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家住汉江边石泉县,家乡的人很少有人知道离县城只有三十公里远的上游,还有一个有着“汉江第一峡美誉”之称的黄金峡这么一个地方,我也不例外,只是几年著名的引汉济渭工程开工后才逐渐了解到它。此地位于石泉水库的库尾西乡洋县石泉交界处的的洋县境内,整段峡谷长53公里,呈“几”字状蜿蜒在秦岭崇山峻岭之中。这里谷深沟狭,人迹罕至。在陆路不发达,以水运为主的古代,一队队纤夫攀岩涉水拉动各式帆船将武汉的百货运往汉中,这儿是汉江上游著名的黄金水道,古代兵家必争之地。</h5><h5> </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金峡在地图上的位置:起点至终点53公里,直线距离却只有9公里</p> <p class="ql-block">家乡很少有人知道它,是因为这儿和家乡分属两个地区,人员往来本无交集, 且以湖广移民为主的安康十县与汉中文化各异。二是此地峡谷绝壁千仞,过于偏僻,少有人户,无路可达。三是在以水路交通为命脉的年代过于久远,在陆路交通发达的今天,其黄金水道已无价值可言。我听到这个名字是在几年前,缘于中央10台的《中国国家地理》的电视节目,当时着实惊奇了一把,没想到离家乡只有几十公里外还有这么一个奇特的地方。清楚的记得画面中,一位地质专家站在黄金峡河道卵石滩上指着岸边灰白的岩石说:“要想探求秦岭的成因,必须来此地寻找答案——这是最古老的海底基岩。”</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探寻黄金峡路线</h5><p class="ql-block"><br></p> <h5> 几年来,对于爱骑行常在秦巴山间穿梭寻找美景的我来说,去几十公里外的黄金峡探寻,以及看看最古老岩石成了我最强烈的愿望。只是到这儿无路可走。随着引汉济渭工程的动工,此地作为该工程的起点和枢纽,一直被管控着,也不允许任何无关人员进入。可一旦工程竣工库区蓄水,此段峡谷就永远埋藏在水下了。所以,找机会探寻黄金峡是我的一个心愿。</h5><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金峡在汉江上游的位置(红色部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汉江上游河段的蛇曲地貌</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汉江第一峡——黄金峡局部</h5> <h5>公路边立着“黄金峡水利枢纽”几个大字的牌子便是工程的上游</h5><p class="ql-block"><br></p> <h5> 2020年春,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对于差不多每周都要骑车出去“潇洒”一把的几个哥们,绞尽脑汁地规划本周的骑行路线(周边很难再找到没去过的地方了)。“何不再探黄金峡?”主意拿定,便着手规划。高德、谷歌、百度,几种电子地图轮番探查,寻找最清晰详细的路线和路况,从地图上见黄金峡大桥通了,村道比一年前多了,便知此行可行,只是依然担心施工现场不允许通过会无功而返。(2019年4位骑车骑车爱好者曾专至此地探寻,至峡口被工程安保执勤人员劝返,不许进入。)<br> 上午10点,准时出发,轻车熟路,一路向西,过饶峰、两河、大河坝,穿过长度达4250米的太平隧道,转眼进入洋县境内。沿途美景不用叙述,四月芳菲,春意盎然,香花遍地,绿树夹道,用美不胜收不为过,但无心赏景。</h5> <p class="ql-block"> 引汉济渭工程又称陕西南水北调工程,2014年底由中央批复进入筹建,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横穿秦岭屏障。调水工程由蓄水水库及秦岭隧洞组成,建于汉江上游的黄金峡水库将汉江水提升117米的高度穿隧道流至子午河上的三河口水库,然后再穿过98.3公里秦岭隧洞自流至黑沟河金盆水库进入渭河水系并入关中水系网。据悉,该工程年调水15亿立方米,可用以满足西安、咸阳、宝鸡、渭南4重点城市及沿渭河两岸的11个县城和6个工业园的调输配水工程。</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引汉济渭工程及黄金峡水利枢纽</b></h3> <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div><b><br></b></div> <br> 黄金峡水利工程是引汉济渭工程的枢纽,由水坝蓄水,泵站提水、隧道输水几部分组成,拥有当今亚洲最大的泵站,总装机12.6万千瓦,设计流量70立方米每秒,扬程106.5米。枢纽建成后主要以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同时改善水上航运条件。黄金峡与三河口库区连接隧洞全长16.5公里。</h5> <h5> 至洋县桑溪镇金华村,便进入了黄金峡枢纽工程的施工区域。安保人员在施工路口再次拦下了我们,只是此次盘查询问没有上次那么严格,在说了一大堆好话之后逐被放行,但必须保证快速通过,不得停留。