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传统村落——柏石崖

千里草

<p>柏石崖村位于登封市徐庄镇,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高山密林中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还是豫西抗日后方医院旧址,是红色教育基地。</p> <p>柏石崖四周群山环抱,东至鬼推磨,西至西坡岭,南至老岭口,北依大熊山。正是仰仗着隐秘而特殊的地形,植被茂密、易守难攻,这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反倒成了兵家最佳的选择地,抗战时期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后方医院就便藏在这里。</p> <p>后方医院在柏石崖村存在了8个月的时间,先后有200多名伤病员在这里接受了治疗,并有12名战士伤重不治把生命留在了这块土地上。如今,村头废弃的石屋墙上,还依稀可见“后方医院伙房”、“重伤病员住室”的字样。</p> <p>柏石崖地处半山腰岩壁之上,四周群山环抱,一条河沟穿村而过,寥寥落落的人家,散落在河沟两岸。</p> <p>村子被一道河沟一分为二,石拱小桥又将河沟两边的居民连在一起。</p> <p>一条迂回的石径和几座小小的石拱桥,串联起几十栋石屋。</p> <p>河沟并不宽,小石拱桥便显得小巧而精致。</p> <p>在穿村而过的河沟里,一棵古橿树横卧。河道中早已没有溪水(听村民讲,已经十几年没有水流了),200年老橿树斜依在河道,沉浸在波光粼粼的回忆中,糙厚的树皮和快被掏空的树干,记录着这个村落的世外时光。</p> <p>柏石崖村环境闭塞,交通不便,人们只能就地取材,把石头作为建筑材料来建房子或其他用途,打造出一个石头村寨,至今保留的石砌房、小四合院、石砌窑洞、石墙瓦房依然完好。</p><p><br></p> <p>村中的两层豪宅,人住在地上房屋,牲口则安置在地下石窑。</p><p><br></p> <p>旧时磨坊,全部由石头、石片砌成,别有味道。</p> <p>进村后随处可见石碾、石磨盘、石臼等用品。</p> <p>古老的水井,无声的诉说着它曾经的岁月与辉煌。村里的人们,仍旧沿用这最古老的方式——辘轳、水桶取水。那是生活在都市的我们,所期盼,却无法拥有的纯净水源。</p> <p>漫步小路上,春风拂面,炊烟袅袅。看着古老的石屋、磨出凹槽的石磨盘、打上岁月印痕的喂马槽,觉得仿佛时光在这里打了个盹儿,一切又是那么安然。</p> <p>村子里一片竹林生机盎然,突然就会让人想起隐居的竹林七贤。</p> <p>600年历史的国槐,苍劲有力。</p> <p>国槐抱老宅,荫蔽着古老宅院。</p> <p>以石为墙,以崖为界,院在山中,山在院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 <p>九十多岁的老人,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晰,坐在家门口绣鞋垫,过着“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桃花源般的散淡生活。</p> <p>年轻人要么到山外定居,要么到外地打工,村子里只剩下20多位老人,因此村里的石屋大多已被废弃。</p> <p>又是一年春来,古藤新芽,老树绿叶,从那些古老的石屋院子里探出身来。它们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陪伴着这些人去空空的石屋。</p> <p>近几年流行乡村游、红色教育游,不少人到柏石崖游玩,感受古老人文和自然的韵味,接受革命教育。我们去时,有一家老屋正在翻修,政府已经加强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希望不久的将来,传统村落能焕发出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