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每年进入四月就心绪不宁,总想倾诉些什么,年年如此,今年更为强烈。原因就是那个刻骨铭心的25号。那年的这天虽然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但还恍如昨日记忆犹新。</p><p>25号在我人生中本就是个敏感日子,之所以敏感,是有我深入骨髓的记忆。童年时期,每逢这天就高兴的不得了。五六十年代,25号这天是‘’借粮日‘’。所谓借粮,就是每月25号开始,提前供应下个月的定量口粮。这天,家家户户都早早起床排队购粮,然后让自家的孩子们吃上一顿饱饭。每年盼春节,每月盼25号,这是童年记忆深刻的两个日子。当时光穿越1970年第四个借粮日时,我却和这个好日子擦肩而过。这天,我登上了开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列车。</p> <p>这天早上,天空有点阴霾,空气也显得比往日凝重,天津站前人声鼎沸,父母送子女,兄长送弟、妹,嘱托声,哭泣声凝固了站前广场的空气。</p> <p>九点整,汽笛一声长鸣,缓缓启动的列车将我们与亲人割裂,哭喊声伴随车轮滚动发出的节奏,似奏响悲壮交响曲,在车站上空久久迴响。火车渐行渐远,亲人们的身影消失在地平线,熟悉的市井繁华,很快被车窗外初春田园画面切换。再见了——天津!</p> <p>少年不识愁滋味。车厢很快恢复平静,过了一会儿,有人轻声交谈,又过一会儿车厢里开始热闹,聊天的、讲笑话的、吹口琴的、吹牛的,还有男生肆无忌惮抽起了烟,刚才车站一幕烟消云散,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群被家长老师长期管束的孩子,今天彻底告别束缚获得自由,信马由缰,我行我素。一个多小时后,火车停靠在北京丰台车站,火车再次发车时闹出个小乌龙,车开始反方向行驶,也就是往回开。不知原因的我们炸了锅,说嘛的都有,还有从前车厢传来“消息”说,刚接天津市革委会通知,我们这车人本该留在天津,现在要求火车掉头往回开,然后就地分配工作。就这样一个谁都知道的谎言,也着实让刚抹去泪水的孩子们兴奋了一阵子。谎言很快破灭,车出丰台不久就进了山。平原长大的孩子,第一次见到大山尤为兴奋,山!山!山!呼声不绝于耳。未曾想,这火车一进山迂回了好几个小时没出来,光是山洞就穿越了六十多个。这让没见过大山的孩子们过足了瘾。</p><p>我们乘坐的是知青专列,火车走走停停,大约下午三点左右到达张家口,第一次出远门,也不知现在离家有多远,从时间感觉已经好远好远(其实才三百多公里)。多数人开始恢复理智,意识到这次远行非同儿戏,前方还有多远是个未知数。理智让车厢恢复了平静。</p> <p>再次热闹是晚上八点。列车广播,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听到传回的东方红乐曲声,大家不约而同又兴奋起来,欢呼声四起,甚至还有人喊口号。大约晚上九点左右,火车到大同站,我们被允许下车散步。这时站台已有人散发号外,几乎每个人都接到了一张红色字体的号外公报。我没被喧嚣感染,一个人审视着站房上方的“大同站”三个字发呆,我对大同的认识是从煤开始,就是燃烧很好的那种煤块。听我妈说,这煤出自山西一个叫大同的地方,所以叫大同块。那时感觉大同离我很遥远,可能是我一辈子也涉足不到的地方,谁知,今天鬼使神差般就来了大同。我爸我妈要是知道我走了这么老远,他们放心吗?想至此,心里未免有些伤感。早上我爸送我到车站,为了让他放心,我一直强弩着微笑到开车,这种情绪压抑了我一整天,与其压抑不如发泄,我对着车尾方向自语,爸妈放心吧!然后哭了。</p> <p>火车继续前行。喧闹了一天的同学们累了,横躺竖卧进入了梦乡,车厢出现少有的寂静,偶尔还能听到轻微鼾声。今天是我走上社会人生的起点,明天等待我的是什么还不知道。我沉思着进入了似睡状态。似睡中车停了,车窗外我妈喊我,说我棉袄忘带了,来给我送棉袄。我一个激灵坐起来,原来是做梦。我感觉有点冷,车厢温度明显降低,车窗玻璃也布满了雾气,望了望车窗外黑暗中的站牌——集宁南站。</p> <p>这一夜,火车走走停停也不知过了多少站,醒来时分已到包头。对包头的了解,只是从马季相声《找舅舅》中知道一点,记得相声中有这么一句,“看见骆驼就到了包头”。我努力搜寻着车窗外,果然看见一骆驼拉着胶轮马车经过,高大的骆驼,显得马车小了许多,骆驼毫不费力拉着马车前行,这就是包头。包头距离天津有多远我不知道,从天津开车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一天一夜,时间让我感觉离家真的好远好远了。一群没出过门的孩子们心里没了底,甚至产生了恐惧,大都沉默不语或暗自流泪,甚至有哭声。</p><p>车出包头后,窗外荒凉开始映入眼帘,光秃秃的山没有一丝绿意,黄澄澄的沙漠极为刺眼,荒野中牧羊人古铜色皮肤,和白色光板羊皮袄形成的反差很不协调。我意识到,今后我们可能就在这种环境中长期生活,甚至到永远,爸妈再也顾及不了我们了。此时想起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心中不免泛起伤感。</p> <p>火车经过长途奔袭,车头累的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不得不见站就“停车休息”(让正点车),有时一歇就是一个多小时。就这样,又历经了白彦花、公庙子、乌拉山、前旗、沙拐子(分配八连同学在此下车)、西小召、东土城等数不清的小站,于4月26日下午五点左右,专列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五原车站。此时,25团接站的现役军人早已等候在出站口。简短的欢迎仪式后,我们被分到了各自的连队。</p> <p>从此,我们走进了艰苦漫长的兵团岁月。五原车站,犹如我们人生转折点中的一扇门,当双脚跨过这道门坎,等待我们的是,艰苦,磨砺、蹉跎,但也有快乐,机遇、爱情。当若干年后我们陆续走出这扇门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收获。</p> <p>时光荏苒。屈指数来,这场经历已经过去整整五十年。五十年间,我们曾无数次向人述说这个故事,但是,没有共同经历很难理解其中酸楚,只有我们自己回顾起来才兴奋、激动、心悸。</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