</h5><h5> 进入路口,明显感觉到了浓浓的施工气氛:运输车辆来来往往,着各种施工材料井然有序的堆放在诺大的材料场。但比往年的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的场面,今年明显安静了许多,干净了许多。人数不多的场地有序而不忙乱。一是由此进入工程场地的道路已完全硬化,二是可能工程的工期接近尾声的缘故吧。</h5><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金峡水坝坝肩海拔</h3> <h5> 远远的“黄金峡枢纽工程欢迎”几个朱招牌高高地树立在江边,黄金峡到了。站在路边,峡谷及浩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尽收眼底。宣传牌展示和介绍整个引汉济渭工程和进度计划:黄金峡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坝,从路边介绍牌,坝高63米,蓄水位450米(海拔),总库容量2.21亿立方米,。坝后泵站装机功率为12.6万千瓦,设计杨程160.5米 ,坝后装机13.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3.51亿度。</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河口和黄金峡水利枢纽宣传图片</h3> <h5> 人们对于抽象的数字往往是没有感念的,但对比石泉水电站资料可知,此工程的蓄水水面的海拔高于石泉水库40米,其库区面积要小,约为后者的一半,年发电量一样均为13.5万千瓦。从第二组数据可看出,其发电装机功率(13.5万千瓦)大于泵站装机功率(12.6万千瓦),也就是说它自己发的点大于自己提水耗能。其整个引汉济渭工程提水不消耗额外的能量,此外还兼济调洪等其他功能。这是一项利国利民浩大的水利工程,无比叹服工程师们超人智慧和中国的强大</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设中的黄金峡水利枢纽泄洪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建的黄金峡大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金峡的地质变迁及人文底蕴</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观黄金峡水利枢纽</h3> <h5> 此处绝壁高耸,水急谷深,南北狭长的通道少有农舍。身处峡谷,面对浩大工程和匆匆南去的江水,顿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的豪迈与惆怅。前几年,曾和几位同伴一起骑车,到过“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巫峡,此情此景别无二致,只是水量不及、繁华不及。倒是从青藏线回来路过刘家峡时,有几分相似。</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金峡河岸风化的基岩</h3> <h5> 百度“黄金峡”,共有两个地方,一个在四川的丹棱县,另一个就是这儿。丹棱现的黄金峡早已是旅游打卡圣地,人丁兴旺。而此处的黄金峡却少有人知,要不是水利工程,恐怕没有人来。黄金峡是汉江干流上最大的峡谷,也是从汉水源至此的第一个的大峡谷。水流急、险滩多、气势磅礴、蜿蜒曲折,呈“几”字型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其风光旖旎为古代文人称道。</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金水道——黄金峡白沙渡</h3> <h5> 在以水运为主的年代,此地是汉中先民去荆楚的必经之地,来往的船只、商旅、文人骚客、达官贵人都必须停留歇足,扼荆楚之咽喉,也是军事要冲。<br></h5><h5><br></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德地图中的子午河及黄金峡起点渭门、白沙渡位置</h3> “九十余里黄金峡,二十四处白云滩,雷向汉中驱乱石,水从天上倒狂澜,铁崖碍日千山险,玉鹮井生风六月寒,信宿龙潭幸蚤出,片帆回首抵长安。”黄金峡谷的奇险美景,让古时过往的文人骚客流连忘返,这便是明朝著名诗人王任曾在此留下了的著名诗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沙渡</h3> 打开中国地情网,查看《洋县县志》电子版,康熙24年(1685年),委任为洋县“县长”的进士邹溶,从苏州老家赴任途中,途径此地,留下了长达1400字的长赋《黄金峡》。文人董诺,溯汉江而上,进入汉江黄金峡谷古镇渭门,下舟登岸,和友人徒步30里,到今黄金峡镇的达环珠台,写下了《渡白沙经渭门至环珠庙》的诗篇。