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去了两次上海,于是上海成为疫情降临前我最后的旅行地。第一次去应回国探亲的大学同学之邀,晚上住在原法租界已成为文物的别墅酒店里,白天在梧桐成荫的街道上走来走去,淅淅沥沥的小雨落满全程。第二次与女儿同行,她不想看什么旧上海的洋房,而是用积分订了座落在人民广场旁边的酒店,推开酒店大门,就身处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上。却依旧躲不开雨,不能不叹:连天寒雨何时断。<div> 回沈后越来越重的疫情随鼠年而来,春节没过完众人便作鸟兽散,留我一人宅在家中无事可做,每天追电视剧,终于有一天追到《陈情令》。我可谓从小就是《红楼梦》的书粉,揉碎、记烂了书中每个人物和情节,林黛玉自然早就在心中勾勒出形象。85年红楼梦电视剧陈晓旭的扮相一出来,太惊人了,完全是我想像的样子,气质也别无二致,本色出演就不需要什么演技了。《陈情令》的两位主演,尤其是扮演蓝忘机的演员也是如此,不能不佩服制片人怎么这么会挑,挑出了一个自带仙气的人。因为《陈情令》,反过来看了一些两位主演参加的综艺,包括湖南台的《天天向上》。这档节目播了这么多年我从来没留意过,一看才发现还是蛮有知识含量的。其中一期叫“朋友的家”,介绍了几处老房子——上海的洋房、北京的四合院和长沙的老居民楼。<br></div><div> 惊艳我的不是年代久远、天价的洋房和四合院(我对纯京味的东西不感兴趣;上海洋房又装饰太满,贵气逼人,气场不够的话会有压迫感),是长沙一家三、四十年前普普通通的老居民楼顶层,充满文化底蕴,不同年代的古董并非简单地堆砌到一起,而是有机地融为一体,仿佛它们就是为那儿而生,温润、古雅,体现出中华文化的魅力,屋面的小花园更是装饰得如诗如画。但那幢上海老洋房熟悉的风格和气息倒是勾起了我整理上海之行照片的欲望。<br></div> 上海原法租界位置——网络图片 2019年12月17日中午,我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下飞机,坐地铁到上海交通大学站,同学在出站口等候多时了。她领着我步行一会儿,就到了泰安路上的苏荷精选花园别墅酒店。<br> 位于上海法租界的泰安路,跨长宁区和徐汇区,筑于1918年,路两边栽植了高大的法国梧桐(其实是英桐,因为是法国人首次引入上海法租界,故在我国被称为法国梧桐),非常安静。<br> 一踏上泰安路,西洋味儿便扑鼻而来,法租界是旧上海最高级的住宅区,上海“东方巴黎”的美誉正是得名于法租界与万里之外的巴黎几乎相同的建筑风格。<br> 同学属小巧玲珑型,在法桐树荫下轻快地跳跃,很和谐;而我肤色黝黑,形体笨重,在别墅洋房之间穿行,如同老虎把巨大的爪子像猫咪一样蜷缩起来,充满了违和感。这与我在巴黎旅行不同,巴黎给我的感受是包容与自由的,同样的建筑风格体现着宗教精神;而上海中心的这一小块弹丸之地,却似乎只拓下了精致的生活方式的外在。就好像看徐悲鸿的西洋油画,与在卢浮宫看到的油画感觉不同一样。 泰安路 泰安路120弄卫乐园大门 泰安路120弄卫乐园内花园洋房。暗红色的屋瓦,水泥拉毛墙面,院门上方和两边有人面砖雕、花卉图案砖雕和狮面砖雕。 <div> 泰安路120弄卫乐园建于1924年,内有仿英、法、西班牙等国建筑风格的花园洋房31幢,是旧上海的顶级住宅区。贺子珍曾住在卫乐园。<br></div><div> 卫乐园马路对面,就是我们住的苏荷精选花园别墅酒店(泰安路115弄9号)。<br></div> 酒店小小的庭院里,树下摆着铁艺桌椅 别致的门厅,摆放着欧式沙发和家具 装饰很讲究,楼梯侧面镶嵌了彩色玻璃马赛克 每层走廊都是不同图案的蒂凡尼吊灯,十多年前我超级喜欢它的炫美和神秘,千里迢迢买了大小不同的三盏安在家里 酒店房间里的木床将古朴的风格贯彻到底 离开酒店,沿泰安路由西向东,走到兴国路上。 湿淋淋的法租界(泰安路与兴国路的交叉口) 兴国路上的洋房 沿兴国路向南走,看到著名的武康大楼。武康大楼位于兴国路、淮海中路、武康路、天平路、余庆路五条路的交叉口。<div> 这座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有限,大楼底层采用骑楼样式,店面橱窗向内收缩,留出人行道空间。<br> 当时入住公寓的以上层侨民为主。1946年,战时遭受严重损失的万国储蓄会破产清理,诺曼底公寓政府出资购入,大部分套间分配给公务员。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王文娟等)入住此间。<br></div> 武康大楼(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 从武康大楼向南,走上天平路,路过上海沪剧院。沪剧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两百多年时间,它以戏曲形式保存着上海城市的语言特征、文化记忆和世俗风情。上海沪剧院,是1982年在上海沪剧团基础上建立的国家剧院。 天平路上的Constellation Wine 上海沪剧院 接下来走到武康路上。