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人人肩负着战胜疫情的责任。征文活动将河北无极中学老师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的作品向全校展示。同舟共济,众志成城,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我们坚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追风筝的人<br> ——战“疫”中的网络教学有感<br> 高三语文 杨秀娥<br>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而我,作为一名师者,注定不是那个被守护的人,而是护航学生求学的人。庚子鼠年,疫情来势汹汹。例例确诊惊天下,全国停课不停学。我,一名高三人,在此特殊时期,必须勇敢向前,与时间赛跑,只为让学生求学的风筝飞得更高、飞得更远。<br> 在灾祸面前,生命始终卑微如刍狗草芥;然而疫情面前,人性亦可巍峨如连碧青山。无极中学这群追风筝的人,用无中人的一举一动诠释着战“疫”中的教育。华灯初上、万家围炉之时,一校之长仍在视频会议;冲刺高考、鏖战百日之际,年级主任网络激昂引誓;夤夜寒星,一灯如豆之时,杏坛之我依旧在线答疑。灾难已经发生,病毒已经造访。无中人没有被焦虑吞噬,毅然肩负责任,在追风筝的路上尽己所能,只为庚子六月我无中学子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br> 病毒隔离了校园,却隔离不了知识的扎根疯长;网络隔离了课堂,却隔离不了教育的润物无声。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我虽渺小,亦术业有专攻。人到中年,面对教育战“疫”,我仍不断求知,尽快了解熟悉新的网络教学平台,不断融合传统授课和网络直播。用我十几载的专业,引导着学生的思维,规范着作答的术语;亦用我四十载的阅历,疏导着学生的疑惑,交流着人生的感悟。看的见的疫情,看不见的网络;学生身在其中,我更身处其间。我们不仅是师生,更是良友。面对疫情的坎壈,我们依旧心向星光。只因我们坚信:那些打不倒你的困难,终将成就更强大的你!<br> 百岁光阴弹指过,何况须臾疫情时。我们已错过了2019的寒冬,不该再错过2020的春季。然而疫情还在持续,拐点尚未到来。不幸和幸运,本在同一个路口。灾难和机遇,也在同一时段。面对高考倒计时一天天地缩短,无需心急如焚、寝食难安;冷静下来,梳理考点、找出弱点、强化训练。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珍惜有限的时间,时刻做好逆风奔跑的准备,才能让学生求学的风筝飞向如碧苍穹。 <br> 如果说这场疫情下的网络授课赋予我什么?那就是疫情下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动、有所盼。作为无中人,以一名师者的所思、所动,践行着责任担当、负重前行和共克时艰;亦以一名师者的所想、所盼,期待着暮春三月、陌上花开之时,我的“孩子们”能够缓缓归矣。 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br> 河北无极中学 袁月丛<br><br>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自2019年12月武汉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至今已确诊八万多人,死亡三千多人。每天,每一个数据的更新,都牵动着全国十四亿人民的心。<br>自武汉封城,新冠全面爆发以来,中国人民得到了全世界的帮助,巴基斯坦、韩国、日本、蒙古等源源不断送来的口罩、防护服、医疗器械,还有医护人员……,谢谢你们,让我们懂了山川异域,日月同天。<br> 中国人比谁都清楚“我们是一家人”,封城不封爱,有人把500个口罩放在派出所门口,不留姓名,只留下一个背影;有人把一万现金放在银行,只留下一张纸“急汇武汉”;也有人捐赠物资,被问及姓名,他说“我是中国人”。<br> “我宣誓。不计得失,无惧生死,为守护人们的健康,贡献力量。”<br> 前线的医护人员是最值得被感谢的,他们是这场战役的英雄。但他们也是人肉之身,他们穿梭在无数个病床前,看到身边的战友倒下去,他们的眼中燃起灼灼的火焰,这场战役,他们一定要胜利!<br> 钟南山说“武汉自古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回望历史,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响在这里,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在这里建起,毛主席在这里写下来《水调歌头.游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武汉见证了我国人民建设祖国的伟大成就,高昂热情: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期间,武汉及其周边地区大暴雨,最高水位达到29.43米,武汉人民用身体铸成了新的长城;非典期间,武汉人民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现在,新冠病毒来势汹汹,但我相信,在武汉及其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场战役,一定能够打赢。<br> 我们的心,仅仅与武汉系在一起,我们无法身到前线,去帮助他们,我们只能呆在家中,可待在家里,也有不同的方式,有人积极锻炼,强健身体,有的人却好吃懒做,有的人阅读书籍,充实自我;有的却放纵自己,沉溺于网络……..寒假推迟了,可高考不会等你,人生不会等你。在家,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同学的陪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自律,科比说:“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我们,在家是否还能6点起床呢?这几周的自律,也许就会让我们拥有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的自由,会让我更加优秀。自律,努力,是我们能做的最有用的事!<br>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武汉一定能够胜利,春天一定会如约而至。期待我们相约校园。 