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之处是故乡

寒塘渡鹤影

<p>   ——藏地旅行之三</p> <p>  旅行团队里有一对老夫妻,他们和多数人不同,每到一处景点,大家都是举起相机或手机疯狂地按快门,他们俩好像不是那么容易被感动,当他们发现可拍的景时就停下来,老太太像导演,在一旁指挥着老先生站哪个位置,选哪个角度,最好用多大的光圈,等等,完全不像是在旅行途中随性地拍风景照,而是在搞创作。坐在车上时,他们就翻看相机里的照片,说哪张照片的角度选的好,哪张照片层次比较好,哪张照片的曝光有点过……讲的全是行话,我虽然不太懂这行,但也并不是对此一无所知,看老先生身上的装备,少说也值个十万左右,我猜想,他们如果不是专业摄影记者,也应该是“发烧”级的玩家。</p> <p>  在前往红草滩的船上,我与老先生邻坐,就主动和他搭讪。</p><p> “您是摄影记者?”</p><p> “你看像吗?”老先生朝我一笑。</p><p> “我看很像。”</p><p> “只是喜欢,好玩这。”</p><p> 上岸后,我没有跟随大部队往红草滩走,而是跟在他们俩后面,欣赏他们拍照片。</p><p> 路边有个藏民搭的简易棚子。一个穿绿色军大衣的男子,头发蓬乱,站在棚前一个烤炉旁,炉子里冒着烟。见我们过来,他不停地吆喝“烤羊肉串”,“烤羊肉串”。女人身材修长,着藏袍,帽子上嵌有彩色条纹,长长的辫子吊到了屁股后面,站在棚帘前;小女孩拉着女人的手,站在女人身旁。</p><p>  看见棚帘前的中年妇女,老先生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和老太太简单交流后快步走向中年妇女。中年妇女好像不怎么听得懂汉语,老先生结合着手势和中年妇女交谈着。后来,老先生掏出一张钞票递给了中年妇女,中年妇女转身走近棚里,然后探出头来,按老先生和老太太的指导,摆出好多种姿势,老先生不停地按动相机快门。脸冻得青紫的小姑娘,像是好多天没洗过脸,穿着小小藏袍,模样很是惹人喜爱。老太太很耐心地指导小姑娘摆出各种姿势,小姑娘很懂得配合,摆的姿势也非常到位,让老先生老太太激动了好大一会儿。</p> <p>  受老先生的创作启发,在我们准备离开红草滩时,我拉着身边的大姐冲到那个小女孩面前,示意想和她拍合照。小姑娘很是配合,很娴熟地做出与我非常亲昵的姿势,拍最后一张照片时,她还狠劲地亲了我两口。就在我准备离开时,小姑娘一下子抱住我的腿,用讲的不太清的汉语说:“10块钱!10块钱!”。我赶紧递给小姑娘一张二十元的纸钞,拉着大姐去追赶正在登船的大部队。</p><p>  在船上,大姐调侃我说:“刚才小姑娘亲你的脸亲的滋滋响,好羡慕啊,这几天你也别洗脸了,让小姑娘的吻一直留在你脸上,你每天在梦里幸福地回味吧,就是不知小姑娘洗过脸没有(应该说是洗过口没有)?”</p><p> 在随后两天的行程里,我主动选择和老先生坐在一起闲聊,对他们有了些许的了解。老先生年青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退休前是某市政府部门的一名干部;妻子是某高校的教师,也已退休;他们的儿子儿媳孙子已在国外定居。老先生说干了一辈子革命,没有真正享受过生活,现在退休了,家里老人都不在了,没了什么牵挂,就想着好好享受享受退休生活。因为俩人都喜欢摄影,他们每月的退休金也足够他们每月的旅行支出,所以,多数时间他们都是在外面旅行,家里的房子也对外出租了。截至目前,他们已经行走了四十多个国家,说如果这个月签证能办下来,下个月他们就准备再次出国旅行。老先生还告诉我,他在网上有拍友群,他平常拍的照片都发到群里,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如果有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相中了谁的照片,会拿去专业刊物发表或参加一些比赛活动,不过,他拍照片纯粹是娱乐,不求名不求利。</p> <p>  我说,一般人年纪大了都希望叶落归根,都会怀旧念家,都希望在家里过着稳定平静的生活,但你们和一般人不同,思想观念比较超前,退休生活很有品位,这才是更高层次的享受生活。</p><p>  老先生一笑,说,高层次的享受生活谈不上,也就是到处走走,看看世界,给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点色彩;家嘛,也就是个安身安心之处,人无论走到哪儿,只要身可安,心则安,身心皆安了,在哪儿都一样是家,哪里都是故乡。</p><p>  老先生的这番感悟让我对他们肃然起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