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年初春,肺炎瘟疫还未散尽,我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来到山城——重庆。</p><p> 重庆,一个山水交融,风景优美的地方。这次来到重庆,还有一个新愿要了——走进白公馆。当然还有渣滓洞。</p><p> 知道白公馆还是从电视、课本、《西安事变》中、以及上初中时父亲经常读的《红岩》一书中知道的。提起白公馆,少不了杨虎城将军,江姐等革命前辈,民族英雄。我要看一看杨虎城将军遇害的地方,看一看所谓的“中美合作所”,看一看英雄绣的“红旗”!</p> <p> 借休息之际,携妻子前往白公馆,膜拜英烈!出发时天稍有点阴沉,重庆的天经常这样,我就没带雨伞。几经周折,我们搭乘列车到达烈士墓站。下了轻轨,走出站口,已经是小到中雨,心中不由得想到我们的行程,难道是老天爷也在为英雄流泪吗?我的心里有点沉重。还好,媳妇带了把伞,可以共用。我们换乘210路公交车继续前往白公馆。</p><p> 刚一下车,就有几个“热心人”前来搭讪,问到是否有预约?如果没有,是进不去的,他们可以帮忙开车相送。我本着多年的经验,都一一婉言谢绝。自己亲自到入口处一问究竟。经过详细了解,的确是因为疫情,人员控制,需要提前一天预约,方可进入。我们只能叹而打道回府。我心里仍然不甘,没有亲自进入发生地,怎能了确我的新愿。马上预约,明天再来。</p> <p>第二天一大早,我独自一人又前往白公馆。来到壮志路,眼前路牌上醒目的梅园,白公馆,渣滓洞映入眼帘,今天没有下雨,我仍然搭上了210路公交车。公交车向白公馆驶进,一路树荫渐浓,伴随着路边的烈士雕像、石碑,我的心慢慢的沉重起来。右手边忽然看见一座雄伟的建筑物——“红岩魂陈列馆”,我就想起了江姐,想起了“五星红旗”!想起了“红梅赞”!</p> <p>公交车来到了白公馆停车场,今天我顺利的通过安检。缅怀革命先烈的仁人志士络绎不绝。</p> <p>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是一处缅怀英烈的革命遗迹,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借用白居易别号“香山居士”,把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p><p> 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抗战胜利后,白公馆被作为特别看守所。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迁回白公馆关押。</p><p> 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今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皆是被囚禁于此,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关押于此。</p><p> 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仅20人脱险。白公馆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p> <p>一进门,一座雕像映入眼帘——徐建业烈士。许建业(1920—1948.7.22),四川省邻水县延胜乡人,革命烈士,一生从事工人运动,经历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革命斗争,红色经典小说《红岩》中主要人物之一的许云峰就是以许建业为原型创作。</p><p><br></p><p><br></p> <p>沿着石阶上行,一路树荫浓厚,我的心情愈加沉重,旁边的泉水不停的流淌,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我感觉流淌的是烈士们的鲜血,滴答!滴答!!我感觉不到一丝“美丽的风景”,感觉到的是恐怖、阴森!</p> <p>过了小桥,沿着石阶继续往上走。一抬头,身旁几棵和人差不多高低的丛树,好像动了动,我感觉到这就是我们的烈士,他们不惧凛冽寒风,依然坚强的屹立在这里。我驻足了很久!</p> <p>再往上走不远,就是“香山别墅”。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别墅,而是哨所,有石头砌的,有木制吊脚楼一般横在半空的,每个都有三个不等哨眼。可以想象,如果每个哨眼架一把机关枪,哪个“鸟儿”能飞出去。</p> <p>“香山别墅”是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借用白居易别号“香山居士”,把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p> <p>进了“香山别墅”,迎面看到的就是两层监狱。</p> <p>监狱墙的显眼处十二条守则愈加显眼:“中国国民党党员守则”。</p> <p>一楼的拐角有一小门,旁边立有木牌——“地牢”。很是阴森。可以想象“地牢”是多么的可怕,黑暗,极其恐怖!</p> <p>二楼的后墙有一个石洞,原是防空洞,后来特务把他用作“刑讯洞”。