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诈骗•奎屯国民村镇银行在行动

美友85248482

<p>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群防群治阻击疫情,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在此特殊时期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利用人们对防护用品的迫切需求,甚至是广大网民的爱心,大发不义之财。为了贯彻执行人民银行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文件精神,切实做好防范电信诈骗工作。</p> <p>  疫情期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不仅案件数量多而且人数也多。案件高发多发有多方面原因:</p><p> 一是电信网络诈骗属于不需要接触就能实施的犯罪,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诈骗不见面的特点,更容易博取被害人的信任。同时,这种非接触使犯罪分子的道德感、约束感下降,侥幸心理增强。</p><p> 二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和暴发,各地普遍出现较大的物资缺口,比如我们发布的涉疫诈骗典型案件中,涉及口罩的诈骗案件居多,因为防控期间每个人都需要口罩。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急需防护用品等心理实施诈骗。</p><p> 三是疫情使人民群众宅在家中,对网络的依赖加大,网络购物、网络求职、网络贷款和居家上课成为一部分群众新的生活方式。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疫情期间出行不便,购物、求职心切或信任老师等心理,诈骗成功率大大提高。</p> <p>辖区公安机关侦办的案例</p><p>(一)基本情况</p><p> 奎屯市居民李某某在一网络贷款APP链接上贷款8000元,实际到账5548元。后在客服的指引下李某某陆续申请80余款APP软件,共计贷款金额50余万元,扣除10%-30%砍头息后,实际到账36万余元,受害人在陆续还款44万余元后,无法承受高额利息,还贷期间对方以传发淫秽不雅图片、讣告、电话催收等方式恐吓、威胁受害人还款,导致受害人精神压力巨大,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后发现被骗,遂报警。</p><p>(二)作案手法</p><p> “李某某被网络诈骗案”主要脉络为:网络灰色产业链即诈骗贷款诈骗平台的设计者,将制作的贷款APP转卖至APP平台推广方,推广方利用网络大数据对用户精准推送虚假网贷信息进行宣传,设置陷阱、引诱被害人使用多个APP借款。支付方公司去掉砍头息后放款并以“以贷还贷”的形式垒高被害人的债款,每单诈骗从中抽取10%-15%的手续费。被害人逾期未还时,网络催收方对被害人采用电话骚扰其本人及被害人亲友、发送PS黄色照片、讣告的方式滋扰被害人索取“债务”,给被害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致使被害人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以便达到还钱的目的。</p> <p>(三)处理结果</p><p> 奎屯市公安局接到李某某被诈骗案的报警后,根据警情分析,该案含套路贷诈骗性质,立即抽调专业民警成立专案组,专门针对该案件所有网络数据进行分析追踪。在自治区公安厅的统筹协调下,由伊犁州公安局抽调伊宁市、奎屯市等多地精干警力深入侦查,奔赴内地多个省市,多地协同作战,快侦快破结合长线经营,成功打掉以陶某为首的套路贷网络犯罪团伙,抓获团伙人员108人,刑事拘留63人,冻结资金3400余万元。</p> <p>  奎屯国民村镇银行对于遏制电信诈骗多发态势,落实好人行文件精神,履行好金融机构宣传教育责任,加强防范好电信诈骗风险,我行加强三类群体的教育,下好教育先手棋。一是对我行辖区中老年、团场职工群众、家庭妇女开展集中型宣传。通过进社区、进市场、进企业等传统外出方式进行宣传,另外就是通过微信公众号、美篇等多种多样的线上宣传,最后团场网点联合当地派出所共同举办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宣传面,取得良好成效。二是针对企业财务人员,结合“放管服”工作,逐一摸排辖区企业客户,并且开展与企业财务人员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做好资金流入流出的相关审核,避免流程问题造成资金被骗损失。三是加强我行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在柜台、ATM醒目位置张贴防骗温馨提示标识,牢筑经理“首问”、专人“巡查”、柜面工作人员“核对”三道防线,提高诈骗汇款发现率、拦截率,从源头上防范堵截电信诈骗。</p>

诈骗

被害人

网络

电信

疫情

防范

案件

不法分子

某某

奎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