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6日上午9点,许昌市毓秀路小学文兴校区网络高效课堂评比观摩活动在文兴校区钉钉群拉开帷幕。此次“别开生面”的校级优质课评选活动让观课老师和评委们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这不仅是老师们探索钉钉直播的一种新渠道,同时也是我们展示多媒体运用的一种新技能。在为期一周(3月30日-4月3日)的小组赛课结束后一共有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的17位教师脱颖而出代表本组参加校级优质课的评选活动。4月16日,我们把参赛老师的视频利用钉钉直播的形式请全体教师进行了观摩和评比。<br> 综合组 第一节是体育组杜俊言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四年级《乒乓球正手攻球》一课。课程环节流畅清晰,热身有针对性;在教授乒乓球正手攻球示范的时候动作拆解有条不紊;练习过程中环节紧凑,步骤过程层层递进。最让人惊喜的是杜老师提前录制了练习和动作拆解过程的小视频,让四年级的孩子们见到了久违的杜老师,顿时亲切感倍增,也让这节课更能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而且录制的小视频也更能让学生们直观清晰地了解清楚动作步骤,在练习的时候更加注重细节。 第二节是体育组唐慧龙老师带来的三年级《校园武术操与身体素质练习》一课。高大帅气又细心的唐老师在课前向孩子们展示本课的主要内容,每个环节之间衔接到位,重难点突出。在示范动作过程中唐老师语言精炼,环节流畅;讲解贴合学生的运动体验力量;并且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新授内容的适中能够让体育网课的进度根据科学性。在唐老师录制动作讲解视频的带动下,班里的学生更是一展身手,呈现在全年级面前,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也让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做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第三节是由音美组王爽老师呈现的《对称的美》一课。王老师首先让同学们欣赏经典舞蹈作品《千手观音》,开篇点题,提出问题:视频中的千手观音有什么特点呢?能够给学生以直观想象,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让我们来静静欣赏艺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吧。小到生活中的灯笼、衣服、花瓶,大到国家国旗;从民间剪纸艺术到曹魏古城,王老师细致入微,深入透彻地让学生们了解了对称在生活、工作、建筑、艺术方面的应用。相信作为王老师的学生,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的美术理论知识,更能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爱国之心油然而生。信手拈来的简笔画在王老师灵活的手指下徐徐展开,一会儿形象逼真的对称连衣裙跃然纸上。作为观课老师都忍不住想动手操作一番。 第四节音美组的老师牛爽带领我们一起环游《卡普里岛》,在音乐中感受卡普里岛的自然风光。认真负责的牛爽老师在PPT中提醒学生做好音乐课课前准备。无论哪个学科,只有不连麦的学生,没有我们设计不了的在线互动环节。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级的音乐理论知识,在线打节奏不仅能让孩子们清晰理解乐谱,动手操练更是为后面的准确演唱做好铺垫。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学校教室的氛围,牛爽老师漂亮出镜,为学生伴奏,娴熟的指法,熟悉的画面,一下子让同学们感觉到好像回到了教室一般。 <p> 第五节英语组许晓珂老师带来二年级《Lingling is skipping》一课。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正是培养语感,注重口语发音的准确性和语调的关键时期。许晓珂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程环节处理的非常流畅,大方出镜为学生示范单词发音,不仅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视觉上能更直观掌握单词发音。最后环节用学生在家游戏练习的视频复习本节课的重难点词组,寓教于乐,在学中玩,在玩中复习,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p> 最后一节是由英语组杨淑静老师的三年级《These snakes are short》一课。“火眼金睛”学习完单词之后,采取连麦的方式进行复习,让孩子们也体验一把在线玩游戏的快乐。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感知句子的语音语调,清晰把握单词发音,杨淑静老师知性出镜示范单词发音,并带领学生拍手chant,让学习英语变得快乐而容易掌握。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一向是教学环节中最受孩子们青睐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出现在直播课堂中,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在线玩游戏,答题抢第一,原来学习英语是这么轻松快乐。 语文组 下午2:20,全体语文教师相聚在文兴校区钉钉群参加了语文学科的网络课堂观摩活动。本次活动由苏书明校长主持,在活动一开始,苏校长公布了评委名单和高效课堂的评比标准,并对全体观课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第一节课是四年级的黄书玉老师执教的《海上日出》。这是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黄老师在这节课里着重引导孩子们了解晴天时海上日出的景象变化,带着孩子们体会按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并按顺序复述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二节课是五年级的高淑霞老师执教的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这是一节活动指导课。高老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活动,从梳理班级问题清单入手,方法指导细致入微。 第三节课是六年级的李珂老师执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是一篇议论文。李教师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在质疑、解疑中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事例选择与观点印证的关系,领悟课文写法。 第四节课是三年级的杨思雨老师执教的《我变成了一棵树》。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和交流活动,充分感受想象的魅力,结合小练笔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最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愿望大胆想象,创编脑洞大开的神奇故事。<br> 第五节课是一年级的邢艳娜老师执教的《操场上》。这是一节识字课。