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随景行,心随景动……绍宁杭文化游

bt云卷云舒

<h3>  我特爱旅游,喜欢游走在大自然怀抱里,喜欢寻觅名人的足迹。 我也愿意有一个游伴,但要找到一个臭味相投,体力相当,愿意自掏腰包的同行者并不容易,权衡再三,我还是选择了独行。 <br> 绍兴篇 <br>  古城绍兴历史文化悠久,越乡风情浓郁,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 绍兴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四面环水,内河纵横交错,桥梁四通八达,誉为“漂在水上的古城”,乌篷船是水上特色交通工具。绍兴历史上名人辈出。如古代越王勾践、王羲之、贺知章、陆游、王冕、王阳明、徐渭等,近现代徐锡麟、秋瑾、陶成章、蔡元培、鲁迅、周恩来、范文澜、马寅初、钱三强、竺可桢等。毛泽东盛赞绍兴为&quot;鉴湖越台名士乡&quot;。众多的名人故居、古迹、文保单位星罗棋布,绍兴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br>   一.鲁迅故里景区 <br> 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故土,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祖居、故居、三味书屋、咸亨酒家,百草园的原貌, 徜徉在这里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h3> <h3> 1.鲁迅祖居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称为周家老台门。整个台门建筑占地近300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人家住宅,坐南朝北共四进,砖木结构,乌瓦粉墙,仪门上方悬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的“翰林”匾。</h3> <h3> 2.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h3> <h3>  3.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约建于1810~1813年,坐北朝南,占地580平方米,共六进,1881 年八月初三辰时,鲁迅就出生于此,大名鼎鼎百草园也在这里。 <br>《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h3> <h3>  4.咸亨酒店创立于清光绪年间(1894年),系鲁迅堂叔周仲翔等创办,因鲁迅先生文学著作《孔乙己》而名扬海内外。“咸亨”的含义指为生意兴隆、万事亨通、财源通达。</h3> <h3>  二.沈园 <br> 这里蕴藏着陆游与唐琬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初娶唐琬,伉俪情深,后被迫离异。两人邂逅于沈园。陆游感慨怅然,题《钗头凤》词于壁间,极言“离索”之痛。唐琬见而和之,情意凄绝,不久抑郁而逝。沈园算不上最好的园林,但因为这首《钗头凤》而有了无穷的魅力。<br></h3> <h3>  陆游《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br>  唐婉和词一厥: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现在回头看看,是不是也感觉到一股淡淡的忧伤。</h3> <h3>  三.秋瑾故居 <br>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原名秋闺瑾,号竞雄,华夏杰出女先烈,自称鉴湖女侠。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h3> <h3>  四.青藤书屋 <br>  明代著名大家徐渭居住的地方,对于书画爱好者,收藏者来说,肯定都知道徐渭其人,厉害得不得了,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对徐渭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现在他的画可都是国宝级,这样牛人的旧居是不是一定要来看看 。</h3> <h3>  五.绍兴博物馆 <br> 绍兴博物馆主展馆为青铜四坡屋面,整体建筑既依托越王城的历史文化背景,又融合了府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广场中间竖立高12.8米、重8吨的一柄青铜剑抽象雕塑,剑身正面镶嵌《绍兴名城记》,雕塑下面是一条纵向长40米的青铜“薪道” ,并铸刻着从“周敬王三十年(公元前490年)勾践命范蠡筑城”至“1983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准绍兴撤地建市”的25件绍兴历史纪要,整组雕塑寓意胆剑、卧薪,奋发图强。<br>  镇馆之宝为越王勾践剑、者旨於赐剑、越王州勾剑、越王不光剑,四代越国国王兵器。</h3> <h3>六.大通学堂 <br>  早年是贡院,后来徐锡麟,陶成章2人创办了大通学堂,变成了光复会的一个重要根据地,秋瑾也曾在这里任教,他们三人也被称为“辛亥三烈”。</h3> <h3>  七.蔡元培故居 <br>  故居是一个颇具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建筑,占地18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04平方米,砖木结构,花格门窗,乌瓦粉墙,青石板地。蔡元培(1868一1940)字鹤卿,号孑民,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著名教育家。曾任光复会会长, 赴法留学,回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中央研究院长。1917年 起任北京大学校长。1932年与宋庆龄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他一生致力于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h3> <h3>  八.书圣景区 <br>  书圣景区位于蕺山南麓大片古民居之中,景区布局为前街后河,有众多名胜古迹,如蔡元培故居、戒珠讲寺、蕺山书院、题扇桥、探花台门、太平天国壁画等镶嵌在街弄间。里弄小巷、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青石板路、庭院深深,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街市文化,成为绍兴历史文化古城的缩影。<br>  1王羲之故宅位于蕺山南麓,是王羲之任会稽内史的府宅。<br></h3> <h3>  2.到处都是王羲之龙飞凤舞的笔迹。</h3> <h3>  3.题扇桥 相传王羲之看见有位老婆婆在桥头摆小摊卖扇,因买的人却很少,有次王羲之又过小桥,一脸愁容,顿生恻隐之心,所以提笔在她的扇子上各题了五个字。不一会儿,题过字的扇子便被高价抢购一空了,老婆婆高兴得嘴巴也合不拢了。</h3> <h3> 4.蕺山书院曾是明代著名儒学大师刘宗周讲学之地,在蕺山学派的弟子中,以黄宗羲和陈确最有影响,徐锡麟曾执教于此,范文澜、陈建功、徐钦文等人先后在此就读。