当一个人被带到这里的时候,还没有进去,已经浑身滴血,特务再给刑讯,这除了恐怖,还是恐怖,可烈士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钢铁般的骨头,特务们乃我怎何!</p> <p>到处都是哨所,到处都是机枪,到处都是沾满烈士们鲜血的特务。比禽兽还禽兽,比财狼还财狼!</p> <p>到杨虎城将军,小萝卜头遇害地,要走出白公馆,沿着门口道路上行到戴笠祠。我穿过道路,沿着石阶继续往上走。从白公馆出来,心情很是沉重,再一次遇到落叶满阶、山风嗖嗖,顿时毛骨肃然,不寒而栗。眼前一棵棵叫不上名的树,开满花朵,和血一般的颜色。就像一个个枪打在身上的大小,零星的像手枪打过,一点一点。更多的像机枪扫过,一片一片。</p> <p>进入戴公祠,两个雕像屹立中央——罗世文,车耀先烈士。</p><p>向烈士深深的三鞠躬,以示敬意!</p> <p>戴公祠原是抗战之初,戴笠为讨好蒋介石而修建的一座防空别墅。两名特务左右挽住杨虎城,另一人猫腰在前引路。其儿子,刚刚20出头便已花白了头发的杨拯中佝偻着腰,捧着母亲谢葆贞的骨灰盒,沿着陡峭的石阶,跟在父亲身后,气喘吁吁地攀援而上。</p><p>杨拯中抱着母亲的骨灰盒被拥进了楼梯旁的屋子。此时,早已埋伏在那里的杨进兴、熊祥、王少山、林永昌等4名刽子手,正握着刀分成两组,隐伏在楼上楼下的房间内。</p><p>王少山和林永昌趁杨拯中欲进门之际突然窜出,手持两把利刃,迅即朝杨拯中腰间刺去。“爸!”随着一声惨叫,杨拯中颓然倒下,鲜血一下喷溅在了母亲的骨灰盒上。</p><p>杨虎城听到儿子的惨叫,忙转头探看。杨进兴和熊祥一前一后,将两把利刃插进了他胸膛。杨虎城“哎哟”大叫一声,重重地摔倒在了地上。两组刽子手不由分说,扑上前又狠狠地补上了几刀,然后狞笑着,擦擦手上的血迹,便下山复命去了。</p><p>再说随后押送来的第三辆车到了后,秘书宋绮云和夫人徐林侠、他们的 儿子————小萝卜头宋振中、杨虎城将军的小女儿杨拯坤被引到警卫室,喘息未定,几个刽子手握着血淋淋的屠刀,闯进房内。宋绮云一下子明白了,他急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话未完,刽子手就扑了上去,一刀捅进了他胸间。宋夫人徐林侠则苦苦哀求特务们放过两个幼小的孩子,特务们哪管这些,一刀刺向了徐林 侠。夫妻双双倒在血泊之中。</p><p>两个孩子被惊得目瞪口呆,哆嗦成一团。但转瞬间,两个孩子就丧身在屠刀之下。</p><p>刽子手行凶后,刀上的血迹尚未凝固。(此段文字摘自网络)</p> <p>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车毅英是原中共川西特委委员车耀先的二女儿。此时的车毅英还不知道被捕多年的父亲早已被秘密杀害。她以为父亲就关在歌乐山监狱里。多年以后,车毅英这样描述当日的所见所闻:“白公馆里人去楼空,渣滓洞的余火还在冒烟。渣滓洞楼下的8间牢房里堆满了烧焦的尸体,没有头,没有足,只有一块块焦黑的躯体。围墙的缺口处、房前屋后、厕所内,另有20多具尸体躺在那里。松林坡上三个大坑,满是尸体,血水横流。看见一个个死难者睁目仇恨的眼神、紧握的拳头和流出的鲜血,我说不出一句话。歌乐山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可怕的寂寞,一片荒凉。”</p> <p>宋绮云,小萝卜头等四人遇害处。</p> <p>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随着他慢慢长大,父母亲努力为他争取到学习的机会,在狱中,一边随同黄显声将军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一边不断帮助狱中难友秘密地传递情报和纸条。然而,在解放前夕,特务们残忍地杀害了年仅八岁的小萝卜头。</p> <p>宋绮云,小萝卜头等四人被特务埋在特务头子戴笠警卫室厨房地下。</p> <p>半山腰,杨虎城将军和夫人谢葆真雕像立在这里。上前深深的三鞠躬!民族英雄,气概山河!铭记在心,永垂不朽!</p> <p>杨虎城将军遇害后,脸上泼上硫酸毁容后埋在此处花坛下。何等残忍!</p> <p>杨虎城将军故居,陕西蒲城。</p> <p>将军卫国事变演,</p><p>满腔热血不怕险。</p><p>保卫中华寸尺土,</p><p>刀枪赶走鬼子狗。</p><p>英雄身走名永久,</p><p>中华儿女记心口。</p><p>西安事变救中国,</p><p>伟大业绩铸史册。</p><p> 2019.12.7</p><p>时年杨虎城将军故居膜拜留美篇,颂扬将军保卫华夏,戎马一生!</p> <p>“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藏在此处,之后修一亭——“捉蒋亭”,后又改名“兵谏亭”!</p> <p>1949年11月14日,一群武装特务以转移为名,把江姐等30人押赴歌乐山杀害。重庆11月30日解放,在11月29日下午4时,共有32人被枪杀在松林坡,敌特连尸体都来不及埋上便仓皇逃窜。在殉难的烈士中,有一位年仅21岁的女青年叫黄细亚。黄细亚在被捕前送给同学一首《一个微笑》,诗中表明了她的人生志向:“以自己的火,去点燃别人的火。用你笔的斧头,去砍掉人类的痛苦。”</p><p>大屠杀共有321人遇难,从1949年9月6日至11月29日,军统集中营对“政治犯”进行集体大屠杀,尤以11月27日最为惨烈。根据相关研究报告对抗战后期至重庆解放前夕系列大屠杀殉难者统计在321人中,死于1949年“11·27”大屠杀者共计207人,其中烈士185人。