在教学时,邢老师以整体识记为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灵活识字;通过看图、做动作、分类,了解汉字的形旁表意功能;通过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引导孩子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第六节课是二年级的石睿涵老师执教的《我是一只小虫子》。这是一篇散文,以小虫子的角度描述了生活中的苦与乐,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石老师以主问题设计贯穿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全班分享。<br> 纵观六位语文老师的网络课堂,无一不是用心良苦的。我想,以下几点我们是有共通感受的。<br> 一、明确课时目标,落实语文要素<br> 自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以来,我们参加过的种种语文学科的培训都在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语文要素、落实语文要素,做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尤其是,近期在许昌小语届开展的网络培训更是全方位地、手把手地教语文教师如何认识语文要素、落实语文要素。而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刚好看到,不同年级的语文老师执教的不同课型都在有意识地以不同的教学策略落实相对应的语文要素。这是学有所获,思有所行,行则有果。<br> 二、基于网络课堂,贯彻学生中心<br> 毓秀路小学自去年开始推行的“新课堂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新课堂教学蒸蒸日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堂改革鞭策着每一位教师积极主动学习、扎实有效教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疫情来袭,我们的教学主阵地由教室转移到钉钉。但是,我们的新课堂教学也与时俱进。各教研组在探索网络直播的过程中,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形成了很多基于网络课堂特点的教学策略,坚决贯彻学生中心。比如说,通过录音、录小视频、连麦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通过控制面板的语音、图片实时回答问题、反馈问题;通过预习单,梳理班级问题清单,基于学情设计教学重难点等等。我们不畏惧新事物,哪怕做起了“主播”也绝不含糊,因为我们拥有智慧的大脑。<br> 三、研读统编教材,遇见更好自己<br> 时逢毓秀文兴的第四届读书节,全体语文教师借此活动共同研读“统编教材”这部大书,通过个人读、小组共读、学校共读、许昌共读、全国共读,不断地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从而提升自我。我相信不仅仅是参加校级赛课的六位老师在成长,参与整个活动过程的每一位老师都在成长。我们都行走在遇见更好自己的路上。这一路,有你,有我,真好。 数学组 与此同时,数学组校级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也在文兴校区数学组钉钉群如期开展。 第一节是由丁文静老师带来的《鸽巢问题》一课,以抢凳子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用大问题教学切入。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围绕“把四支铅笔放进三个笔筒中,可以怎么放?”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画一画、算一算、摆一摆的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老师作为引导者,让学生感知不同的解决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类问题。从生活出发,又回到生活,带领学生感知生活中数学的趣味性和奥妙。 第二节黄永华老师的《周期问题——魔法数学》一课,以“传授”学生数学魔法开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以学生掌握这种魔法和运用魔法解决问题结尾,首尾呼应。学生在课堂互动交流探索中,感知数学的魔法,在潜移默化学习到在周期问题中,如何在有规律排列的图形中找出任何一个位置的图形,最终及时总结知识点,让学生轻松愉悦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第三节张颖老师给我们分享的《分数与除法》一课,以分数的复习引入着手,以“4个人分3块蛋糕”为教学重点和突破点,通过展示不同的分蛋糕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分的方法不同,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但计算的结果却相同。层层深入,让学生体会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并利用两者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第四节王丹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以生活中的小数入手,让同学们感受到小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授小数的读法时,细致入微,并突破“0”到底读不读的难点和易错点。在讲授“小数的含义”时,结合“米、分米”这些具体的量,让学生体会到以小数点为分界线,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表示比1米更少的量,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和认识,循序渐进,教有成效。 第五节姜志娟老师在讲授《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语速适度,语言清晰,循循善诱。围绕问题“3个同学折星星,每人折6个”展开,深入剖析每句数学信息和所要求的数学问题,并通过对画一画、列式法和列表法这三种方式的对比分析,感知列式法的简洁与方便。在练习题设计上,把两道易错题加以对比,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课程完整,首尾呼应。 网络课堂观摩活动已经落幕,留给全体教师的思考仍在继续,从一处笔尖流淌到另一处心灵,教育者的思维是生动的、灵活的。尽管我们的网络课堂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是在打造高效网络课堂中我们呈现出的努力向上的生命状态确实是令人感动的。我们坚信返校复学后的老师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讲台上的新挑战,春风十里不如认真的你!<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岳艳青</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撰稿:岳艳青 柳静 孟育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审核:苏书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