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古村掠影之深洞印象

破烂熊

<h3>这是一个“明月林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地方,这是一个可以看到从明清建筑到五六十年代建筑再到现代建筑的地方,这是一个翠竹绕村家家户户靠山吃饭的地方,这是一个民风依然淳朴的地方。偶然之间,我来到了这个地方,看到了藤蔓缠绕着的断墙,看到了青苔覆盖着的沧桑,不禁惊讶于宜兴居然还有这样未被战火与文革疯狂完全毁灭的村落。请教当地人后方知村名为“深洞”。回家翻看宜兴文史资料之《宜兴古村》的太华篇,却没任何相关记载,于是这个周末,第一次就宜兴本土的一个山村做了一次深度旅游。</h3> <h3>深洞,从属于宜兴太华桥涯村,位于宜兴西南部与安徽广德交界地带,距离宜兴市区约五十公里。村子南、西、北三面环山,村内一条东西走向的主路向东通到342省道。村北山上的水汇流成涧然后从北向南穿过村庄层级跌落到村南山脚下的山涧,与南山上下来的水汇流,形成一条Z形的弯弯绕绕的山涧。</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村口的紫藤因为时间不长,应该不知道多少村子里的故事;</h3> <h3>相信这些年轻的银杏树也不太了解村子的过往;</h3> <h3>也许山上几十年寿命的翠竹,对村子的兴衰成败或起起落落也知道得不多;</h3> <h3>甚至村中的这棵古老的银杏树,也才见证了一百六十多年来村子的历史变迁;</h3> <h3>但是,这条山涧里的清泉,却绝对映照下了村子所有的岁月沧桑,<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见证了发生在这些村巷里的悲欢离合,它的淙淙流水好像在娓娓诉说着发生在这里的一切。</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它带着我走过了村里的村道或深巷,在这里,我看到了世外风光;</h3> <h3>也带着我看到了这些店铺,这里,我依稀看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店铺前的车水马龙。</h3> <h3>它带着我看到了村里烟火升起时的喜庆;</h3> <h3>也带着我看到了炊烟升起时的宁静。</h3> <h3>它带着我看到了篱笆后石墙旁竹林深处的山里人家;</h3> <h3>也带着我看到了单氏宗祠的恢宏气势。</h3> <h3>它带着我看到了这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屋</h3> <h3>也带着我看到了村里的许多破旧房屋与残垣断壁,看到了在断壁的藤蔓与青苔上的沧桑与厚重的历史。</h3> <h3>据说那时房子二楼的窗口开这么小是为了防山里的土匪。</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现在正是春笋收获的季节,当我被山涧指引着走在或高低错落或蜿蜒曲折的村道时,满鼻都是春笋烧制的香味,满眼都是村民晾晒的笋干。</h3> <h3>最后,它带着我来到了这幢全村最具特色的古建筑:“秋月园”。如果说穿村而过的山涧是深洞的眼睛,那秋月园就是深洞的魂魄。</h3> <h3>  1928年,位于宜兴最南端的一个山村里,当地大户单家二房添了一个儿子,取名季生。季生很聪明,十几岁就上了当时宜兴最好的高中宜兴农中,高中毕业后考取了江苏农院(今南京农林大学),然后毕业分配去了高邮工作,在高邮工作期间娶了同乡漂亮的姑娘,并生下了一子二女。在文革期间,季生夫妇下放回到了宜兴,文革结束后,他们不愿再回高邮,于是就去了常熟搞林场,后来又回到宜兴在徐舍上班,退休后,回到深洞老家,把伯伯家的房子也买下,稍加修整,然后在园中种起了各种绿植与草药,开辟房间进行了竹文化制品的各种收藏,媒体曾经对他的收藏馆有过报道。今年单老已经九十三岁了,夫人也已经八十七了,在这幢有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里,老人在种植与收藏的幸福中已经又度过了近三十年。</h3><h3> 我运气很好,单老夫妇正好在家,老人热情地邀请我入内参观,并向我一一介绍了房子里的各种收藏、花草及其相关的故事。</h3> <h3>这是现在出入的大门,据说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h3> <h3>这是西跨院以前的大门,现在已经用铁栅栏锁住了。</h3> <h3>曾经的江苏省副省长凌启宏写的字——“秋月园”</h3> <h3>墙外的拴马扣</h3> <h3>从大门内侧向外看</h3> <h3>木制大门</h3> <h3>门里门外的时光痕迹</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步入到院内,墙上到处都是各种铭文</h3> <h3>这是另一个现在被锁住的门进门处的一块石碑,上面秋月园三个字是单老的弟弟桐生所书,下面的字是单老写的诗,另一个弟弟良生(书法家)所书。</h3> <h3>这是石碑的背后</h3> <h3>院内除了各种绿植外,还有一些中草药,这个叫八角莲,据说有毒,但对皮肤病有疗效。</h3> <h3>两房院子由一个花瓶形月洞门打通</h3> <h3>东面主房的格子门与窗</h3> <h3>打开门步入里面,触目都是老人收藏的一些老物件或字画,也许有的东西并不值钱,但老人一件一件向我介绍,件件都有故事,件件都饱含着老人的情与念。</h3> <h3>老人又带着我穿过月洞门来到西跨院,打开门,这里是他们俩这几十年来的生活回忆。</h3> <h3>这是厅堂</h3> <h3>一侧墙上有媒体的相关报道</h3> <h3>厅堂一侧是一间卧室,据说单老就是出生在这张床上的。</h3> <h3>卧室里有几十年来的家人照片,老夫人一张照片一张照片给我说照片里的故事,里面满满的都是让人感动的幸福记忆。</h3> <h3>秋月园的背后紧靠着山,山上长满了竹子与笋,但房子四周有一道排水沟,以防止山水泻下时对房子的损害。</h3> <h3>最后,我提出帮他俩照个照片,九十三岁的单老还整了整衣服,真的颇有旧时代文人的气息。</h3> <h3>在满是他俩手栽绿植的园中,我给他俩拍了一个合影,希望他俩继续幸福下去,健康长寿。</h3> <h3>最后老人把我们送到门口,恋恋不舍地与我们挥手道了别。</h3> <h3>从秋月园出来,我们也离开了深洞,离开了这个有些年代感的平凡山村。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山村只是比别的多了几处破房子,很平常,但是看着家家户户门口晒着的笋干,闻着满村的烧笋的香味,抚着爬满藤蔓的石墙,走在起伏蜿蜒的村道,听着山涧的流水潺潺,内心就会感到,一种远离尘嚣浮华的自然,有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宁静,有一种采菊东篱下的世外。我很喜欢这样不求名利不求富贵平平淡淡的生活方式,真心希望也能这样安静地终老余生。</h3> <h3>附记:该村狗🐶很多也很凶,如有必要,去时备好肉包子或绿竹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