战疫情、行初心、担使命<br> 河北无极中学高一生物组 王江敏<br> 庚子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从九省通衢武汉波及全国,那些不断更新的数字,那些不断闪现的镜头,那些不断重复的宣言,无一不让人思绪滚翻,无一不让人心灵震撼......2020年的这个春节比以往任何一个春节都寂静,比以往任何一个春节都感动,比以往任何一个春节都给教育带来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春节都需要承担使命与担当。<br>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数以万计的“最美逆行者”挺身而出,第一时间冲向战斗第一线。作为一名教师,虽不能冲到战“疫”的第一线与病毒交锋,但我深知,越是在祖国艰难、危难的时刻,越是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教学一线,停课不停学,做好孩子们坚实的后盾。<br> 我们高一年级从2月10日正式开始上网课,第一次做“主播”,既战战兢兢又激动不已,上课之前真的是不知所措,手忙脚乱:没有我们熟悉的黑板,不知如何板演我们的试题给学生;看不到学生,无法眼神交流,也不知如何和学生互动;没有课堂反馈,也不知道他们的掌握情况,生怕唱“独角戏”......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们茫然、无助和着急。好在学校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在开始上网课前,年级主任张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对我们培训,从课件分屏,到QQ直播,甚至批改作业,学生反馈等都事无巨细、不厌其烦的一一教授给我们。我们在正式上课前反复练习技术,教研上课内容,生怕第一堂课给学生带来大的落差,给我们的“停课不停学”打折扣。<br> 这次的疫情是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觉得很有必要让我们的高一学生从生物角度去认识这个“罪魁祸首”。所以第一堂课我就从这个新冠状病毒开始,因我们还未讲到免疫,怕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我就借助图片、视频、小动画等形式把新冠病毒侵染细胞、免疫细胞如何把病毒消灭的全过程以及疫情防控等专业知识通俗易懂的讲解给学生,特殊时期学生们对这些听的非常着迷。了解了这些有助于学生提升自我防控能力,面对新冠病毒我们就可以在“战略上藐视、思想上重视”,能够从生物角度上明辨是非,理性对待谣言,做到不传谣、不造谣,引导学生带头并劝说身边亲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有效切段病毒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与作息习惯,相信我们是可以战胜病毒的,打消了学生对未知病毒的恐惧感。使得学生们增加生物学兴趣的同时,更明白了作为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初心和使命,认清我们的政治优势、坚定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之情。<br>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熟悉了网课的技能,借助语音、短视频、接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互动性;我们集体备课规划好授课内容,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有的放矢,既有集中讲解,又有个别答疑;网上授课后,就会把授课板书、视频发到群里,便于同学们再研究,再领悟;并且严格作业检查标准,对于作业质量高的同学,截图发群里及时表扬;对于不达标的,及时督导;对于学困生私加QQ与之谈心 ,增强他学习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关心落实到细微之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的学生们现在都戏称我是“从一线教师华丽转身网红直播”。<br> 战疫情,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这是我们无中的每一名教师的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东风已起,暖阳已至,没有哪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哪个春天不会来临。在这场全民战“疫”中,让我们把最大的祝福和敬意,献给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最美逆行者!这场战“疫”,我和我的同事们“离校不离教”,我的学生们“停课不停学”,我们都坚守在自己的“一线”,为战胜疫情而奋斗!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定会赢得胜利,迎来属于我们的春天。期待我们相聚在校园,欢颜在课堂! 战疫情下的教育思考<br> 高三数学组 甄伟平<br> 庚子鼠年,终将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成千上万的医护工作者、军人、媒体、志愿者奔赴抗击疫情一线;无数的基层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群众排查、走访、宣传。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作为普通教师,究竟应该做点什么呢?结合自己这段时间的做法,我有了一点思考。<br>一、敬畏生命、回归本真<br> 这次疫情,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无论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何方,一定也都体会到了隔离的不便。而这也是抗击疫情最有效的方式。这个病毒让所有人都记住了破坏自然的代价。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规律,万物有定律,如果人为地去破坏,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比如SARS和这次的新冠病毒都和人类捕食野生动物有关,这是值得人类去深刻反思的。