</h3> <h3> 5.八字桥因两桥相对而斜,形如“八”字得名。当时建造在三条道路与三条河流交错在一起的位置上,科学地解决了该地的交通问题。巧妙的构思,久远的建造年代,奠定了八字桥在中国桥梁史上的地位,是中国最早的立交桥,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  九.周恩来祖居 <br>  周恩来祖上居住处。原名“百岁堂”。系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中明堂的西厢房,是当年周恩来的下榻处。建国后,曾多次计划修缮,均被周总理劝止。八十年代对百岁堂进行全面整修,基本恢复原貌。<br><br></h3> <h3>  一个人能够毅然抛弃荣华富贵,历经千难万苦,投身拯救民族、解放劳苦大众的革命事业,这是何等的伟大!和众多的游客一样,我虔诚地向总理塑像深深地鞠了一躬。</h3> <h3>  十..贺秘监祠是为了纪念唐朝著名诗人“四明狂客”贺知章而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首《回乡偶书》,把一位久别家园重返故园的老人之心刻画得入木三分,因而脍炙人口,传诵至今。</h3> <h3>  十一.东湖 <br> 绍兴东湖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水面面积8.13万平方米。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称为“湖中之奇”。又因它小巧中透着灵气,平凡中显示高雅,号称“天下第一水石大盆景”。<br></h3> <h3>  十二.兰亭景区 <br>  兰亭是绍兴的重要文化古迹。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王献之等40多位名士在此集会,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而兰亭也因此而著名。著名的“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 <br>  1.鹅池碑。亭中之碑系清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书、“池”字王献之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h3> <h3> 2.兰亭碑<br> 兰亭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首,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成四块,后于80年修复,但已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h3> <h3> 3. 御碑<br> 亭中立一巨碑“御碑”,系清朝原碑,已有300多年历史。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书风秀美,雍容华贵。</h3> <h3> 宁波篇 <br>  宁波是浙江第二大城市,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宁波人文积淀丰厚,商通四海,自然风光秀丽。</h3> <h3>  一 .宁波博物馆 <br>  宁波博物馆投资2.5亿元,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由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设计。建筑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划和设计模式,两层以上,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变成抽象的山体,场馆北部为一片水域,整体建筑仿佛一艘刚从水中上岸的大船。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是外墙采用了一百多万块宁波传统的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大多是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旧物,它们的“出生”年代也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不等,甚至有汉晋时代的古砖,使得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成了一件珍贵的历史展品。</h3> <h3>  二.天一阁 <br>  天一阁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由当时隐退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楼中摆放着古籍与书案,处处充斥着厚重的书香气息。 博物馆其实是座江南园林,园区内的东园和南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等。</h3> <h3> 三.老外滩 <br> 老外滩是进入宁波古城的门户,曾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对外开埠区,比上海外滩还早20年。</h3> <h3>  三.溪口镇 <br>  溪口是一个历史悠久、山川灵秀、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的名镇,是人们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在民国时期,又因出了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而蜚声中外,令世人瞩目。曾先后荣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等称号。溪口虽小,却曾经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风暴眼。蒋介石、蒋经国皆出生于此,大权在握后还经常回来,并在此谋划了许多历史事件。张学良将军西安事变后,也曾被软禁于此,亲手栽下的五棵楠树仍生机勃勃。中国历史在这留下了深重的痕迹。 <br> 1. 雪窦山</h3> <h3> 2.千丈岩<br></h3> <h3>  3.妙高台蒋宋别墅,是“妙不可言,高不可攀”的意思。</h3> <h3>  5.妙高台蒋宋别墅前风光,蒋介石离开大陆时曾在此久久徘徊。<br></h3> <h3>  6.张学良软禁地。</h3> <h3> 7.雪窦寺弥勒大佛<br></h3> <h3>  8.武岭门是进入溪口镇的必经之路,门额两面都镌“武岭”两字,正面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背面是蒋介石亲笔手书。</h3> <h3>  9.溪口文昌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和起居室。床是六条腿的,传说蒋介石梦中见到一只大鳖,醒后觉得是个吉兆,便将鳖的头和尾巴变成两条腿,四角成弧形的六腿床便诞生了。<br></h3> <h3>  10.