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春蚕是勤劳的象征、是奉献的精神,是一年农人劳作的开始——才了蚕桑又插田。</h3><h3><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去年养的几条蚕结了茧、化成蝶、下了卵,我们都想着来年再养一场,就把它们“安置”在书架顶层,用盒子装上。今年的疫情把大家都关在家里,看到儿子因作业没及时完成被批评委屈流泪时,我本想用一句“说不定蚕宝宝快出来了”逗他一下,却果真在蚕卵周围看到几条类似黑线的小家伙在蠕动,孩子二话不说,抓起外套就往外走,问他干啥“找桑叶去!”脸上还有泪痕,可表情却那么坚决!</h3> <h3> 于是,我们开启了寻“桑”模式!我们一开始就把范围锁定在城区边缘的城乡结合部,那些地方都刚刚拆迁,老房子周围应该有的。可是,绕了一圈,一无所获!我们骑着自行车🚲一路搜索、一路询问,累了吃些带的糕点,看看沿途风景、踏踏那些还没来得及修建的原始生态,一次出行往往两三小时,没有找到桑叶我们一点都不觉得气馁,第二天下午又兴致勃勃出发!</h3> <h3> 热心的同事告诉我,城西坝应该还有残存的桑树,她依稀记得以前散步的时候见过!得到消息,我们就骑上车往那赶,可是寻遍了也没有收获!忍不住问了问当地居民“都没有了,早已经砍了!”儿子唏嘘不已“为什么要砍呢?”我想了半天,勉强回复“以前大家中桑树养蚕可以补贴家用,现在这早已经不是养家致富的唯一道路了,再说现在科技发达人们不需要蚕丝一样可以做出高档面料!”“其实不砍树也不影响什么呀?还可以绿化环境”儿子听了愤愤地说!“奕儿,你看看这周边都已经种上了李树,开花的时候也很漂亮,李子成熟后还是一笔经济收入呢!”</h3> <h3> 儿子小郁闷了一会,看见周围金灿灿的油菜花,就跑到田边摘野花去了,回来的时候满脸笑容😊手里拿着一束野花“妈妈,送给你!”我那个心甜的、美的哟……</h3> <h3> 在一块待修建的荒地上,我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找到这片桑地。由于周围都在修建了,儿子👦特别不放心告诉我“要是这里的桑树也被砍了,怎么办?”为此,他特意跑到施工队问问那里的叔叔,在得到“桑树保证能活到他的蚕宝宝结茧”答复后,兴高采烈跑回告诉我,就一会又惆怅起来“为什么也要被砍呢?难道他们就容不下桑树吗?明年说不定就没啦……”</h3> <h3> 小小新叶被儿子分成几块更小的片,我常笑他“你也太小气了,你的蚕估计都是饿大的!”“妈妈,我查过了,小蚕一天吃不了多少东西,太多了叶子要干,蚕也咬不动,浪费掉了!”细一想,蛮有道理的!</h3> <h3> 小蚕一天天长大,我也忙碌起来:倒蚕沙、换新叶……俨然一个养蚕能手!这蚕成了孩子的新宠:每天把弄着蚕,一会把它放在手上,一会静坐蚕前,一会给蚕添新叶。蚕逐渐长大,小盒子挤了就忙着给蚕找新家……</h3> <h3> 为了不让别人(其实也就是外公外婆和爸妈)乱动小蚕,小家伙也是想了些办法了!</h3> <h3> 蚕到结茧的时候,也是我们较为费心思的时候,从来没有养过几百条蚕,怎么结茧呢?刚开始我们想到给每只蚕做一个“茧房”,后来发现跟不上趟呀,怎么办呢?大盒子里面放一些纸板当作“桥”,蚕自己在折皱中寻找做茧的地方好啦!</h3><h3> 一天,我看见儿子把两只蚕放进一个“小包间”里面,问他为什么,他神秘说“我要制作双宫茧”,哈哈哈,还有这一说,原来小家伙查过了,自然的双宫茧稀少,三宫茧更是难得!难怪他要“人工合成双宫茧”!</h3> <h3> 宝宝结茧也是我们常聊的话题。有的趁我们不注意“偷偷”爬出来的,一会躲在墙角,一会爬到桌底,还有的居然在风扇盒边也安起了家,现在我们没事就喜欢在家里的角角落落翻找,偶尔就会有收获……</h3> <h3> 收获的时候到了,小家伙笑的多happy!他早就计划好了:要给妈妈做一床蚕丝被,要看材料不够,就改口说给我做一个蚕丝枕头!</h3> <h3> 蚕茧我们打算自己处理,网上查阅一番后,我们开始了泡茧、煮茧、绦丝,我们一开始以为像视频里的那样:很快会找到丝头。结果在锅里搅拌的一会,发现好多丝都搅到一起,根本分不开,原来理想和现实差距那么大!可是,小家伙还是蛮有耐心的,一根一根的缠,虽然效率很低,但是看起来还是不错滴!</h3> <h3> 都说“春蚕到死丝方尽”,我到觉得破茧成蝶是另一种生命的延续。寻桑之旅也让我的骑车技术大为提升……大街小巷到处搜寻,城里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桑树我们几乎了如指掌,孩子还会时不时给我科普有关蚕的知识,这也是我参与的最大收获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