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此文是本人调离水口山铅锌矿时而写作,于1996年元月发表在《水口山报》。25年过去了,重新整理,只为致敬那一去不复返的岁月。</h3><h3> 一一红尘有你</h3><h3> ⋯⋯⋯⋯⋯⋯⋯</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h3> 我对矿山的依恋,缘于这方古老的土地养育了我三十年。</h3><h3> 在我心里,轰鸣的选矿机器声,高高耸立的井架,弯弯曲曲的水泥马路,是我对矿山古朴风貌的最初印象。每当我脱身于城市浮躁的市声,回到这片熟悉的家园,常能领悟到矿山那独特的温情,我为此每每回到它身边却常常忘记自己已是“嫁”出矿山的女儿,熟山熟水让我次次归去都乐不思蜀。</h3><h3><br></h3><h3> 由于小家庭两地分居,我选择城市并为之离开了矿山。进城的那一瞬,并没冲淡我内心深处为离开矿山而产生的那份恋恋不舍。当第一天开始新环境生活,面对高楼大厦,特别是穿梭于上下班高峰期那令人晕眩的车流人海中,我有一种远离亲人的寂寞和孤独,想起矿山的老人们看着我长大,又看着我成家为妇,特别是我离开矿山那天,当搬家的汽车路过招待所门口,老邻居唐姨、郝伯伯、安伯伯和珊爷爷、邱奶奶都拥到路边,放鞭炮为我送行,这是一群邻居老人家,在汽车旁拿着我的手说了好多鼓励的话,那份恩情,使我的眼泪哗哗直流,不同的是,这回眼泪全流进了我的心里。城里有公园,有豪华舞厅,但矿山那温馨的乡情,却是那般亲切令我久久眷恋。</h3><h3><br></h3><h3> 我土生土长在矿山,像许多在矿山长大的人一样,在水口山民主村那片平房,我拥有我难忘的童年。我所居住的地方,是矿山文化中心地段,旁边有红色会堂,出门是电影院,对面是招待所,当年“忠字坪”边的红军长征旧址微景处,是我和同龄发小们跳房子、躲迷藏的好去处。那时,看着父亲戴着矿帽去上班,跟着母亲提着盛饭的菜篮到井口边送饭,我每天祈祷我的父亲平安上班,平安下班。长大后,戴矿帽的男子和到井口边送饭的女人渐渐成了我的同辈人,女人们站在家门口等待亲人按时回地面吃饭那翘望的情景在我脑中时时定格,由模糊到清晰,被岁月的显影粉冲洗成永久的底片一一我认为她们才是真正的矿山人。</h3><h3><br></h3><h3> 我有幸在矿山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我的手上常拽着釆访本,职业驱使我从地面走到井下,从工区走到选厂,工作让我更多的接触了矿山生产经营中的潮起潮落和悲悲欢欢。在满是铅灰色的、粗声粗气的井下环境里,我常穿着大码深桶套鞋,背着照相机,一惊一乍爬到井下的掌子面,走进电耙道的小巷里,每一次下井,来自生产一线的凡人小事总使我激动,每次都能感觉到现场采访带来的感动。记得有一次,来到康家湾的井下采访,在当时通风条件不够完善的釆场,我站在浑身是泥浆、打着赤膊的矿工旁边,看风钻在坚硬的岩石上掘进,头一回听到震耳的风钻声,头一回惊惧地追随矿工躲在安全巷听爆破声,又头一回看到浓浓的炮烟夹着硝药味在巷道久久不散,那情景,那心情,我在日记中告诉自己仿佛置身于电影里看到过的战场上,我问自己,这是我从小就熟悉的矿山吗?打风钻的老陈师傅透过厚厚的口罩告诉我,说他认识我的父亲,他对我喊到:“小唐,这个月生产放了高产,你可要好好报道我们!”面对他那矿帽下饱经世事的脸庞,我当时异常感动。我深深体验到矿山的一切多么令人肃然,作为一名矿山子弟,我早已从父辈的生活中读懂了矿山,为此,我对矿山的生产经营进行了大量报道,不知疲倦的在文稿纸上记录矿山这方水土这方艰辛。</h3><h3> </h3><h3> 古老的矿山,改变着我的人生,无论家在何方,家中的话题有着扯不完的矿山事。前几年,曾有机会调到衡阳,但我悄悄放弃了,当时心中埋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我想把我的孩子生在矿山。是的,儿子在矿山出生,在矿山长大了,三岁的他巳能从有线电视台的“矿山新闻”里叫出浮选机、风钻这些矿山设备,偶尔也讲粗话。但他长大后会像大人们一样理解矿山么?他会知道百年老矿是如何一代代秉承传统、造就辉煌的吗?每逢周末,儿子的小手会扯着我的衣角:妈妈,我们回水口山玩去!每次我会毫不犹豫拎包携儿就回矿山。感谢年幼的孩子与我有共鸣,是啊,矿山的生活伴随我人生三十年,我的视野和心胸在它的怀里学会展开,它鼓励我求索人生,它曾安托过我许多无奈,也融化了我人生中此时彼时多少浮躁!</h3><h3><br></h3><h3> 回到矿山,感概万千,我为自己有着水口山的一段生活经历而自豪,无论走到哪里,矿山永远安慰我,它的朴实,使我认识了生命的真谛,它的粗犷,让我读懂人生的意义。</h3><h3> 水口山,我祝福你。</h3><h3> </h3><h3><br></h3><h3><br></h3><h3> 写于1995年12月水口山二厂</h3><h3> ⋯⋯⋯⋯⋯⋯⋯⋯<br></h3><h3><br></h3> <h3><br></h3><h3> 谢谢浏览<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h3> 红尘有你</h3><h3> 2020年4月·编辑/长沙</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