武康路390号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办公楼,原为意大利总领事馆邸,1932年建造。这样的模仿希腊、意大利、法国南部等地区地中海式建筑风格的花园洋房,在上海已经濒临绝种。<br> 它有平缓四坡红瓦顶,南立面中部三开间半圆券门廊稍前出,檐顶为盔形山墙,设落地窗和阳台。红顶白墙,外廊环绕,平拱和圆拱的开窗和山墙上的老虎窗雅致新颖、风格独特。<br> 而它吸引我的并不是建筑风格,是那屋顶落叶成就的一抹金黄,充满诗意。 武康路390号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办公楼 武康路395号是上影演员剧团的办公地址,1961年评选出的22位“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中,上影演员独占三分之一。<br> 这幢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在法租界的一众洋房中引人注目 武康路393号,是黄兴旧居,建于1912年,由一个矩形建筑和一个三角形建筑组成。三角形建筑临街,矩形建筑位于南面。<div> 现在这里是旅游咨询中心的办公机构,同时举办了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的展览。展览中当然有武康大楼,还有我们第二天住的安亭别墅花园酒店。<div> 这个展览看看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每次来上海时间都很短,不可能细细欣赏千姿百态的老房子。比如黄兴旧居,我们也只看到临街的装饰艺术派风格的三角形建筑,并没有参观里面英国古典式的矩形建筑。<br></div></div> 黄兴旧居临街装饰艺术派风格建筑——网络图片 黄兴旧居花园内英国古典式建筑——网络图片,这张照片摄于上世纪30年代,此时黄兴已逝世,改为世界社大厦 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展览 武康大楼模型 安亭别墅花园酒店照片 复兴中路1331号黑石公寓模型。黑石公寓建于1924年,这幢巴洛克风格建筑因填充墙体和部分构件采用黑色石材而得名。 汾阳路79号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模型。这幢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原为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建于1905年 永福路52号。这幢典型的西班牙风格花园住宅建于1930年,它与我之前在泰安路看到的卫乐园花园洋房一样,缓坡屋顶铺西班牙红筒瓦,水泥拉毛墙面,比卫乐园更美丽的有墙面局部的几何镂空图案,现为上海永乐电影电视(集团)公司所用。 东平路9号。这幢法国风格的花园住宅建于1932年,是宋美龄的陪嫁之物,后蒋介石题名为“爱庐”,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衡山路525号,凯文咖啡餐厅 衡山路53号,国际礼拜堂 漕溪北路201号,上海老站 蒲西路158号,徐家汇天主堂 华山路1731号,SH508尊萃会馆 淮海中路1843号,上海宋庆龄故居 桃江路3号,尔苑咖啡馆 看完展览出来,走到武康路376号的Coffee Tree,进去喝咖啡。对人生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生活在欧美的同学来说,喝咖啡是最平常不过的日常生活习惯,而对我这个白开水胜于一切,咖啡、茶、酒都不感兴趣的人,坐在咖啡馆里,享受的不是饮品,纯是体验偶尔小资一下的风情。 武康路376号Coffee Tree 我喝的是热巧克力 晚上在离武康大楼不远的天平路41号老吉士吃饭,老吉士客满为患,我们这一桌便设在马路对面它旗下的Bar Constellation酒吧里。我同学,她长相酷似薄瓜瓜、充满才气的帅哥外甥和我三人坐在一堆红酒瓶子中间,吃正宗上海本帮菜,聊两代人不同的学业、职场生涯,人生真的奇妙得很。 老吉士对面的Bar Constellation酒吧 我大爱的红烧肉 早晨起来,在酒店楼下的日式料理店吃早餐,然后告别苏荷精选花园别墅酒店,去体验另一家花园别墅酒店。<br> 走到淮海中路上,向东走,经过上海乌南幼儿园,在淮海中路与高安路的交叉口沿高安路向南走,便来到位于安亭路上的安亭别墅花园酒店。 苏荷精选花园别墅酒店楼下的日式料理店 吃的是中餐 上海乌南幼儿园 淮海中路 淮海中路上的花园住宅 淮海中路与高安路的交叉口 安亭别墅酒店 安亭别墅酒店是一家欧式花园别墅四星级酒店,2001年开业,花园不大,凉亭、雕塑、园林等却一应俱全,可谓法国花园的微缩版。<br> 院子里有两栋建于1936年的西班牙风格历史建筑,一栋是我们住的3号楼,《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展览》展出的就是3号楼的照片;另一栋是3号楼西侧的1号楼,曾是蒋百里的住所,蒋百里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军事理论家、教育家,国民党将领。