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东乡第一街~韩岭水街(手机版)

半闲居士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浙东第一古街”--韩岭水街(旧称韩岭老街)地处东钱湖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山水相依,自然风光秀美,属东钱湖南湖景区。</span></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60uieg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东钱湖(1)~韩岭村 莫枝村 (2018 3 17阴 手机版)</a></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宁波这种老民居成片的村庄与古街越拆越少了,这是我之前到过的韩岭老街旧貌,感觉挺好。现在随着开发,那种骨子里透出的味道似乎越来越淡了。宁波有特色的古村不少,这些年毁的也不少,成了历史记忆。就唏嘘不已。别过韩岭老街,故乡己湮灭,乡愁何处安放!</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形成了鲜明的对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韩岭老街现已改建成光鲜亮丽的韩岭水街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世界不缺现代建筑,缺的都是宝贵的历史建筑,历史建筑越多,文化底蕴越厚重!把宝贵的历史建筑拆没了,这个城市也就没有啥特色价值了! 别拆了!给子孙后代留点念想! 一个大城市,他有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经过历朝风雨洗刷,一朝一代的文明展现,如果把上世纪历朝的建筑,都折除,只展现眼前的城市,就没有了古老之城的称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岁月变迁,时光如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今日之景,明日又是哪般模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谁能抵挡岁月的脚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用真情翻开宁波历史中的一砖一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用脚步丈量明州乡村之美,探寻隐于山水之间的甬乡魅力,是我最大的兴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让我们有机会回望故乡,回味乡情,感受宁波古村建筑之韵味,体验先辈生存生活的场景。在当今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往往忽视了历史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容易忘记过去先人千辛万苦创造出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有可能会造成人们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的缺失。用脚丈量宁波,探胜宁波古村落,走访和记录是十分有意义的,不仅是对宁波乡土风情和历史文化的记录,更是对浙东文化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地理文化印记的传承。等有一天,都拆完了,再回来寻觅,就知道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冯骥才:“一部分GY不懂文化,不懂得文化的价值、规律、性质、意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部分GY对文化没有理解力,我们不需要GY像文化人一样,但起码他要理解文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部分GY们不热爱文化,当然也就不拿文化当回事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十年,每天约有90个价值堪比长城的古村落消失。我们历史文化的根在村落里,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化也都在村落里,如果村落消失的话,这些都不存在了。这些村落消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城镇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了GDP把古城古迹全破坏了,然后再来“造假”。但修起来的是毫无历史文化的东西,是不是有几个建筑就恢复了大唐大宋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把历史的原物销毁之后弄一个“垃圾”。而且这些垃圾很大,都不好清理,还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凭什么纳税人的钱让你这么花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要把这个城市的“重来”之说仅仅当做一个不恰当口号。它是那种由来已久的无知与野蛮的城市观在市场经济时代的恶性发作。尤其是在一些历史街区一息尚存的城市里,这种口号将催化城市历史的终结式的消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没有文化,人就没有精神追求,就空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化决定着全民的素质。如果我们把文化也变成钱,那么就等于牺牲了全民的高素质来换取高额的GDP,最终的结果就是让低素质的人们来挥霍GDP,这就是恶性循环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传统文化之美,是经过一代代艺人的实践、探索,一代代认同、确定之后沉淀而来,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传统村落本身就是最大的文化遗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一个村庄,都有人文遗存,却各不相同的底蕴风情,随着往城市化迁移古村庄逐渐消失,渐行渐远,是件很遗憾的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冯骥才:“中国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那些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也在被借名“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博物馆”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一摆,好歹布置个模样;没人拿名人的人当回事,只拿名人的名当回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还有那种原本安慰心灵的寺庙,不少处竟成了世俗的闹市。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没人管也没人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别让古镇、古村落的历史文商风貌被所谓的现代文明所淹没。我们不排斥高速发展与各种前卫接轨的现象,但绝不能以牺牲厚重的文化历史为代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