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因下雨,呆在家里无聊至极,特从网上下载了些老照片供大家回忆欣赏。

LSZ纳百川

<p>南门外文革时期的“三忠碑”撤出后,重新用玉石雕刻了一座凤女雕塑。(什么叫三忠于,你还记得吗?)。</p> <p>凤女雕像九十年迁至凤山公园北大门内林园中(冬天拍摄)。</p> <p>夏天凤山公园里的凤女雕像。</p> <p>岳池灯戏进京演出。老一辈中央领导观看了演出。并获奖归来。</p> <p>领奖台上获奖留影。</p> <p>岳中高七九级毕业照。(有你认识的吗?)</p> <p>县城老北街。</p> <p>县城老北街。</p> <p>县城老北街</p> <p>旧城改造。</p> <p>政府干部发放慰问品。</p> <p>新场乡的马帮电影队。</p> <p>六、七十年代街边理发匠,5分或一角一次,极不卫生但很相因。多数男生理发的最佳选择!</p> <p>耢糟汤圆香又甜,一角一碗哦!</p> <p>爷爷领着孙子进馆子,一人一碗面条吃得津津有味。</p> <p>凤山公园大门斜对面有一家专门包皮蛋,一分钱一个。改革开放后生意越做越红火,远销国内外。旧城改造后,不知了去向。</p> <p>酉溪街边的河堰堤上,排满了洗衣服的居民。那个年代去河堰里洗衣服,多数人家的选择。</p> <p>湖南来的烤酒小作坊,现在县城还有,只不过环境变好了。</p> <p>北街街沿边上的小商,为谋生计,早起晚收养家糊口,够辛苦的。</p> <p>岳池特产油炸豌豆饼,很香。大人佐酒好菜,小娃儿的香香料。</p> <p>岳池坪滩石鼓的仙女石。</p> <p>苟角场上的老石拱桥。</p> <p>旧城旧貌,青瓦房连片成街。</p> <p>北街上的老木屋,九几年拍过电影,现巳基本撤完了。</p> <p>改场天,乡下人采购大包小背的生活用品结队回家。</p> <p>俯视屋顶,整齐化一。屋内天井影约可见。(你知道天井有哪些用途吗?)</p> <p>农村的泥巴墙青瓦屋,夏凉冬暖。现巳绝迹了。</p> <p>山寨大门。古时镇守山关用的。</p> <p>老农老院子,原生态的农村人写照。</p> <p>婆婆和孙子,割不断的亲情。</p> <p>以下是五、六、七甚至八十年代计划经济缺衣少食的日子里政府发放的粮票、布票、油票等。供大家回忆。吃穿用的物质凭票供应。居民每月27斤,学生31斤,粗细搭配。布票每人每年只几尺。油和肉更是少得可怜。</p> <p>这是当年打马马肩搶电影票的动人场面。我也许就在其中。</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所有图片都选自网络,若有侵权请电告18090289300,致歉并删除!谢谢大家欣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