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是途径黄金峡谷重镇渭门白沙渡,留下了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的诗篇。当然,这些文赋都被淹没在浩瀚的历史文献中,今人不再有人会拾起品味。 <h5> 据介绍,被誉为汉江最大的峡谷的黄金峡,全长约53公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从洋县小峡口至环珠庙,长约23千米,称为小峡 。环珠庙至渭门间约3 0公里,称大峡,是汉江最著名的峡谷,黄金峡主要指这一段。大峡成“几”字形,水程30公里,陆程仅9公里。河身最窄处仅50米,河中滩险甚多,著名者30余处。这次仅只走了下段的一部分,还有好长一段沿江是没有路的。</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陡峭的黄金峡河岸,无路通达</h3> <h5> 资料说黄金峡的大峡中,有24个望娘滩,素有鬼见愁之称。当然,随着下游石泉水库的蓄水和黄金峡水利枢纽的新建,如今24潭早已不如当年的险峻,至于哪个潭叫啥名字,也不想打听,据说24个望娘滩中有个叫九斗米滩的最长,就在附近,相传过去逆水行船时,纤夫们要吃九斗米的干饭,才能将船拉过这段险滩。此行查看江底岩石,探究地壳深处裸露的古基岩是我探寻的重点。</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金峡中打鱼夫妇(无人管辖的电鱼作业)</h3> <h5> 穿过新修的黄金峡大桥,便到达峡谷西侧的渭门村。第一次瞥见村委会门前路边的“渭门村”牌子,着实好奇了一把,脑海中立马把渭河、关中联系了起来,此处对面就是子午镇,显然与子午古道能联系起来。渭门——通往关中渭南之门? 当然,它比起“东风”“光明”之类的地名,“渭门”这个地名一定很古老。</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秦岭隆起的古基岩</h3> <h5>“十里河道九里滩,过了一滩又一滩,上下都是滩连滩,滩滩都是鬼门关 ……”历史上黄金峡最险、最著名的渡口是渭门渡口。水流也由自西向东变为自东向西,据说当年许多船老大到了渭门无不战战兢兢、小心异常,卸下货物起旱徒步近40华里至新铺渡口还村庙再装船北上。</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网络照片:数年前的黄金峡拉纤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沙渡上的白沙</h3> <h5> 荡气回肠,低沉激越的船工号召早已销声匿迹,子午谷道昔日的繁华不在,物是人非,唯江流不息。岁月流失,一串串鲜活的故事已成过往,被这滔滔的江水冲刷得干干净静,只有趴在江底的巨石、细沙,还有河道上枯死的树桩露出渴望被人们关注的眼神,似乎一直想向人们倾诉昔日繁盛的情景。</h5> <h5> 时代变迁,天堑变通途,昔日的黄金水道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今的黄金峡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造福关中的千万市民。穿越黄金峡,犹如趟过岁月的长河,刀光剑影、血泪哀声都从可循。历史在这里交汇,时光在这里交接,只有这滔滔的江水演绎了黄金峡的过去今生,对于今天的人们,这里的一起过往只能像一片枯叶跌落进浩渺的湖里可能会荡起些许涟漪。</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白沙渡、渭门和复杂的地质结构</b></h3> <h5> 黄金峡的下游有个村叫谓门村,渭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渭河,但它却不在关中平原,为何叫渭门不得而知,也查不到,一定是很古老的地名,可能与连接关中到此处的子午谷的有关联。渭门以下,河道明显宽了许多,这儿就不再是黄金峡,汉江从西转南后,行至此段河谷骤然变宽,江流一改先前急躁的脾气,变得温顺了许多,水面平静,波澜不惊。青山、绿树、飞鸟、鱼舟倒映水中,诗情画意,温柔娴静。此处就是著名古渡口黄金峡白沙渡,子午河与汉江的交汇处,距洋县县城约 85公里。汉江左岸为洋县桑溪乡的夭庄村,右岸为洋县黄金峡乡的渭门村,南与西乡县接壤。白沙渡,沙细而白,如今的采砂场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沙渡沙滩上的白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西乡东来的牧马河与南去的汉江交汇区的风光</h3> <h5> 刚过渭门村委会不远,我被一户居民家旁边山岩所吸引,只见数十个小洞密布其上,让我马上联想到亚马逊流域里著名的鹦鹉崖。仔细观察确实有不少燕子从洞里进进出出,这些小洞是燕子凿的,在此筑巢养儿育女。这是段灰白色的砂岩,岩质疏松,容易凿洞。看下面的这堆洁白的沙子,便是砂岩风化沉积下来的。这个现象在我近几年骑车走过数万余公里的路途中从未遇见过的。询问居此的女主人,也未曾得知确切的答案。