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红色历程部分,文字内容如下:(1)可全部用照片配一句话说明,(2)可从中选一部分用照片配一句文字说明,(3)如确实没有照片,缩短文字进行说明,(4)抗越部分我这里没有这部分资料,需部里派人在收集其他资料时一并收集,(5)以上文字的图片,部里派人在收第一板块时要一并收集。请袁主任向部长和政委汇报,派人一并收集完成。</p> <p><b>一、毛泽东、朱德二次率红军转战定南:</b></p><p><b> </b></p><p><b> </b>1929年1月27日下午4时左右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3600多人从信丰崇仙,经全南龙下过龙南东坑进入月子乡,在白头岌击败反动民团,张贴《红军布告》,宣传红军革命宗旨,书写标语,当晚宿营于上磜村(今新阳村)。28日经太汶、松毛山、泥竹塘、上下营、石官下、大屋,下午2时左右进入月子圩。毛泽东、朱德等同志住李青云的桥头排头店楼上。29日,经梅香、八十岗官桥头、太阳村到达与龙塘乡交界的渊迳大山、过湖江、在官亭岗打败土匪,与赣南工农革命军26纵队会师。毛泽东、朱德会见了26纵队队长郭一清、党代表黄达。</p><p> 1932年6月26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一、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一部从安远版石、信丰鹅叫进入龙头圩和附近的铁公坑、和目甲、小眼、松背坑。另一部从安远鹤仔进入龙塘忠诚、岽下宿营。27日东路军经羊古塅、石陂斛、鹤螺坑、南丰、寨背,进入迳脑。分别住在迳脑圩、杨眉、半坑、大坝和月子的上磜(今新阳村),并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宣传工作。28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东路军从迳脑出发,前往南雄参加水口战斗。</p> <p><b>二、创建赣南工农革命军第26纵队</b></p><p> 1928年4月,信丰农民暴动的主要领导人郭一清(信丰人,中共党员),黄达(信丰人,中共党员,到鹤仔后改名为郭兴达),蓝广孚(信丰人,中共党员)来到龙塘、鹤仔一带,与寻乌农民暴动领导人、中共党员罗月福、李大南、王光辉、刘金仁、严纯金、刘田畴等人,先后来到柱石、镇田、鹅公等地开展革命活动。5月中共寻乌县委领导人古柏来到龙塘白驹村,向郭一清、黄达、蓝广孚传达了中共赣南特委的指示,决定在安远、定南、信丰边界建立农民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信安定红色区域。</p><p><b> 1928年11月,郭一清根据中共赣南特委的指示,将定南、安远两县的游击合编为“赣南工农革命军第26纵队”,郭一清任纵队长、黄达任党代表。下辖二个中队,每队60人。安远游击队为第一中队,定南游击队为第二中队,队长郭观林。</b>1929年4月下旬编入红五军政治保卫大队。李寿轩任大队长,郭一清任党代表。此后,红26纵队跟随彭德怀南征北战,50名定南籍赤卫队员为革命献出了命生。郭一清后任红八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1930年9月,在第一次攻打长沙浏阳门的战斗中牺牲,年仅28岁。</p> <p><b>三、成立定南车步革命军事委员会</b></p><p> (1)、1929年11月在梅香村园基塘成立了“定南车步革命军事委员会”,又名定南工农红军筹备委员会,主任钟耀辉,书记方学元,委员李芳园、方学元、钟九妹。设在车步圩上钟林万开办的“春胜号”南杂货商店内。(2)、1930年2月成立“长(宁)、安(远)、定(南)赤卫大队”,下设3个独立团。2月底将独立2团第三中队改为定南县游击大队。(3)、3月建立定南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油汶湖支部,4月油汶湖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开展武装斗争。(4)、7月油汶湖、马荠塘、上桂、祖山、蓝本、柱石等赤卫队合并改编为“定南县游击八大队”。(5)、1931年6月,定南县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将“游击八大队”改名为“定南县边区游击大队”,大队长钟耀辉,指导员廖赤水。9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五军特务营第一连,离开定南。</p> <p><b>四、红军独立三师在定南开展游击战争。</b></p><p> 1932年4月红军独立三师107、108、109团进入定南龙头、迳脑、月子、车步、下历司、龙塘开展游击战争。6月第一次解放县城。