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曾几何时,人们每当举起酒杯开怀畅饮时,总要对杯中之物发出些许感慨,或赞美、或感叹。现如今每当人们也总要对杯中之物评论一番,只不过不再是赞美和感叹,而变成怀疑和猜测,怀疑它是真是假,猜测它是纯粮酿造还是食用酒精“勾兑”......</p> <p>勾调的目的:产品标准化+风味更出色 </p><p>其实勾调本是一项很无辜的技术,它无非就是将同一类型具有不同香味的酒按特定比例兑在一起,达到对酒体进行补充、平衡和谐调的作用,让产品形成和保持独特风格特征。</p> <p>另外,酒本身也是食品的一种,酿酒就如同做美食。当你在炒一道菜时,有时要同时用到多种调味品,比如酱油和醋一起使用才能达到你所要的口感。而白酒勾调具有同样的意义,将不同风格的酒勾兑在一起,使酒体协调、平衡,并烘托出主体香气,以获得更为出色的风味。白酒生产有“七分技术,三分艺术”的说法,这里的艺术,就体现在勾调上。</p> <p>问题一:酿出来的酒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还要勾调?</p><p>大家知道,从酒甑中蒸馏出的原酒,其酒精含量一般在70度至85度之间。必须要经过“加浆降度”。这就形成了“勾调”存在的第一个必要性。</p><p>其二,在蒸馏白酒中,占比2%的微量成分决定了酒的全部风味。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同一酒厂的不同车间、同一车间的不同批次,甚至同一批次的不同出酒时间,其生产的白酒所含的微量成分都不同。</p><p>其三,白酒本身也是食品的一种,酿酒就如同做美食。当你在炒一道菜时,必定需要加入一些调味品才能达到想要的口感。风味出色的白酒同样需要加入调味酒进行勾调。</p><p>总结来说,勾调就是要实现白酒酿造过程中的“白酒低度化+产品标准化+风味完美化”,可以说,没有勾调,就没有风味曼妙适口的好酒,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发出“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成型靠勾调”的感慨。</p> <p>问题二:勾调无辜,为什么那么多人谈“勾”色变?</p><p>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谈“勾”色变,很容易将“勾调”简单地等同于“白酒造假”。事实上,“勾调”和“非法添加”、“白酒造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一些酒厂为控制成本,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合理使用一些常规的香料、香精物质,这本身是安全的;同样的道理,以食用酒精所调制的“新工艺白酒”,酒质虽然不能跟纯粮酿造的名酒相比,但也绝不存在令人心惊胆战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酒厂之所以会备受指责,关键是有没有把真实情况告知消费者。</p><p> 好在目前国家针对白酒的特定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出台,比如《全国白酒行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明确规定了只有完全符合规定的白酒才能贴印“纯粮白酒”标志,《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也明确指出对于“使用非食用酒精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兑制的酒类商品”以及“掺假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酒类商品”严禁批发、零售和储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