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诗与画是一对关系十分密切的姐妹艺术,“诗画同源”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苏希小三年级4班的同学用一幅幅稚嫩而充满想象力的画面配以相关诗文来展现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对诗意的追寻、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四季——三月的春雨中一起欣赏“人面桃花相映红”,六月的夏荷旁,一起“听取蛙声一片”,八月的秋叶落下,一起感叹“霜叶红于二月花”,十二月的冬雪里,一起盼“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便是最美的风景! 诗中鹅——虽说是乍暖还寒的初春,但对一群早已厌倦了寒冬束缚的白鹅来说,还真是求之不得!因为它们可以自由自在的感受温暖的春风,欣赏美丽的春景,你听~它们昂着头,唱起了一曲曲快乐的歌儿...... 诗中景——壮丽的河山,使气度超凡的诗人兴味盎然;迷人的风光,让读者恍若置身其中。 诗中物——诗人笔下梅的顽强、竹的正直,都寄托了一种高尚的品质。 诗中情——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在思念之中。 诗中清明——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牧童何处卖酒,牧童笑而不答,抬手遥指杏花山村。 诗中人——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劳作在田里,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颗每一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诗词凝练的笔触、传神的语句,激发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何等的雄心壮志;“行至水深处,坐看云起时”,是如此的的闲适与安逸;“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豁达与积极向上;“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豪放与大气。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一定学会了通过诗词触摸历史,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不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