小洋房建于1930年,由于结构小巧,所用建筑材料水泥也称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1937年4月,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国,蒋介石把他安排在此住读。</h3> <h3> 10.蒋氏故居即“丰镐房”,是溪口镇上最重要的人文景观,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报本堂有蒋介石在蒋经国40岁生日时专门题写的三块挂匾楹联值得端详:一是“寓理帅气”的题字和跋文,意思是:只有以理服众,才能恢弘大气、统帅万物。二是门口望柱上的楹联,也由蒋介石书写:“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意思是:报效祖宗、尊重双亲是做人最重要的道德,光耀前人,造福后代是对子孙们的希望。</h3> <h3> 11.玉泰盐铺是蒋介石的出生地,大门西侧界墙刻着蒋介石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六个大字。</h3> <h3> 12.故居门前的景色,风水如何?<br></h3> <h3>  形似神难似。</h3> <h3> 杭州篇 <br>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几年前随旅游团蜻蜓点水般看了看,总觉得不到味,这次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转悠了。 <br> 一.吴山 <br> 1.吴山林木葱郁,怪石嶙峋,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再加上邻近市区,人气旺盛,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山天风是西湖新十景之一,</h3> <h3>  2.吴山庙会是杭州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庙会之一。</h3> <h3>  二.胡庆余堂 <br>  1.胡庆余堂是全国唯一一家双国宝单位,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公元一八七四年创建,地处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清河坊,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晚清工商型古建筑群。</h3> <h3> 2.恢宏的建筑,辉煌的大厅,精湛的雕刻,以及它特独的经营格局至今风貌犹存,药号始终秉承“戒欺”祖训、“真不二价”的经营方针,已成为保护、继承、发展、传播祖国五千年中药文化精萃的重要场所。</h3> <h3> 三.胡雪岩故居 <br> 1.在杭城东南元宝街上,高高的围墙下只有一小门,胡雪岩故居就藏在围墙里边,给人一种神秘莫测感。胡雪岩鼎盛时期,富可敌国,二品顶戴,服黄马褂,豪宅的大门,却非常普通,据说,那是因为胡雪岩明白“藏而不露”道理。</h3> <h3> 2.胡雪岩故居占地10.8亩,建筑面积58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紧凑,构思精巧,居室与园林交融,回廊相连,曲池相通。高低错落,步步是景。园中假山下则有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所用建筑材料可媲美皇宫。</h3> <h3>  3.一代豪商胡雪岩,为何会潦倒离世?看了朱总理的题字似乎有所感悟。 <br>  “胡雪岩故居 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嶂 极江南园林之妙 尽吴越文化之巧 富埒王侯财倾半壁 古云富不过三代 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 骄奢淫靡忘乎所以 有以致之可不戒乎 朱镕基 二00二年五月 偕夫人及爱女于胡雪岩故居”。</h3> <h3>  四.西湖 <br>  说起杭州,最容易让人想起的是西湖,说起西湖最引人联想的是两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次参观的重点放在西湖东北角的孤山周围。 孤山 ,山虽不高,却是观赏西湖景色最佳之地,又是文物荟萃之处。 <br>  1.断桥 一座极其普通的桥,令到场的游客多少有些失望,但你闭目想象“白蛇传”中白素贞与许仙在此邂逅的情景, 你会叹道: 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成就了亿万人心中的仙桥。</h3> <h3>  2.平湖秋月 西湖十景之一,它伸出水面的平台宽大,视野开阔,所以成为一流赏月胜地。康熙六次南巡,五次光临此地。 </h3> <h3>  只见平湖,不见秋月。</h3> <h3>  3.浙江美术馆 <br> 馆址系我国第一所高等美术学府——国立艺术院旧址。20世纪30年代初,由林风眠、艾青等发起,在此建立了一座哥特式美术馆。这座美术馆承载着几代艺术前辈“整理中国美术,介绍西洋美术,调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理想和愿望。</h3> <h3>  4.浙江省博物馆 <br>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馆址的一部分为清朝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澜阁。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h3> <h3>  文澜阁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集中国古籍之大成的一部丛书,由乾隆皇帝钦定,由纪晓岚主持,完成。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园建筑,园内亭廊、池桥蜿蜒贯通,假山奇石玲珑。</h3> <h3>  5.中山公园是利用清行宫御花园一部分改建而成的。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公园。</h3> <h3> 6.西泠印社1904年创建,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园内布局精妙,小径石阶,山石亭阁,摩崖题刻随处可见。</h3> <h3>  7.岳王庙 老百姓心中有杆称:民族英雄流芳千古,民族罪人遗臭万年。</h3> <h3>  8.乘车绕西湖行走一周。夕阳西下,湖面悄然升起一层薄雾,远处层山叠连,湖中游船几许,好一副朦胧而宁静悠远的 画面!</h3> <h3> 9.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候车之际,回味着几天来的行程:首先收获颇丰,行前计划中的景点基本上都去了,细看勤记,性价比很高,对得起花去的银子。其次,出乎意料的是一个人出行非常顺当,吃住都不错,且不觉得孤单,因为很容易找到同样的独行者(其中最年长的75岁),有事互帮,无事乱侃,别有趣味。不过遗憾也是有的,由于其它原因,时间扣得紧了些,如果多呆两天,步子再悠一点那就更美了。不过世上万事难全,留点念想也好!</h3> <h3> 游于2014年10月 <br> 美篇制作2020年5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