</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渭门村附近的砂岩,可以清楚看见岩上的燕子凿的洞穴</h3> <h5> 从这点看,这儿地质却是复杂。河道两岸以及附近的岩石类型各不相同,江东河床底部是呈灰白色的古基岩,上部是大理岩和片麻岩,西岸有片麻岩、砂岩等沉积岩,浅层的石灰岩、从地幔深处上升的花岗岩,几公里范围内岩性变化极大,对于外行的我来说,不能理解。 </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砂岩风化后形成的沙子</h3> <h5> 在2017年福建漳州高考文综模拟试题上,有一道关于黄金峡的综合分析题。题目是这样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并说明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其答案是黄金峡位于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是经汉江水的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峡谷。而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所以下段水质变清。</h5><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渭门村级公路旁的古河床,</h3> <h5> 记得在观看《中国国家地理》电视节目是,难怪专家说要探查秦岭形成原因,黄金峡可找到答案。至于答案是什么,可以百度。</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铺(黄金峡镇)—— 峡谷明珠</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边公路到黄金峡,右边公路通子午镇</h3> <h5> 村道从渭门便不再沿江而行了,沿山谷转向北直插奔黄金峡的上游的“新铺渡口”。左拐右突,起起伏伏,通过村道翻过一座小山,便看在峡谷间并列着两排六七十年代的古街,这便是黄金峡镇所在地,新铺村。</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金峡镇(新铺村)上的街道(西)</h3> <h5> 黄金峡镇驻地是新铺村,从新浦字面意思可猜猜,此处乃商品物资集散地,恰好位于半圆形黄金峡上下端的连接咽喉处。此处地势低洼且狭窄,四周高山从四面八方汇拢,穿插在不多的房屋之间。将狭窄的街道挤成“Y”字形。街道北高西低,沿山势而建,总长度不足300米,且掩隐在绿树之中,百米开外是很难发现。街上有很多长期关着门的老房子,从新旧程度来看,应该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然,也有新修的楼房。</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金峡镇卫生院</h3> 黄金峡峡长险滩众多,呈“几”字形,为规避风险,也为了抄近路,古时候的船工上行大都应该是从渭门起旱,肩挑背扛着货物徒步行至峡谷的上游新铺渡口。90余里黄金峡,从渭门走旱路只有40余里,可以节省大半路程和时间。由此可以想象,黄金峡是商旅比经之地。<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牧马河边的沃土——朱家垭</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快到黄金峡镇的公路景观</h3> <h5> 其实,黄金峡镇离黄金峡已经很远了,本文到此也该结束了。可我们的行程并没有结束,从黄金峡镇穿过西乡白勉峡回家还有80余公里的路。有必要在介绍中途的一个小村——朱家垭村。<br> 黄金峡镇附件的岩层是砂岩,容易风化,土质疏松,虽然山高岭密,但山廓柔和,沟深谷小。从黄金峡镇向东南翻过一座小山进入西乡境内,走几公里便接上了西(西乡)午(子午镇)县级公路。相比村道,西午公路宽阔平坦多了。经田禾村、响洞村、山岭逐渐变成丘陵,黄土替代灰土,土地也越来越肥沃。池塘、堰渠逐渐增多,住户越来越密,到朱家垭一带,能看到很多古院落了。</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乡白勉峡镇朱家垭村文化广场</h3> <h5> 骑上一段缓坡,高大的“擎天柱”竖立眼前,这便是朱家垭村委会所在地。村前,文化长廊、休闲广场、风景台合二为一。“擎天柱”竖立在不到的广场中央,上书“南乾坤湾”。从广场边的观景平台向下俯瞰,一段宽阔的冲击河谷展现在眼前,蜿蜒的河水饶了一个巨大的S湾,将河谷分成两半,者便是朱家垭村。河谷里绿油油的一片,后来才得知全是玫瑰,只是未到花开时节。若晚来一两个周来,眼前该是红灿灿的一片,那才壮观呢。