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篇(二)雨中,杜甫草堂

王耳(动然拒聊)

<p>  成都的夏天,温差很大,成都人中午睡觉,晚上才开始出门逛街,拥挤在每一条街巷。</p><p> 作为游客,必须带几分傻气,不惧酷暑,不惧风雨。在苏州呆了十几个夏天的我,感觉成都的夏天,是可以乐而忘忧的,总有新奇的好奇心让人生出畅快,甚至于凉快的联想。</p> 在诗圣杜甫的祠堂前,红伞白裙的女孩儿应父亲的期许,拿着相机为父亲留影纪念。 在茶室前,母女两个轻轻挑拨这浮萍之下的秘密,在不经意之间,寻求着水的情趣。 <p>  夏天屋檐上的龙首,接着连天的细雨,细看这鳞片朵朵,俱都是彩瓷拼接而成,立体而又有神秘的蓝色和和绿色,青苔缠身,尤其有着岁月的沉淀。观察是一种神秘的体验,譬如,净净望天,无所事事,突然有一双龙眼,一团青雾,便能入了你的眼,惊咋了你的心。</p> 雨打荷花,在此处沉迷的的游客不在少数,特别是少女,都在这一蓬蓬的荷花面前留下倩影。 荷花无香,青春有相,只有少女唇边的笑容,最为映衬这欲开开的荷苞,这欲滴的泪珠。那唇角边的笑痕,让夏天变得更加清凉些。 百亩草堂非昨日,仍有诗书羡今人。还有这成都小儿女的深深描刻,延绵接续着这百代千年的中国诗文化。<div><br></div><div> 杜甫祠堂,不只有夏雨和凉风,还有着同年诗人的形象种刻画,有胖有瘦,有眉目慈和如土地老爷,这个不是诗圣,是黄庭坚先生。</div><div><br></div> 所见杜甫,都是瘦削的,近乎于骨瘦如柴形象,有官方刻碑铭记的浮雕为证。 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后人对他的描刻不尽相同,都会让游客好奇心大起:他到底张的是撒个样子嘛? 一般,都以为宋朝官方刻画最为准确。 夏雨连绵着,不管杜甫如何不堪秋风秋雨而瘦成了一张纸片儿。泪滴儿在叶子的翻滚来去,终于不堪重负,从叶子上滚落了 冯至是位诗人,冯至的现代诗《蛇》中有:<div>我的寂寞是一条蛇,</div><div>静静地没有言语。<br>你万一梦到它时,<br>千万啊,不要悚惧!<br>它是我忠诚的侣伴,<br>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br>它想那茂密的草原——<br>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br>它月影一般轻轻地,<br>从你那儿轻轻走过;<br>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br>像一只绯红的花朵。</div><div><br> 他研究杜甫在西南的行程,并据此写了杜甫传,从此,这草堂前的石刻,比他的现代诗更为流传广泛。</div> 去年夏天,我在成都度过,从此怀念浣花溪的白鹭,和浣花溪边古装走过的青青少年,莲花边笑颜如花的清丽少女,至于草堂,可能游客太多的缘故,还没有意识到神妙之处,并无感觉。 <p> 王耳 随笔于2020年4月21日夜苏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