在285位死难烈士中,现已查明,共产党员共计161人,约占总数的57%;民盟盟员共计25人,其他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成员各有数人不等。</p> <p>一位位英烈,就这样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前仆后继,扑汤蹈火,受尽折磨,被特务们残忍的杀害。一颗难以平静的心,恨的我咬牙切齿。向革命烈士深深的三鞠躬!</p> <p>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p><p>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此地还曾居住过“小萝卜头”和他们一家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有文艺作品《烈火中永生》《红岩》《江姐》等以此为原型。</p> <p>渣滓洞隧道</p> <p>渣滓洞的路边和白公馆一样,到处都是哨所。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p> <p>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p> <p>渣滓洞里的医务室。</p> <p>刑讯室里的“老虎凳”等等迫害革命者的刑具。</p> <p>烙铁,皮鞭,竹签,脚镣……各种刑具,看得人毛骨肃然,很难想象当年特务们是如何残害革命先烈的,闭上眼睛,都能听到一声声惨叫,这是人干的事吗?真的,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比地狱还地狱,一群魔鬼。</p> <p>女牢,江姐曾关在这里。</p> <p>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红岩》中的江姐,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p> <p>男牢。</p> <p>著名的小说《红岩》便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p> <p>歌曲:红梅赞</p><p>歌手:王莉</p><p>作词:阎肃</p><p>作曲:羊鸣,姜春阳,金砂</p><p>歌词:</p><p>红岩上红梅开</p><p>千里冰霜脚下踩</p><p>三九严寒何所惧</p><p>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p><p>红梅花儿开</p><p>朵朵放光彩</p><p>昂首怒放花万朵</p><p>香飘云天外</p><p>唤醒百花 齐开放</p><p>高歌欢庆新春来 新春来 新春来</p> <p>渣滓洞曾关押的是《红岩》小说的作者罗广斌和丁地平,陈然,刘国鋕,当他们得知新中国成立之后,按捺不住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并坚信重庆即将解放,凭借想象亲手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准备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就高举着它,冲出牢房,去迎接那激动人心的时刻。</p><p>革命者凭想象制作的五星红旗</p><p>但是,在重庆“11.27”大屠杀那天,只有罗广斌一人从虎口脱险。两三天后,从大屠杀中侥幸脱险的人们跑回歌乐山。罗广斌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带着大家冲进白公馆,冲进平二室牢房,撬起屋角的一块木地板,五星红旗还在。那是狱中难友们听说新中国成立后用被面、草纸和饭米粒制作成的红旗。</p> <p>渣滓洞关押过的烈士。</p> <p>11月27日大屠杀时,顶着机关枪,推倒围墙,逃出去的不到20人。</p> <p>沿着围墙倒塌处,绕到监狱的后面,这里除了机关枪,还有电网。慢慢的,我走出渣滓洞。难以想象侩子手是多么的残忍,革命之士多么顽强不屈,特务们如何心如蛇蝎,似财狼。我只想说“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p> <p>走进白公馆</p><p> 李宪锋</p><p><br></p><p>黑夜是可怕的。</p><p>白公馆里没有白天。</p><p>白天里的黑夜</p><p>更可怕!</p><p>渣滓洞里也不见光明,</p><p>在光明即将到来的这一刻,</p><p>这里充满了恐怖、阴森、惨叫、流血……</p><p>多么的卑鄙、多么的无耻,</p><p>我愤恨,愤恨到了极点!</p><p><br></p><p>一张张熟悉的面孔,</p><p>一声声激昂的誓言,</p><p>是那么的坚韧,那么的坚信。</p><p>国破山河碎,</p><p>鲜血谱红旗。</p><p>誓死恨中正,</p><p>还我壮河山!</p><p><br></p><p>枷锁锁不住英雄气概,</p><p>高傲的头颅谁怕你的鬼影尖刀。</p><p>末日向你招手,</p><p>红旗迎风飘扬。</p><p>埋葬黑暗鬼魂,</p><p>胜利曙光齐天。</p><p>高呼人民万岁,</p><p>英雄永垂不朽!</p><p>2020.4.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