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崇因寺藏经楼

建设沈阳

21015年3月5日我去明太子太保吏兵两部尚书梁梦龙故里诸福屯村拍摄回来,经正定永安门(北门)走镇州北街向南快到恒山东路发现路西有一座古朴小楼隐影在院墙里面,于是向路人打听这是个什么地方,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再向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者打问,他说是崇因寺。这些年我一直在正定寻找名胜古迹、名人故居拍摄,还真没听说过崇因寺,发现了新目标就来了精神,于是我们聊起了崇因寺 ,老人懂得还真不少,还聊起了正定其他寺庙。 这座灰色的二层小楼,就是崇因寺的藏经楼。<br> 据清光绪版《正定县志》载,县城内共有大小寺院庙宇46座。其中以隆兴寺为首的八座寺院规模宏大,僧徒众多,并称为正定“八大寺”。八大寺中广为人知的是大家熟悉的隆兴寺、四塔所在的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另外三座寺是崇因寺、洪济寺、舍利寺,洪济寺、舍利寺都在西北街上,二寺一前一后,俗称前寺、后寺。(也有称其为:上寺、下寺)如今前后寺已经无存,只剩传说。<br> 正定八大寺中,属于“敕建”的只有两座,一座是东门里的隆兴寺,另一座就是崇因寺。隆兴寺规模宏大、国宝众多,游人如织、驰名中外,名列中国十大寺之一,有京外第一名刹之称。同样是“敕建”,明代时最为鼎盛、红极一时的崇因寺却因时代的变迁而面目全非,仅剩下一座藏经楼。 崇因寺在正定的八大寺之中是一座最年轻的寺院,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仅400年,据光绪版《正定县志》记载,“明万历丁未(1607年)僧无疑募建。内贮佛经新旧个一藏,乾隆丙午发帑重修。”也就是说,崇因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一位叫无疑的僧人募建的。乾隆年间曾重修。但据寺内万历年间的碑文所记“粤崇因禅林,古之天王兰若,罹兵燹,兴废弗稽于何代也。”说明此处早在明代之前就已经有寺庙香火,只是毁于战火,年代、历史不详。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的重建,并命名为崇因寺才迎来了寺院的复兴。 崇因寺藏经楼后面不知何年开了个后窗。 崇因寺藏经楼由于年久失修内部已破烂不堪。一层这架脚踏风琴说明以前有人活动过。 顺着摇摇欲坠楼梯上到二层,斑驳的墙体,露天的房顶,破败的门窗,满是散落的灰尘给人苍伤的感觉。 崇因寺藏经楼门前到处是破砖烂瓦,枯枝野草。 崇因寺藏经楼这座五开间两层的藏经楼是崇因寺仅存的一座建筑,也是正定现存的唯一一座明代楼阁建筑。<div> 正定解放后,崇因寺先后被华北军区后勤部制鞋厂、正定二中、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占用。为了便于保护那尊精美绝伦的御制铜铸毗卢佛,1959年,经河北省文化局批准,将寺中尚存的毗卢殿及毗卢佛像一同迁建于隆兴寺保管。20世纪90年代,恒山东路的修通,更是将崇因寺的院子拦腰切成两段,南半部建起住宅楼,北半部盖了教学楼,至此,崇因寺遗址仅存琉璃照壁、藏经楼两座建筑,已无寺院模样了,可说是名存实亡了。</div> 现存的崇因寺藏经楼就在这座教学楼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