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Y

<p>✨《诗经》中的诗是如何采集的?</p><p>《汉书·艺文志》说:“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是说古代有专门采集诗歌的官员。诗歌是人民心声的反映,周天子派出采诗官将诗歌采集回来,就是想了解广大民众的心声。从这些发自内心的诗句中,天子可以考察到民间的风土人情,了解到政治的得失,以便发扬或改正。每年初春时分,聚居的百姓将要分散到田野去耕种的时候,采诗的官吏摇着木头做的大铃铛在路上巡视,向老百姓采集民歌。</p><p>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这种“采诗”活动一直持续不断。这样经过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的反复锤炼,《诗经》中所编选的诗歌已经脱离了一时一地一人一事的局限,变得非常有生命的张力,从而在几千年的流传中经久不衰。</p> <p>✨《诗经》六义是什么?</p> <p>✨诗歌的特点是什么?</p><p>①体裁十分广泛,真是深刻地反应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奠定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p><p>②语言纯朴、自然,诗经的作者用最自然的语言反映他们质朴的生活和愿望</p><p>③大量地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构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p><p>④重章迭句,反复咏叹,表现了诗歌的音乐美</p> <p>✨什么是兴观群怨?</p><p>兴观群怨出自《论语·阳货》:</p><p>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p><p>简单理解:</p><p>兴:联想 观:观察 群:合群 怨:怨恨</p><p>这四个字是孔子对《诗》社会、心理作用的高度概括。</p><p>“兴”指诗歌的艺术形象可以感发情感,引起联想和想象,这点它主要在讲诗的文学感染力;</p><p>“观”是说通过诗歌可以了解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p><p>“群”表明诗歌可以使社会人群交流思想感情,统一认识,促进和谐;</p><p>“怨”则强调诗歌可以表达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不满与批判。</p> <p>✨爱情观:</p><p>这里我选了《关雎》作为分析的诗</p><p>1、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p><p>2、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p><p>3、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p><p>《关雎》,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p> <p> ✨诗歌欣赏:</p><p> 《关雎》</p><p>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p><p>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p><p>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p><p>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p><p>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p><p>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p><p>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p><p>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p><p>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p><p>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p><p><br></p><p> 《子衿》</p><p>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p><p>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p><p>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p><p>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p><p>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p><p>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p><p><br></p><p> 《蒹葭》</p><p>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p><p>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p><p>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p><p>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p><p><br></p><p>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p><p>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p><p>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p><p>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p><p><br></p><p>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p><p>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p><p>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p><p>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p> <p> 诗歌朗读:</p> <p>子衿</p> <p>蒹葭</p> <p>关雎</p> <p>804 24号 姚梦莹</p><p>804 39号 林舒婳</p><p>804 44号 胡美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