每个人都应该敬畏生命,要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的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br>二、家校合作,适应未来<br> 这个假期,让一切都变得不太一样,尤其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朱永新先生在《未来学校》一书中曾经提到过:“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习以为常的学校生活,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不再继续,学生们再也不需要按部就班、整齐划一地出现在同一个校园、同一间教室,学习的时间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如果说这样的教育生活在之前只是一种预言,那么在这次疫情中却变成了现实,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诸多改变,线上教学、直播课、录课、在线学习,一个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再加上网络,就成了未来学校的模样。<br> 停课不停学,身为高三的一名教师,我从大年初七就开始忙碌起来,每天用心备课、线上讲课、线上指导、线上批改作业。尤其是刚开始不太熟悉网课的模式,每天都花很大一部分时间用来熟悉网课流程,如何操作才能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br>网络学习的好处是方便、快捷、资源丰富、可以自由选择,但是对于学习的效果却很难保证,这就需要老师想尽各种方法要进行跟进、抽查、帮助。特别是我带的毕业班的学生,在关注他们学习状态的同时在心理上也有给他们更多的指导,这其实比线下教学更花费精力,因为学生并不在自己跟前,想感触到他们的心理波动并不容易。<br>三、自我充电,加快成长<br> 在举国封城的这段时间,有些人总是不听党指挥,想尽办法往外跑,而我想的是,既然国家要求大家不要出去,那就乖乖听话宅在家里不出去,这样我们就有了大把的自己的空间,可以看书提升自己,也可以学点专业上一直想学但没有时间去学习的东西。而且像这样的独处机会在人这一生中并不长,何不趁此机会大大提升自己内在修养,让自己变得更丰富、内心更强大。在新闻中看到武汉方舱医院的一个病患还床上看书的图片,心中满怀敬仰,这就是我想成为的样子。<br> 我虽然没有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但是在后方,依然坚守着教书育人的阵地,践行着一位教师的初心!在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努力应对教育方式的改变,教给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去感受人间的博爱和温暖,去相信胜利的曙光一定会到来! 虚拟的空间 真实的教育<br> ----疫情期间打造空中课堂的点滴启发<br> 河北无极中学 马艳夕<br><br> 在这个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延长又延长的假期里,匆匆前行的中国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可无中的学子们一刻都不曾停下前行的脚步,我们用心打造了空中课堂。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在虚拟空间里该如何提升政治课的教育价值呢?经过一段时间的线上教学,得到点滴启发,与大家共勉。<br> 首先,重新定位“教材”。<br> 我们的学生多是00后,他们求新、求异、求变,比较关注外面的世界,高二学生,虽然对时政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多数学生是住宿生,长期的校园生活,外面的世界再热闹、再精彩,他们是不熟悉的,甚至有些事情是不理解的、误解的。空中课堂向他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敲敲键盘就能触碰到这个立体的世界。在活生生的现实面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那样枯燥空乏、那样苍白无力。因此,在空中课堂里,课本是有字的书,而生活是无字的书,是最生动的教材。<br> 其次,精心设计“课堂”。<br> “课堂”永远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前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整理材料。疫情蔓延,我们的国家在行动,我们的社会在行动,我们的人民在行动。教学是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教教材更要教生活,让他们用眼睛多方位、广视角地观察,用心灵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去感悟。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材料展示出来,当同学们把生动的画面、动人的故事分享给大家时,教室里掌声响起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严谨抽象、苦燥乏味的政治课堂原来是这么真实和让人刻骨铭心。 <br> 再次,科学做出“评价”。 <br> 随着课堂上热点话题不断升温,学生们的讨论也异常激烈,经过思维的碰撞达成心灵的共鸣。学生从最初的收集材料到描述材料再到分析材料,由分析正面材料到分析反面村料,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思维,由知识的梳理到情感的升华,目标的达成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我们的政治课堂完全可以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共同成长的空间。教学目标由简单的表面的知识目标上升到复杂的深刻的情感价值观目标,学生心灵上的成长、思想上的升华才是我们教育者要达成的终极目标,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br> 总之,这场肆虐的疫情用残酷的事实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政治课。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不是一句空头的口号,而是印在了我们的心中,刻在了我们的骨子里。为师者,理应在虚拟的空间里做最真实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