钱学森是他的女婿。 安亭别墅1号楼 藏在绿荫后面的1号楼 安亭别墅1号楼——网络图片。东南转角处两层平面为圆形,第三层为四周略收进的正八边形,八角攒尖屋顶。屋顶坡度平缓,铺设西班牙红色筒瓦,有大小不同的老虎窗。 左侧露出1号楼的八角屋顶,右侧是我们住的3号楼 我们住的 3号楼,酒店内部设施比前一晚的苏荷精选花园别墅酒店舒适得多,空间更宽敞。<br> 房间的小装饰也渲染着上海风情 酒店主楼 胜利之神矗在这里会不会感觉很狐独 前台大厅 从3号楼望向院内 小小园林 法式凉亭 受二级保护的百年雪松 酒店会客厅,为住宿客人提供免费咖啡、茶点 安亭别墅花园酒店对面,是安亭路43号(原金司林公寓),建于1935年。这幢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形体方正简洁,深褐色面砖贴面,局部水平向带凹槽装饰的白色水泥饰带将立面分为竖向三段。 入住后离开酒店,继续逛街景。从南北向的安亭路向北拐上东西向的永嘉路。 《天天向上》节目里介绍说:现在上海的老洋房有5000栋,私人产权的有500栋,其中大约有50栋在市面流通。 永嘉路630号 永嘉路630号建于1925年,现在是名为Shari的高档日料店。这幢砖混结构折衷主义风格的洋房,红瓦坡屋顶,干粘豆石外墙面,底层起居室大面积窗洞采用英国哥特式建筑的平尖券,二楼卧室阳台后的门窗洞则采用帕拉第奥式构图,而阳台上的短粗罗马柱又带有罗马复兴风格的意味。白色的门窗套与墙面的材质色彩形成强烈对比,轻松明快。 永嘉路630号——网络图片 从永嘉路向东拐上南北向的乌鲁木齐南路,向北走,路过衡山路55号洋房,品质非凡。<br> 院内洋房是英国人所建, 2012年成为国内葡萄酒经销商ASC精品酒业的旗下品牌“藏酒轩”。2016年ASC因经营问题关闭藏酒轩,后由藏酒界赫赫有名的卢津源接手,改名为“伯衡55”。<br> 伯衡55拥有来自15个国家、40个葡萄酒产地、3000款不一样的精品葡萄酒,酒窖针对不同喜好的客户,提供酒柜和藏酒室两种藏酒方式。藏酒室有29间,整个酒窖可以容纳10万瓶酒,是上海市城内最大的藏酒窖。 衡山路55号洋房 再向北走上衡山路,衡山路全长2.3公里,南接商业中心徐家汇,北邻时尚购物街淮海路,沿途繁茂的法国梧桐和各具特色的欧式建筑,使之成为两大繁华区域间幽静而高雅的通道。衡山路始建于1922年,由法公董局修筑,曾是法租界著名的“贝当路”,1943年更名为衡山路,整条街全长2.3公里。<br> 衡山路41号公寓,建于1997年,俗称芝大厦。这幢23层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上海顶级豪华酒店式公寓的主人林明珠,是香港著名实业家林百欣的女儿。 衡山路9弄4号,林巧稚旧居,建于1923年。 东平路11号,建于1921年,曾为宋子文的私宅。有典型的孟莎式坡屋顶,在陡峭的坡度上开设老虎窗。<br> 离开衡山路与东平路的交叉口,继续沿衡山路向北走,来到东西向的复兴中路上,复兴中路东侧是宝庆路9弄小区,小区最美丽的景观是采用特定角度成像的方式,展现中外音乐家的围栏。随着你在复兴中路上东行,一尊尊若隐若现的肖像变幻出来迎接你,与前方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构成了上海音乐街区的一部分。 音乐街区平面图——网络图片 这些栏杆从正面看与普通栏杆无异。 但当你沿栏杆移动到特定视角时,视角范围内的栏杆图案将逐渐形成一幅完整的音乐家肖像。而随着你向前移动并逐步转换到下一视角,又一位音乐家肖像跃然眼前。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由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和声学大师丰田泰久领衔设计,是国内第一个建在弹簧上的全悬浮建筑。 1200座的主厅内部采用葡萄园式构造,建筑设计服从建筑声学设计。葡萄园式构造是一种观众席环绕舞台四周的形式,使听众尽可能地接近演奏者,获得足够强度的直达声,而这种中心式舞台所缺乏的声音反射界面通过顶部的反射板来解决。 音乐厅路南也都是一些音乐艺术工作室 去年十月底朋友请我听盛京大剧院IRIAS电音四重奏音乐会,盛京大剧院我从未去过,夜晚过浑河桥来来回回总能看到这颗明珠闪烁在水上,煞是好看,一直想进去一探究竟,机会刚好。音乐是好听,但不是熟悉的音乐,时间长了就有了催眠作用,过了晚九点开始犯困。想当初女儿小时学电子琴,我带她去沈阳音乐学院听电子钢琴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 》音乐会,气势磅礴,一点不困。原因一是耳熟能详,二是有希望女儿感兴趣的强烈愿望。如今心情放松,困劲便上来了,好容易熬到奏完,观众太热情,又接连返场。这个印象太深,以致于我对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建筑感兴趣,却不再有进去聆听音乐的欲望。 沈阳的盛京大剧院 盛京大剧院IRIAS电音四重奏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