀请,率领红军游击队300多人挺进乐清虹桥,收缴伪警察所枪支60多支,还袭击芙蓉伪盐警所,拍卖公盐,出告示声明是红军革命行动,当地群众无不拍手称快。</p><p>胡协和声震浙南,老百姓中流传:神枪手一颗子弹就撂倒一个敌人。农民革命武装队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声势日益壮大,党中央根据温、台革命斗争实际,发出了《致浙南党的信》,决定成立红十三军。</p><p>1930年5月3日,胡公冕带着使命来到五尺乡,在“四分祠堂”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团,由胡公冕任军长,金贯真任政委……原红军游击总部编入红十三军,为红十三军第一军团。第一军团下设三个大队,胡协和担任第二大队大队长。</p><p>1930年5月23日,在胡公冕指挥下,红十三军发起攻打平阳的战斗。胡协和率领二大队士兵迅速攻下了西门,这时三路红军相互配合,占领了警察所和县政府,打开牢门,释放被关押者。由于敌人得到增援,开始组织反扑,为了避免大损失,胡公冕发出撤退的命令。胡协和带领几十名战士翻身越墙,然后返身从墙外向敌人射击,以火力掩护其他战士撤退。这次战斗牺牲了红军战士192人。但其影响力惊动国内外,苏联《真理报》也刊登了红十三军攻打平阳的消息。</p><p>回到根据地,红十三军在大若坑基地集训,重新补给兵力。为了报毁家园之仇,为了给驻扎在李茅十三地的反动民团大肆搜捕红军家属的反动行为一个沉重打击,胡协和和雷高升策划决定攻打李茅十三地保卫团。红一军团分兵四路围歼保卫团,胡协和率领主力攻克了埭头凹,活捉团总练陈钱鸣。红一团挥舞着大红旗,胡协和手执白罗林手枪,冲锋陷阵,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红军势如破竹。</p><p>乘胜前进,红一军团头领雷高升、胡协和等又部署攻打缙云县城。8月31日拂晓,红军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缙云县城,战斗又一次取得胜利。9月10日,党中央的《红旗日报》以“浙南红军占领缙云”为题作了报道。</p><p>为了解决红军经费问题,不久,在胡公冕的指挥下,又出师攻打黄岩县乌岩镇。驻防在黄岩的省防军闻讯,连夜出动反击,他们还调集温、台、处的三、四、五、七团省防军分头围剿红十三军,我们部队损失严重。在危急之际,为了保存红军力量,胡公冕在五尺龙溪召开应变会议,决定采取化整为零,分散隐蔽的方法。当时还指示名气大的胡协和、谢文候等,以“假下山”为名,打入国民党内部,等待机会作里应外合。胡公冕回上海,向党中央汇报浙南革命斗争的情况。从此红十三军大规模攻打城镇武装斗争基本结束。</p><p>革命潜伏“浙保四团”</p><p> 英雄舍身取义</p><p>1931年春,胡协和佯装“下山”,在温州东门外上岸街开旅馆,内设赌庄,以做生意为掩护,继续作地下党工作。永嘉反动政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见胡协和确实是“金盆洗手”,没有了斗志,只想赚钱,整天在消极度日,就给他当上了“候差员”,妄图借胡协和武艺,为国民党服务。胡协和将此情况向胡公冕汇报,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指示胡协和利用“候差员”的身份作掩护,在温州作“后运”工作。1932年8月,胡公冕从上海回到温州领导“温州兵运”,他下指示给隐蔽在楠溪的红十三军战士全力出动配合“浙保四团兵运小组”,举行武装暴动,解放温州。</p><p>不料叛徒告密,温州全城戒严,“兵运小组”被破获,“浙保四团”中不少参加“兵运小组”官兵被逮捕,运来为暴动用的武器也只能投沉到瓯江中。此时,胡协和也暴露了身份,敌人包围了东门上岸街的旅馆,逮捕了十几个与兵运有关的人员。胡协和事先得到风声,跳墙逃生,但大腿受伤,血流满地。他挣扎着逃到五尺乡,当天敌人也追到五尺乡,为了不连累亲人战友,为了不给敌人留下活口,他让要救他的人赶快撤离,并拒绝了弟弟胡协岩要背他逃跑的请求(退部受伤),饮弹自尽。1932年8月19日戎马一生的胡协和舍生取义,以热血捍卫了崇高的信仰,保护了红军组织,保护了亲人。</p><p>敌人连妇女也不放过,将胡协和的妻子黄颜玉和几个亲友逮捕入狱,怀有身孕的黄颜玉在狱中受尽折磨,后来是亲属胡邦宽出面找人,将她保释出狱,产下儿子饭对以后,黄颜玉也病逝。</p><p>胡协和、黄颜玉留下了两个孤儿:女儿秀兰、儿子饭对,在亲友关照下,两个孩子饱一顿,饥一顿地在死亡线上挣扎活命。</p><p><br></p> <p>胡秀兰说:村里的人都说这雕像很像我的父亲胡协和。</p> <p>红十三军纪念馆中周丕振的题诗。</p> <p>胡协和的女儿胡秀兰。</p> <p>先烈的精神永垂不朽。</p> <p>烈士的后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