</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文化广场开满蔷薇花走廊下休闲的老头,</h3> “南乾坤湾”——朱家垭村牧马河一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家垭村牧马河一段冲击平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玫瑰小镇,新农村建设的样板</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玫瑰小镇”——一个以种植玫瑰提炼精油为产业的村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玫瑰——爱情的象征,姻缘</h3> <h5> 离开村委会不到三百米远,便见一块巨大的牌子立在路边——玫瑰园。和同伴沿村道直下,有一个十多户的小村落,巨石上上书“玫瑰小镇”几个朱红大字。这里房舍优美,绿树成荫,道路曲折干净,连着农家小户——好一幅恬静优雅的田园居所。</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被打造的“玫瑰小镇”一隅</h3> <h5> 道路直通田边,田里全是玫瑰。玫瑰刚生密密麻麻的花骨朵,偶有小花苞开了,露出一半粉红的笑脸。据当地人讲,沿河两岸的玫瑰园总共约三四百亩,主要采摘花朵提取精油和玫瑰露。</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供观赏的玫瑰花基地</h3> <h5> 老乡告诉我说:村子里的地全租给外地老板了,专门在此开发建立了玫瑰精油提炼厂。“提取玫瑰露方法很简单,跟烤酒一样进行蒸馏前两年,一斤玫瑰精油卖30多万,现在跌到十四五万。”这位村民热情邀请道:“五一来嘛,这里要举办玫瑰节,好人多喔。”</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牧马河边的村庄</h5> <h5> 眼前的河就是牧马河,朱家垭就在牧马河边。牧马河自西乡骆家坝一路向东走来,河谷宽广,水量丰沛,蛇曲众多,滋养了像朱家垭这样大片肥沃的宜农宜居的土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牧马河缓缓东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康)阳(阳平关)铁路顺着牧马河的北岸向西延伸</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见义勇为的老汉拦下了一列火车</b></h3> <h5> 从朱家垭村文化广场的展示台上得知此处出了一个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的人物,他就曾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过的老汉肖长财。这段新闻很有印象,却不知就发生在此处。 2011年7月31日下午3时许,60多岁的当地农民肖长财途经阳安铁路西乡白龙塘火车站以东500米处交通道口时,突见铁路道旁里侧数十米高的陡坡崩塌而下,泥石流裹挟着树木一起涌向铁路,石块、泥土瞬间淹没了铁轨。正在此时,一辆从西向东由汉中发往广州的客运列车飞驰而来。肖长财眼见情况紧急,急忙奔向列车前方,全力呼喊挥舞双臂示意险情,迎面招停疾驶而来的列车,迫使满载旅客的列车距滑坡点数米停了下来,避免了一起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事后,先后被通报表彰,荐为全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位农民,拦截一列飞奔而来的客车,避免重点事故发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家垭土地肥沃,农耕文化是最显著的标志</h3> <h5> 当然,此处偏离黄金峡,但作为旅行者来说,旅行不只是欣赏沿途的风景,更重要的是了解所经之地的人文及自然景观背后深层的文化,子午古镇,白龙塘自然要在视野之中。</h5><div> 走过的就是历史。无论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山村,接触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善良勤劳的人,能让你强烈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生命价值和生活的幸福。匆匆的一瞥能瞬间激发起无限的遐想,人生的、社会的、历史的、地理的,哲学的、都在很快成为明天历史的这一瞬间涌现出来,让人珍惜,让人舒坦。本文不再作为游记来写,正基于只想留下永恒的东西。</div><div>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发时兴奋,返程时愉悦。夕阳西下,公路边的花儿开的正旺,无论是翻山越岭穿越峡谷险崖的子午古道,还是九曲回肠险滩密布的黄金水道,都被眼前宽阔笔直的西康高速所替代,无处不达的康庄大道正加速遗忘曾经的过往。但山还在、水还在,生活在沟坡滩谷里的人们依旧重复着昨天的故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