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之苦难童年

傲骨寒梅

<p>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母亲己经85岁高龄,步入了生命的暮年,每次我牵着她的手在太湖大街上慢步行走,发现真的老了,以前那种精神劲没有了,每次与他相依而坐陪他聊天,疑视着她花白的头发,听她絮絮叨叨,总是希望时光就此停住。</p><p> 母亲这辈子来到人间,好像就是为了吃苦,2009年父亲辞世后,母亲一直很孤独,我做为一个不称职的儿子,十年来长期异乡漂泊,陪伴母亲的时间很少,只能每年春节回去陪伴她那么几天,也只有今年新春,疫情横行,响应号召,抗击病毒,蜗在家中,日守银屏书为伴,陪母聊天忆当年,也从这种陪伴中更为清晰地了解她的人生。</p> <p>&nbsp;&nbsp;&nbsp;陪母聊天,感受到母亲非常感恩党和政府,〞想想吃糠咽菜,破衣烂衫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咱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历朝历代没有这么好过,看病能报销,种田不交公粮,还给粮食补贴,路面硬化户户通,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母亲的一番话道出了老百姓对新时代的感恩之情,在感恩的同时,却忘不了往日的辛酸。</p><p>&nbsp;&nbsp;&nbsp;几番话语,勾起了她对童年时代的深深回忆。</p><p>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幸福的回忆,有父亲的痛爱,母亲的亲吻。可是我母亲的童年却是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童年,一个痛苦无比的童年,世人都说黄连苦,母亲的童年苦过黄连,在母亲叙说的童年往事,我都仿佛看到我的母亲…一个满脸污泥,全身伤痕,衣破烂衫,光着脚丫的女孩,在无边的旷野下孑孓独行,孤凄无肋的样子,我都忍不住凄然涕下,泪水满腮。</p><p><br></p><p><br></p><p><br></p> <p><br></p><p>&nbsp;&nbsp;母亲出生于1935年,那是个山河破碎,战乱频仍的年代,当时外祖父家在当地虽不算富裕,但日子过得紧巴巴还能过得去。</p><p>&nbsp;&nbsp;&nbsp;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灾难降临外祖父一家头上,不幸的事发生了,外祖父年纪轻轻的得了肺痨,为了医治外祖父的病,外祖母变卖了所有家产,即使这样,还是没有挽回外祖父的一条命,母亲还未满三周岁,外祖父就撇下了他年幼的一双儿女撒手西归,家里顶樑去倒了,家里也就乱了,可怜的外祖母看着一双嗷嗷待哺的女儿,心如刀绞,无奈之下,外祖母将还未满三周岁的母亲送至天台山脚下,程岭上凉亭一户人家当童养媳。</p><p> 在旧时代,童养媳地位最卑微的,生活最苦难的代名词,我的母亲同千千万万的童养媳一样,在那封建社会最低层,像蝼蚁般艰难地生活着。</p><p> 在母亲的回忆中,刚送到程家时,外婆隔三差五地去看她,虽说母亲不常在身边,但也能深深地体会到那种母爰。</p><p>破屋偏逢连夜雨,行船恰遇倒头风。母亲六岁那年,外祖母抛下一双儿女,撒手西還,从此母亲失去父爱和母爱。</p><p>她说她婆婆是个特别强势的女人,母亲自到了程家起,就承担着无数的家务,承担着超负荷的劳作,做饭、洗衣、打猪草、放牛、割禾、种菜,七八岁开始,就跟着大人们挑箩下黄泥港。那个时代农村所有的劳动没有她不去做的,没有一种是她能躲开的,然而吃的特别差。封建时代农村的婆婆对儿媳的严苛是我们现代人不能想象的。</p><p> 在陪母聊天的过程中,我曾不解的问母亲,娘,您是怎么坚持过来的?难道您幼小的心灵里就知道明天会更好吗?不!谁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她是凭着人在逆境中就知道要活着,活着是本能,只有活着才有明天,什么样的明天谁也说不清楚,只要有明天就好,我称赞娘道,娘,您太坚強,太勇敢,太能干了,您是一个伟大的母亲,这时母亲笑了,又哭了,她笑的是今天的孩子真幸福,哭的是自己的童年太辛酸。</p> <p>  </p><p><br></p><p> 她伤心的泪水里,流淌着那段悲惨的往事,母亲九岁那年腊月二十五,天上大雪飞纷,山川大地,屋檐上积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雪还在下,就像飘飞的棉絮,却令人寒冷。</p><p> 十里长亭路上,一个破衣烂衫,脚穿草鞋,蓬头垛面的小女孩在风雪中艰难的行走,由于风大,雪大,天又快黑了,总是深一脚,浅一脚地没准,加上人小体弱,不小心滑到了,小女孩重重地摔了一跤,由于山路陡峭,滚了十几米远,腿上,手上鲜血直流,没人知道她的心在流血,她艰难地从雪地里爬了起来,抖了抖身上的雪,擦了擦身上伤痕,忍着疼痛,消失在风雪交加的夜幕中,她就是我的母亲,那天清晨,她像往常一样,天还没亮,早早起床,跟大人们一起挑箩下黄泥港,腊月二十五了,卖了箩置办年货,不知什么原因与大人们走散了。母亲回到家中,她婆婆不但没有安慰她,反而一顿责骂,没用的丫头,你说你能干点啥,母亲用温水泡了泡冻红了的双手双脚,洗涮完毕,晚饭也没吃,钻进了被窝,流出了她那委屈的泪水。</p><p> 母亲的童年己经过去,但在母亲心里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每每想起总会泪流满面,苦难的童年虽然在母亲的心灵造成了抹不去的创伤,但也磨炼了母亲吃苦耐劳,坚韧不拨的意志。</p> <p>初稿于2020年农历2月8日,修改于2020年3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