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红楼梦》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Wxq

<p>  《红楼梦》宛若一个万花筒,从不同的角度照见出不同的世界。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p><p> 这就是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p> <p>  孩子们,读好书的日子,也就是生命不断拔节、成长的日子,让品读经典的日子成为我们记忆中最亮丽、最永恒的一抺亮色吧!来,一起捧起经典巨著《红楼梦》,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本书的第二回吧!</p> <p>  细心品读之后,停下脚步,捋一捋思绪,你会发现《红楼梦》第二回主要展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p><p> 1、贾雨村中进士,升任县太爷。他偶遇当日甄府的丫头娇杏,聘为二房。一年半载后,娇杏生一男婴,更逢雨村原配病逝,便被扶正。</p><p> 2、贾雨村上任后,恃才傲物,被贬为庶民。雨村安顿好家眷后,遍游天下名胜。</p><p> 3、经好友引荐, 贾雨村入林府成为林黛玉的老师。黛玉生父林如海,当朝探花,书香门第,祖上几代袭侯;生母贾敏,于黛玉6岁病逝。</p><p> 4、贾雨村教书闲暇之余,出城游玩,偶遇好友冷子兴,相谈甚欢,也聊到了贾府之事。</p> <p>  第二回中,除了贾雨村、冷子兴,还出场了黛玉之父林如海、聪慧娇弱的幼时林黛玉,侧面谈到了黛玉之母贾敏、衔玉而生的贾宝玉。一起来重温字里行间的精彩吧!</p> <p> 黛玉之父一一林如海</p> <p>【摘自原文】</p><p> 林如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p><p>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p> <p>【解读林如海】</p><p> 1、林家既是钟鼎之家,亦书香之族。林如海为前科探花,所以林黛玉自小受到良好的熏陶。在和宝玉一起读《西厢记》时,她笑对宝玉说:“你能过目成诵,我就不能一目十行吗?"</p><p> 2、“今为钦点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说明目前林如海官运亨通,在官场春风得意马蹄疾,难怪贾雨村千方百计到他家当家庭教师,也难怪他修书一封,贾政就不惜动用自己的大舅子王子腾的势力帮助贾雨村重新进入官场。</p><p> 3、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仅为堂族而已。</p><p> 4、林如海爱女重教,将唯一的子女黛玉视若珍宝,颇为重视对黛玉的文化教育,从而使林黛玉有才学有气质。</p> <p> 黛玉之母一一贾敏</p> <p>【解读贾敏】</p><p> 贾敏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之首——贾府的千金小姐,贾赦、贾政的妹妹,史太君唯一的女儿,贾母见到外孙女林黛玉时伤感地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唯有你母……"可见贾敏在母亲心中的地位。在第七十四回中,王夫人也提到贾敏在家时的金尊玉贵。</p><p> 贾敏给林黛玉带来生命的同时,也给她提供了一个富贵的外祖母家和一个慈爱无比的外祖母。贾敏去世后,贾母自然就把对女儿的爱转移到唯一的外孙女身上。</p><p> 贾敏给林黛玉提供了贾府和宝玉的背景知识,给予黛玉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环境。</p> <p> 幼时林黛玉</p> <p>【摘自原文】</p><p> 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工课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p><p> 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遂又将辞馆别图。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p> <p>【解读黛玉】</p><p> 还记得第一回中说要还泪的绛珠仙草吗?林黛玉便是她的转世身魂。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双首之一,是荣府小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母最小的女儿。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贾府通称林姑娘。</p><p> 黛玉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她从小聪明清秀,身形娇弱,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岁母亲早亡。</p> <p> 宝玉抓周</p> <p>【摘自原文】</p><p> "不想隔了十几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还有许多字迹。你道是新奇不是?”</p><p> 雨村笑道:“果然奇异,只怕这人的来历不小。”子兴冷笑道:“万人都这样说,因而他祖母爱如珍宝。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独那太君还是命根子一般。——说来又奇:如今长了十来岁,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p> <p>【解读宝玉抓周】</p><p> “说来更奇,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这就是宝玉的诞生。也就是前面神话故事里面那一块经历修炼,成为人形的顽石。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那块石头,现在转世变成了宝玉。</p><p> 中国古代有抓周的习惯,小孩子满周岁的时候,父母亲会为他准备许多东西让他抓,看他要抓什么。家里长辈会在孩子前面放《四书》、《五经》、剑、笏板、官印这些东西,最远的地方放的是大人希望他抓不到的东西。宝玉周岁的时候,家人为其举办了隆重的周岁礼,将笔墨纸砚、钱币、算盘、胭脂、吃食等物品摆在他面前,小宝玉丝毫没有犹豫就抓起了胭脂。贾宝玉抓了女人用的钗环胭脂,所以父亲贾政觉得儿子是酒色之徒,从小就不喜欢他。</p> <p>  </p><p> 孩子们,感谢经典给予你们无限的滋养。提起笔,让你的点滴感悟于笔尖流淌吧!请你在研读的基础上,以“初见黛玉”“幼时黛玉”“宝玉抓周”“听闻宝玉”等为主题(也可自读、自拟题目),设计一份图文并茂的研学作业。再次期待着孩子们的精彩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