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竹笋

朱钟昕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水竹笋</b></p><p> 文/朱钟昕</p><p> 今天,也就是2020年4月21日中午吃饭时,在朱氏家族微信群里,翻到几张亲人贴出的足有十几背箩的小水竹笋的视频与相片,视频上父母躬身忙碌的身影,让我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p><p> 是呀,这是2019年年底肺炎疫情封城以来,第一次见到亲人走出家门,忙碌于山水之间,带着丰收喜悦的相片。</p><p> 小水竹在我们老家通山,满山遍野都是,只要能插足的地方,不管是田间地头,旮旯的石头缝隙里,还是深山老林中,到处都是它们娇健的身影。</p><p> 每年,待到清明后好久了,躲在竹林深处,望着楠竹笋一个一个都长大后,这些小水竹笋们就偷偷地学着样子,成群结队地从泥土里,顶着毛茸茸又尖又硬的小脑袋,一个劲地往上钻。</p><p> 在暧洋洋的阳光下,在绵绵春雨的滋润中,深埋在泥土中的水竹笋们顿时有了力量,有了精神,它们纷纷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这个世界,极像调皮的娃娃们一样怕羞,左顾右盼的,还不肯露出脸蛋来。</p><p> 晓点事的春雨,便温柔、欢快地扭着舞蹈,鼓励、引导着这些还没见过世面的小竹笋们,与它们手牵着手,热情地拥抱在一起,给它们勇气,激励着它们。侍到几场春雨过后,鲜嫩的竹笋便自信地露出了笑脸,脱掉胎衣。</p><p> 小水竹虽然没有楠竹那样强大的体魄,但它有着楠竹一样的胸怀,有着楠竹一样坚忍不拨意志和奉献的精神。小水竹虽然小,但它与楠竹一样经得起狂风暴雨的吹打和冰雪严寒的考验,一样能顶天立地四季常青。我就曾经写过赞美小水竹的一首小诗:《咏水竹》</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世代虚心低首学,堪能练就伟胸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幼时当可山珍食,老后回身变引柴。</span></p><p> 小水竹的用处很多,在那缺衣少粮的年代,水竹笋便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等它们长大后,可以制作各种家用品,母亲还直接把它拿来当柴烧,生火做饭,最大的好处是这些小水竹还可以当造纸原料。</p><p> 记得,1994年,父亲带领我们这群孩子搬离故土的这年正月,四叔挖了两根楠竹让我们随车带至莲花桥新家,父亲把它栽在屋后的荒山上,几年后随着楠竹带过来的小水竹根,竞然在异地他乡生根发芽,占领一席地。我们这群孩子正如小水竹笋们一样,无论走到那里,都会以玩强的生命力,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地生存着。</p><p> 异乡,成为了新的家园,小水竹也有了新的天地,经过十几年的生长,我们带过来的楠竹与小水竹们已养成大片竹林,彻底改变了当年只生长茅草的荒山。</p><p> 有了竹林,每年春天就可热闹了,楠竹笋与小水竹笋出世时就吸引着在老家迁居至武汉,咸宁附近的故乡亲们,他们驱车几十里,甚至百余里路来找父亲挖楠竹笋和扯小水竹笋,热情好客的父亲,不会让来客失望,还要带着上山帮忙扯笋子,往往中午还要搭上一顿饭餐,虽说是粗茶淡饭,但父亲的热情会让每个乡亲都满意而回。</p><p> 新的家园,不光增加了楠竹和小水竹,同时还加添了许多新人口。父亲的新儿媳妇,新女婿,孙子、孙女、外甥、外甥女,还有重孙子……还有父亲亲手栽种的好多好多树木。如今,树木都已成材,顶天立地,绿荫砸地,果木成林。</p><p> 还有父亲养育着的一群又一群的小蜜蜂,它们成天忙碌着,飞舞着,正在酿造着幸福甜蜜的新生活。</p> <p>作者简介:</p><p> 朱钟昕,通山沙店人,现居武汉。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东莞市作家协会会员、东莞市诗词学会会员、通山县作家协会会员。已在《河南科技报》《鸭绿江》《青年文学家》《文学少年》《参花》《湖北文学》《中华文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小说百余篇。作品《打工记》曾获第三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奖。出版有作品集《小卷怡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