到12月北上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离开定南。</p> <p><b>五、三南游击队在大汶山区三年的游击战争</b></p><p> 1935年2月起,红军独立24师1个连,江西军区独立团1个连开始进入定南月子岗,到达大汶开展游击战争。到1936年12月将信南工作团、崇仙游击队、东坑游击队和南区游击队合编为三南游击队,700多游击队员于1938年1月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二营,支队长陈毅,二团团长张正坤,二营教导员刘震英,二营四连连长吴少华。2月15日开赴皖南抗日前线。</p> <p><b>六、定南人民抗击日军。</b></p><p> 1945年6月13日4000日冠从信丰虎山、隘高进犯龙头。当地民众与抗日自卫队员,配合国军与日冠激战5天,歼灭日冠200余人,缴获武器无数。6月14日另一路日冠2000余进犯老城、县城、月子圩烧杀抢掠7天之久,定南人民奋起抗击,其中历市汶岭谢行芳徒手打死2名日本鬼子兵,被群众誉为“打鬼子的英雄汉。”8月21,在县城召开了欢庆八年抗战胜利的万人庆祝大会。</p> <p><b>七、广东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东江纵队在三亨开展游击武装斗争</b></p><p>(1)、1945年10月至1949年1月东江纵队第3支队,曾源(曾竞华)任东三支队政委,彭沃(张振南)任支队长,翟信任副支队长,陈泽平(陈一民)任政治处主任。东三支队奉命挺进以三亨为主的九连山区开展武装斗争,改名为“九连山人民自卫总队”。(2)、1946年6月改称“粤赣边人民义勇总队”,东江纵队主力北上山东,留下了57人在三亨建立游击区开展武装斗争。(3)、1947年5月成立“三南人民义勇队”,与“珠江队”等6支游击小分队在三亨一带联合开展武装斗争。(4)、1948年6月在古地成立“三南武工队”。(5)、1948年8月将“自卫总队”改名为“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1949年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6)、1949年6月在天花成立“定东人民武工队”,8月改名为“定东人民护乡队”,参加解放定南的战斗。</p> <p><b>八、解放定南,成立县人武部</b></p><p>(1)、1949年8月20日,东二支队六团一营与三南武工队解放老城。(2)、8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四三师四二七团解放龙塘,解放军战士赵俊牺牲,现葬于龙塘仓库东侧的小山岗上。(3)8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八军一四四师四三一团解放县城。(4)、8月28日,中共定南县委员会、定南县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南县大队成立。东二支队留下朱鑫华、陈兰台、徐知新等21人在定南开展工作。(5)、1950年6月成立定南县人民武装科,1951年11月成立定南县人民武装部,1952年4月,改设人民解放军定南县人民武装部。</p> <p><b>九、支前工作</b></p><p>1949年9至10月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解放两广,筹集军粮稻谷120000斤,木柴310921斤,稻草9241斤。</p><p><br></p> <p><b>十、清剿土匪</b></p><p>(1)、1949年9月至1950年3月收缴民间各类枪支4051支(挺),其中轻重机枪20挺、长枪3753支、短枪262支、卡宾枪10支、冲锋枪6支,各类子弹5万余发,手榴弹18枚。</p><p>(2)、1950年5月至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八军一四三师四二七团三营进驻定南,1951年2月,江西省军区一五六师四六七团三营进驻定南与定南县大队经过两年半的剿匪到1952年3月,全歼灭7股匪徒121人,匪首4人、匪徒62人自新,缴获机枪4挺、长短枪152支,子弹1万余发、手榴弹28枚、刺刀14把,平息了匪患,巩固了新生政权。</p> <p><b>十一、抗美援朝</b></p><p>(1)、1951年4月14日成立定南县抗美援朝分会。(2)、5月将定南县土改宣传队改为定南县抗美援朝宣传队。(3)、动员271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中胡立星、黄房添等8人牺牲在朝鲜战场。(4)、全县各界群众共捐慰问款:63.79万元,购飞机大炮款:1375.45万元,各项捐款共计:43200万元(旧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