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27年了,我才真的用眼去打量我的村落,一步一步的走去,一眼一眼的看去。之前我所有的岁月是生活其中,不知咸淡,而现在我却用27年后的我的成人的、观察的视角去在看她一遍,突然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暖暖的,酥酥的,嘴角还挂着梨涡 ,我想这就够了,她又带给了我感动了。</p><p><br></p> <p> </p><p> 从自家院落出发,首先第一站便是我家院前的邻居,之所以选定我家前院邻居,是因为他们家的房子和我一样大,都是27岁了。那下面这照片就是它了,推了27年的门,歪了,住了27年的砖瓦,有了缝。27年,岁月带给我们成长,27年岁月带给它的是七穿八洞,我想它应该也是幸福的,即使是现在七穿八洞,但它毕竟见证了一口之家的所有欢乐,所有的成长。这个房子,明年它就要散了,幸而我今年有了写文的兴致,不然等到明年,它真的就要无声的消失了。因为邻居准备盖新房了,在它之上,会有一个更坚固、更美丽的房重生,又会再一次守护这一个家,等待浴火重生的他。</p><p><br></p> <p> </p><p> 脚步向前,这片高高的土地上,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园,可四五年前它不是,这里曾经是一座房,里面是四口之家,这里的房子曾经是我的乐园,因为男主人老爷爷会讲故事,而孩子最喜欢的也就是故事,我有故事的童年,都是他给我的馈赠。</p><p><br></p> <p> </p><p> 不过老爷爷讲的大多都是一些神神怪怪的故事,以致我现在便看到鬼啊神啊的任何作品,都超感兴趣,既刺激又神秘,像《鬼吹灯》《盗墓笔记》《藏地密码》这些书,都是我爱不释手的,他们充盈了我大学冬天窝在被子的时光。还记得当时和室友一起,我们包下了图书馆的整个《藏地密码》,她拿几本,我拿几本,全部搬回宿舍,因为我俩都担心下次被别人借走了,我们就看不了了,就一股脑的全都借走,搬回宿舍。我至今还记着,我们俩相互传着看的情景,真的找到了对书的如饥似渴感。</p><p><br></p> <p> </p><p> 那个激起我对故事书的老爷爷如今他已走了十多年了,而现在我还是会想他。现在这里的房子没了,上面成了菜园。而现在我也只能借助我的些许记忆,让他复原,让那些菜上,长出房,长处记忆中的人。</p><p> 这个四口之家有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因为我出生的晚,所以见不得,这个四口之家的其乐融融。从我记事起,这个房子里一年下来大多都是老爷爷和老奶奶两个老人在住,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孩子,都已离开了家,只是在过新年时,才重新回到老屋,和老屋一起享受着团圆时光。他们的儿子在大海里捕鱼,女儿嫁到了远方,听我母亲说,我小的时候老爷爷的女儿也抱过我,我们送她出嫁时,我还在一旁哭着不让她离开,还要给她一起走。那时我太小了,记忆早就零零落落了,隐隐约约好像有送她出嫁上车的记忆。而现在因为老爷爷不在了,她也不在回来了,我也已好多年,没有见过她了。</p><p><br></p><p> 对于他的儿子,除了讲神神怪怪的故事外,他最爱讲的便是他儿子的传奇,故事情节我早已忘记了,现记得得只是他的儿子的厉害和威猛,说是能捕到别人捕不到的那种很大很大的鱼,我当时崇拜的不行不行,便央求他让叔叔也教我捕鱼。结果是我当然没有捕鱼,成了一名教师,我想要是那是我真的捕鱼去了,说不定现在我正驰骋在大海里,游啊游啊游得。</p><p><br></p> <p> </p><p> 儿子工作的地方远,女儿嫁的地方远,所以便是两个老人加上老屋生活在一起,相互陪伴,有时,他们会走出老屋,来我家玩,或者我去他们的老屋去玩,就这样屋子和屋子也有了联系,一个屋子,两个屋子,三个屋子……,我们感受着自己,也感受他们。</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