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福建之古迹篇-泉州洛阳桥

霞仙子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20年4月6日下午,我们凑空去了一次中华第一古桥—中国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洛阳桥</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该景点不要门票</span></p> <p>为保护泉州洛阳古桥,1971年,洛阳桥于桥的上游建一座闸桥(洛阳闸桥),供机动车通行,保护古桥。我们从这座桥上经过到洛阳古桥</p> <p>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p> <p>出门的牌坊</p> <p>进牌坊走过这段长长的路就可以到洛阳桥啦👣</p> <p>小小花丛中清晰的洛阳桥</p> <p>我更喜欢这张</p> <p>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p> <p>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p><p>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p> <p>民国21年(1932年)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p><p>民国27年(1938年)洛阳桥被日本飞机炸毁</p><p>1963年4月洛阳桥维修完成通车</p><p>1993年洛阳桥进行全面修建</p><p>1996年10月洛阳桥恢复古桥旧貌开放通行。</p> <p>该桥北起蔡襄路,上跨洛阳江水道,西至桥南路</p><p>桥梁全长834米,宽7米,桥墩46座,墩孔净跨8米;桥面石板长11米,宽1米、厚0 8米,上置6或7条石板</p> <p>洛阳桥建成后,人们给它总结了三个绝妙的特点,称为“三绝”:</p><p>一:工程艰苦浩大,历时7年之久跨江接海</p><p>二:《万安桥记》简洁,全文仅153字由蔡襄本人亲自完成;</p><p>三:碑石、碑字精雕。</p> <p>惠安地界标注就在桥头</p> <p>勤劳的惠安女</p> <p>路上看到皂角树,小帅哥就到退潮的桥下摘了一个🙀带到酒店可以洗衣服😓😇</p> <p>1998年,洛阳镇政府为纪念造桥创始者和丰富古桥景观,往桥北江滨蜂立一尊高12米的蔡襄立姿石雕像。</p> <p>洛阳桥畔的蔡襄像</p> <p>洛阳桥在没有现代化动力装备的基础上,利用人力和借助自然力而建成,是我国最早的海港大石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我国桥梁发展史上写下了精彩的篇章。</p><p>洛阳桥修建至今,历时900余年,根据文献记载,先后修理和重建共16次,大修不过3次。</p><p>为了纪念的蔡襄功绩,当地人民特意修建了蔡襄祠。</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百度盗图一张</span></p> <p>在修桥之前人们一直靠以渡船往来江上。</p> <p>春夏季节,雨水上涨,加上海水涨潮词条,搭渡翻船而葬身江中者,难以计数。之后这个渡口叫万安渡</p> <p>洛阳桥的建造过程异常艰苦,主要是因为洛阳江在连江接海之处,深受海水侵蚀之苦,桥基必须特别坚固,防止海潮侵蚀。洛阳桥对世界桥梁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做出了三大贡献。</p><p>第一,造桥工匠们创造了一种新型桥基——筏形基础。</p><p>筏形桥基:人们先沿着桥的中轴线抛入江中大量石块,然后延伸出一定宽度,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再在上面建造船形墩。这种桥墩被认为是桥梁建筑史上的重大突破。</p> <p>第二,当地人民发明了种牡蛎加固桥基的办法。</p><p>开始抛下去的巨石非常散乱,连接度差,石块间空隙不一,在这样的桥基上建桥必然不稳固。牡蛎是在当地比较常见的海产软体贝壳,具有固着性,它的壳可以附生在岩礁或者其它的牡蛎壳上,繁殖能力很强。以牡蛎固基就是利用牡蛎的这种迅速繁殖的特性,把原来松散的石堤胶结成牢固的整体,防止基石被潮水冲走。这种以牡蛎加固桥基的办法,是世界上率先将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建筑的先例。</p> <p>海滩上的牡蛎养殖</p> <p>第三,洛阳桥创造了我国建桥史上浮运架桥法的纪录。</p><p>浮运架桥法也就是当时的人们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方法,利用潮汐词条的涨落,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既减轻人力负担,又方便石料的运输,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运用这样的方法,最终一座“跨海长虹”建成了。</p> <p>为了有效保护桥基和桥墩,禁止人们采食桥下牡蛎。</p> <p>洛阳桥地处泉州城东北洛阳江口,是福建与广东北上的交通要道,是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往来的必经之地。</p> <p>桥的两侧建置石塔,用以镇风</p> <p>桥的南北两端各正2尊圆雕将军石像;</p> <p>洛阳桥附属文物很多,现存的有2座塔、2座亭子、3个祠庙、4 尊武士石像、 20方历代碑刻</p><p>疫情期间,桥上休息的人都不带口罩😷</p> <p>洛阳桥的桥面,有500根栏杆石柱,并用28只雕琢精致的石狮子作为装饰。据传说,这些数字代表500个桥工和28个技师。这些精美的石雕艺术品生动展现了古代“石雕之都”惠安的特有风韵。</p> <p>洛阳桥墩端部呈船又形,两侧有扶栏,均有石雕,用于保护行人;</p> <p>桥旁扶栏外.尚存幢幡等形式的石塔</p> <p>塔身浮雕佛像、图案;</p> <p>在退潮时也可以下去玩一下滴😜</p> <p>洛河北和洛河南的地界标注</p> <p>在万安桥石头旁有个楼梯往下有一块石头,上面刻有字,这个就是蛇🐍精龟精遗址</p> <p>洛阳桥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p> <p>洛阳桥上建于宋代的月光菩萨塔</p> <p>“西甘露”碑亭右侧为古时祈雨所在。</p> <p>和清道光间石刻“海内第一桥”横额,</p> <p>桥中央碑亭刻有明万历年间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横额</p> <p>桥中央碑亭旁边有一颗古树</p> <p>洛阳桥建成后,蔡襄下令沿途栽松植树。这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又可遮掩道路,使过往商旅在炎月酷暑之时,免受骄阳暴晒之苦。蔡襄在千年前已经注意保持生态平衡,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民造福,其远见卓识令人赞叹不已。</p><p>这颗树就是当年留下来的,有900多年的历史啦</p> <p>古树边买海蛎的惠安女</p> <p>洛阳桥连接洛河北的定鼎路和洛河南的龙门大道</p> <p>牡蛎壳做的花坛</p> <p>随处可见的惠安女在现场买海蛎</p> <p>一搜标志性的小船,让我拍到了潮起潮落,这是我这次收获🙌🤷</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潮起潮落</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潮落</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去的时候是潮落</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潮起</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回来的时候是潮起</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潮起潮落</b></p> <p>万安渡的潮落</p> <p>万安渡的潮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