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书签”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当时称牙黎,即象牙制成的书签。唐韩愈《送诸葛往随州读书》诗云:“邺候家书多,插架三万轴,一一是牙签,新若手未触。”这诗里便提到了牙签。那时候的书签大都是竹片做的,讲究的人家会雕刻一些花纹,所以“签”字是“竹”字头。但有钱人家偏不,他们用象牙来做,所以也叫“牙签”。当时真正用来剔牙的,反而叫“齿签”。后来卷轴书改成折装,牙签变薄了,用骨片或纸板制成,有的还在薄片贴上一层有花纹的绫绢,于是原本插在卷轴内的牙签变成了夹在书内的书签。</p> <p>明清时期,铜书签普及,形制也较为固定。尺寸比书籍略大,长而偏平,上宽下窄,有些会刻上简单的纹样。清朝出现了银、红木、和田玉等雕花书签。民国出现景泰蓝书签、剪纸书签。</p> <p>当代最有趣的书签大概是Bookdarts。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位大学哲学教师BobWilliams热爱阅读,并且拥有超强的手工能力。因为无法找到符合心意的书签,他开始自己设计。于是,诞生了据说是全世界最好用的书签Bookdarts。这一枚小小的金属薄片,完全提升了阅读体验。它不只是用来指示页数,更能精准标记某个句子,下回拿起书时,可以快速找到,但又不会像便利签一样损伤书本。这已经不是一片书签,而是一种精巧的指引阅读工具。</p> <p>宋朝以后书签式样基本定型,逐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由于过去物质生活的匮乏,市场上书签的数量极其有限。书签在市场上大量出现时,也只是近年来的事。但即便如此,书签的数量比起邮币票卡来,还是相对要少得多,而书签从某一角度而言更能准备、生动地记录生活、反映生活。</p> <p>方寸书签,如一面镜子,窥千年文化,映百态人生。展卷读书之余欣赏这精美的艺术书签,不但平添了许多情致,变是读书的一大乐趣。</p> <p>读书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无论读什么书,你都会有收获。相信读书会启迪你的智慧,丰富你的思想,从书中汲取营养吧,书能让你学到智慧,学到修养,学会做人。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宝贝,请你爱上读书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