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人间四月芳菲醉,雨生百谷学子归。为了巩固疫情期间教研成果,延展线上教学内容,总结在线教学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校本研修的长效性,在我校教研室的组织下,本周三下午四点在致学楼六楼开展高一高二年级“网络教学座谈会”专题教研活动。</p> <p> 出席本次研讨活动的有尚德中学副校长贺启发、教研室主任李军辉、 教导处副主任白强、教研室副主任姚鹏、教研室全体成员和高一高二各学科组长及代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副主任蔡斌老师主持。 </p> <p> 蔡斌老师根据各年级线上教学反馈及教研员的调查了解,就我校线上教学情况做了总体梳理。</p> <p> 张艳莹老师分享了高一语文组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积累和背诵的一些好的做法。高二年级省级教学能手赵敏老师,不但谈了本组分层分类的线上教学法,也分享了自己个人的一些经验。全年级分为6个班群,每个班群从起名字到班级文化建设,如同线下教学一样规范有序,班主任注重主题班会引领,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开放性作业,渗透德育教育、生命及生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每晚收看新闻联播,搜集先进人物事迹。以多元化多渠道教育教学方式,分享屏幕、语音加画面、直播与录播相结合、QQ与钉钉相结合等,德智并进,新授课采用“直播+任务单(导学案)”的形式,不同课型采用不同方式。师生能很好的利用网课这把“双刃剑”,积极使用作业平台,选择题使用平台自动批阅,便捷省力,课堂质量采用笔记和思维导图检测,正所谓“鼓要打到点儿上,笛要吹到眼儿上”,成长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型老师。</p> <p> 高一数学组长王建峰、高二数学老师张晓蕾分别做了精彩简短发言,谈到了数学学科在网络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短视频和任务单的由浅入深的分层设计,将解决问题最大化,老师们也学到了不少多媒体应用技术,学会了使用录屏软件。但网络学习需要学生高度自律性,需要家庭高质量的配合,更需要老师高标准要求自己,“亲其师,信其道”在网课中同样适用。</p> <p> 朝气蓬勃的张渭黎老师和优雅的田丹老师让我们感受到了英语组人的活力和奋进。改变教学策略,调节网课气氛,方法和内容并重。扎实备课,分组教学,抓住听力训练好时机,培养学生兴趣和自律性,每日20个单词的常规记背和每天的两张词汇作业,老师抽查和开学当面查两种方式严格要求。两个月的坚持,提升了学生的发音和词汇量,为线下课堂打下了基础,开学后学生的英语检测情况很好。</p> <p> 物理组张晓华老师幽默风趣,魏立新老师让人敬佩,他们都肯定了网课的技术优势。试课,建立资源群,花很长时间去找好的资源,备课更充分。张晓华老师总结了“四要三不”:互动有效性、观察学生情况敏捷性、强调笔记的重要性、关注参与度;学生状态不了解、师生互动不直观、学生管理存不足。遇到一些调皮的学生和突发的网络状况,真的会让人有种“上课的质量原来取决于网速”的尴尬一刻。</p> <p> 有趣的化学组张立华和武腊玲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化学组的一些技术和应用化学的尝试。网课期间,做到了备课反复打磨、目标明确、进度统一、心中有数。使用无他相机直播,下载红烛软件简单作图,微课制作从熬到三更到得心应手。在应用化学上,适时对学生提出要求,比如:医用酒精可以消毒吗?聚丙烯的消毒原理?共用餐具如何消毒?40%的甲醛溶液是否可以直接消毒?一系列趣味化学问题,既考查了知识点,又有助于学生的思考钻研,还能减轻网络对学生视力影响。</p> <p> 生物学科趣味性强,但识记量也大,丁瑞芹和王明老师,都谈到了如何解决学生的跟课问题。采用我校“目标叙写下的目标导引四步教学”法,录制重难点微视频,讲一个知识点,学生一目了然。课前推送视频,课中画图拍照上传,小组讨论,老师答疑解惑,课后集中反馈。不足之处,不能及时管控学生,有偷懒现象。有的学生提交作业比较凌乱,给阅作业增加了负担。</p> <p> 政治组录微课采用我校“四步教学”法(简称),得到外校同仁的好评。王晓宇老师代表的高一年级要求学生在整理任务单的基础上将重难点做成思维导图笔记,这成为开学后一个主要抓手,线上线下巧妙衔接。李研霄老师分享高二年级网课研讨模式,四人网络会议,分工明确,做课件、推题、课前推送学习资料、实践中改换“QQ分屏”为“钉钉”等。这些做法比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老师的网络教学能力,全组老师实现了自主录课,学生的自律意识也得到了很好的检验。</p> <p> 历史组杜卫红老师和李红梅老师,以身作则,引领本组老师制定网络教学计划,制作微课、学案、任务清单、精讲习题、单元复习检测题。短小课堂重难点突出,穿插答疑、练习和开放性作业,家校共育的共识下,以身体健康为前提,避免学生产生疲劳心理和不良反应,这样以来,有得有失,矛盾中有成长。</p> <p> 高一高二地理组长张凯、王宇锋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参与录课、提升ppt制作水平的喜悦,以及不同条件下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效果,老师们完成教学任务同样出色,高二学考用真题检测,成绩都能及格。网课研讨模式在今后教学中仍然可发挥作用。发现三点不足:学生听课状态不稳定;教师授课艺术性有待提高;设备偶尔不稳定。自评比较满意,技术如有提升,看我华丽转身。</p> <p>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肖玲老师精辟总结,如何掌握成为“网红”“主播”的必要条件?所有问题不过三句话,预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验是,网络那头出现问题,做好自己,才能稳住学生。</p> <p> 研讨后,贺启发副校长做了三点讲话。一是肯定。对老师们多措并举的做法表示赞同,老师们站位高、思想新、反应快、效率高,肯定我校“四步教学”法在网课中的科学性,录制微课得到兄弟学校好评,两个月没有一例家长反映问题,体育组推送的六节运动健身的录课,深受家长喜爱。二是感恩。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勉励老师们创造性工作,将我们的集体备课、详细分工、录课技术一系列好做法继续推广,熟练操作网络备课流程。三是改进。学校将加大对老师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培训,实现技术支持,全面提升老师的教研水平。</p> <p> 两个多小时的广泛交流,李军辉主任最后以比较的方法概括高一高二在网课中的教育教学特点,高二分层分类,高一稳扎稳打,但都殊途同归,牢固基础知识,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他感动于老师们不懈的钻研和付出的心血,这一切,都源于一次难得的相聚,活动结束,教研员认真分析学科教学状况,学校再组织教研组长研讨复学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修订符合学情的教学计划。大家在做好防护的同时,还要疫情防控和线下教学两手抓,沟通永无止境,期待摘下口罩畅谈!</p> <p> 本次活动,有效解决了老师们线上教学的共性问题,进一步指明了线下教学的方向,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每一次的研讨都是新的起点,多发现多学习多探讨,让我们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教育!</p> <p>编辑:张艳莹</p><p>摄影:樊文军</p><p>审核:尚德中学教研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