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梨花白

禾夫

<p>  未来的历史教科书一定会用一定的章节或段落来叙述当下人们正在经历的2020年的这个春天。经过一段时间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复工、复产、复学正在有序展开。毫无疑问,这次疫情给旅游业造成了重大影响。为支持旅游复产,也为舒缓一下经历几十天战“疫”生活的低落情绪,在严格遵从相关要求的前提下,进行了一次短途自驾游。</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p> <p>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清明一过,春天也过了大半。和很多春花一样,梨花也是在清明前后进入盛花期,花色如雪,香味浓郁。</p><p> 《遵生八笺》说“梨之妙者,花不作气,醉月欹风,含烟带雨,潇洒风神,莫可与并。”因其淡雅出尘,梨花被古人称为“淡客”。</p> <p>  梨树在我国分布广泛,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山海经《中山经》中记载 “洞庭之山,……其木多柤、梨、橘、櫾(you)。”这里的“洞庭之山”,据考证是湖南省岳阳君山。《管子》中有“五沃之土……其阴则生之楂梨”,《礼记》中也有“凡食齐视春时……梨、姜、桂”,这都是古籍中较早关于梨的记载。</p> <p>  “斩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梨花洁白无暇,总能让人联想到雪。南北朝时诗人就开始以雪写梨花。南梁萧子显在《燕歌行》中说“洛阳梨花落如雪”,范云的《别诗》中也写到“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唐代岑参也写过“梨花千树雪,杨柳万条烟”的诗句,玉树琼枝,春意盎然。而他最著名的诗句还当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塞外的壮美雪景被比拟为梨花盛开,萧瑟寒冷的景致中注入一股融融春意,勾画出一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奇美景象。从此,梨花与雪的联系更为紧密,影响了后来很多诗人的创作。宋代黄庭坚《压沙寺梨花》“压沙寺後千株雪,长乐坊前十里香。寄语春风莫吹尽,夜深留与雪争光。”雪有梨花的白,却没有梨花的香,所以清代李渔盛赞梨花“雪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间之雪;雪之所以少香者,而梨花兼擅其美。”</p> <p>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梨花花期在唐宋时与清明、寒食、上巳相连,在诗词中,梨花便和这些节日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洛阳三月梨花飞”,在唐代,每逢洛阳梨花盛开,文人雅士便聚在梨树下高谈畅饮,美其名曰为梨花“洗妆”。汝阳侯穆清叔诗中描述了这一习俗,“共饮梨树下,梨花插满头。清香来玉树,白议泛金瓯。”微风中花香袭人,兴浓酒酣之际,人们以梨花为头饰,尽情欢畅。除了欣赏春日美景,清明还是人们扫坟祭祖、悼念亡人的日子。崔道融《寒食夜》“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盛开的梨花成为游子思乡之情的催化剂,无法和亲人相聚,只能一人对月望乡。</p> <p>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梨花花期短暂,梨又与“离”谐音双关,春归人去起相思,梨花成为凄婉春怨诗的主角。戴叔伦《春怨》“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欲知别后相思意,回看罗衣积泪痕。”离别后女子落泪如梨花春雨,罗裙泪痕累累,可见思念之情。“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民间女子相思总有相见之时,一入宫门深似海,迟暮美人纵然住在“金屋”,依旧是庭院空寂,重门深掩,落花满地,难掩凄凉寂寞之意。刘方平的这首诗也成为宫怨诗的代表之作。</p> <p>  自己对梨花并不陌生。在儿时的记忆里,老家的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一棵树龄不小的梨树。</p><p> 小时候,在老家的走动较为频繁的亲戚中,有三个姑姑家、两个舅舅家,他们家家都有梨树,有的院子里还不止一棵。梨树的品种大都是夏梨,也就是夏天成熟的一种个头较小的很普通的梨子。按照风俗,每年夏天,我要去三个姑姑家送羊🐑(实际是蒸成羊形状的馒头),每年到他们家后一个重要活动就是表哥领着我上房顶上摘梨吃,他们不仅会摘最大个儿的梨让我吃个够,回的时候还会再摘一些让我带着 。</p> <p>  其实,我老家也有一棵梨树,只是我家的这棵梨树,树龄不小树冠却不大,常年病虫害缠身,每年结果很有限。这棵树也是夏梨,但有一枝是嫁接过的,结一种红梨。夏梨成熟到极致会由青色变姜黄色,发黄后的梨味道极美,酥甜可口并伴有一股独特的香味。因果子少,姊妹多,往往等不到夏梨熟透就被“尝”光了。红梨较夏梨成熟晚,差不多要到秋天了,未到成熟时果质很坚硬,想早点儿尝鲜都没门儿,因啃不动。红梨成熟后色泽呈土红色,果质依然较硬,但能嚼得动,也有一股独特的香味。红梨成熟后,母亲常把它切块煮到稀饭里,为饭增添香甜。</p> <p>  老家院子里还有一棵石榴树,记忆里石榴花开满树通红的景象很突出,倒是对梨花开时的景象记忆模糊,但对梨花花落时,满院飘“雪”的场景还是有记忆的。</p> <p>  看着梨花,想着老家,更想起去世多年的父母。联想正经历的堪称人类史上重大灾难的疫情,感叹老父亲在世时的忧患意识教育是何等的正确和宝贵。父亲近80岁时,还在家里边的粮仓里常年储存有上百斤的小麦。有好多年,为了不让小麦生虫,每到夏天都要费很大的力气弄到房顶上在毒辣的太阳光下爆晒,直至小麦陈旧得不再生虫。当时,子女们都劝说把麦子卖掉吧,随吃随买多好,老父亲总是“固执”地说,卖掉容易,等你想买回来的时候可就不一定容易了。通过今年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彻底明白了父母他们经历过长期战乱的那一代人为什么忧患意识那么强。</p> <p> 在山区,梨花的开放要比平原晚十天半月。晚归晚,但她并不孤独,陪伴着梨花开放的有满山遍野金灿灿的的连翘花,以及一些叫不上名称的小白花、蓝花、红花、黄花、紫花。</p> <p>  实际上,在粗犷的莽莽山野,花🌸并不稀奇,或在树梢,或在山坡草丛,或在崖头石缝,贯穿春夏秋三季,总是有花在悄然地绽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p> <p>  全球的疫情仍在蔓延,境外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疫情,感染人数240万,因病死亡16万多。拥有强大科技的人类,被一个小小的病毒搅得天昏地暗。在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很渺小、很无助。</p><p><br></p> <p>  春去春回、花开花落是自然运行的规律。疫情必将过去,只要人们尊重自然、珍惜生命,不负韶华,总能在风雨后看到希望,迎来收获。</p> <p>(部分文字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