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安然,满腹馨香——祥云小语一坊“云学习”续记(七)

夕颜

卷首语 <p> 季节的流光,在岁月回弦的清香里缠绵不绝。光阴静好的不为人所知。你用清风种出了一篱风月,让我在你的言语里“沉醉”!</p> <p>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仍在持续,假期延长、开学延缓!但是疫情挡不住我们工作坊全体老师学习成长的脚步。2020年4月15日祥云县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一坊组织全体教师通过观摩全国名师王崧舟执教的《荷花》一课进行了第七次线上培训,课后全员积极探讨,分享学习成果,实现智慧共享。</p><p> 我们相信疫情总会过去,待春暖花开复学时,我们将会以最好的状态投身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与孩子们一同迎接崭新的“明天”!</p> 走近名师—王崧舟 <p>王崧舟:</p><p> 字维岳,号泊静斋主,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系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小语会会长。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兼拱宸桥小学校长。他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p> 感受诗意魅力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在不朽的文字中发现诗意</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和谐实现诗意濡染与教化</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抵达心灵滋养诗意的生命</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 超越风格后做到人文合一</b></p> 不负时光,与尔共学 品文字后的味道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谪仙笔落惊风雨,子美诗成泣鬼神。”</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精神的语文</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庞琼焕老师:</b></p><p> 王老师《荷花》一课的教学,着眼于唤醒孩子们的内心视像,通过媒体介入、文字感知、移情品读、入境想象等多种方式,将作者笔下的荷花、文字描绘的荷花转化为学生心中的荷花,完成了内心的视像。孩子们心中涌现的是这一朵心荷而非荷花。这一朵荷花裹挟、吸濡和揉合了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积累、阅读积淀、文化背景、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审美趣味乃至创造灵性,是孩子们用自己的精神生命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重新培植、重新绽放的荷花。这是一种意会,一种意象、意境、意味、意蕴的在心灵境域的会晤和领会。</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严平老师:</b></p><p> 这一次的网络在线观摩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荷花》又留下深深印象。在《荷花》一课中,王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语文课牢牢把握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为核心,带着孩子流连于“荷花”中,发现“荷花之美”,体现发现之美、体会之美,领悟之美,情感之美......“看荷花”之眼,实则“悟荷花”之心,“赏荷花”之美,实则“观荷花”之趣味。“冒”、“露”、“钻”、“长”、“窜”、“挤”,一个个字眼,一串串追问,都在示范语文课程应以语言构建和训练为核心,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把3月份云课堂学习王崧舟《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讲座结合起来,以生动课例展示其讲座的深意,就更能领悟讲座的指向和课例背后的体系。</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李玉华老师:</b></p><p> 今天,网络在线观摩了王崧舟老师指教的《荷花》,再一次被王老师的教学风格打动。整堂课,王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语言感悟,带领孩子们畅游在“荷花池”中。通过仔细地观察,动情地朗读,充分地想象,畅快地交流……让学生在触摸语言的过程中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课文内容,课文描述的形象——荷花多种多样的姿态也深深留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而且作者“看荷花”时的情感也在孩子们一遍遍地朗读中自然流露出来。此时,不仅作者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就连听课的孩子们也随着王老师“润物细无声”般的引导,身临其境,成了“一池荷花”,与文中的荷花一起享受美妙的夏日时光。此外,本堂课王老师还注重让孩子们品味语言,积累语言。抓住一个“冒”字 ,抛出一个问题:“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让孩子们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反复品味,比较,推敲……从而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与此同时,孩子们的语言也得到了发展,体会到不一样的用词,不一样的情味,不一样的意蕴。</p> 悟文墨中的人情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儿童的语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陈维美老师:</b></p><p> 今天听到王崧舟老师的《荷花》一课,享受课堂精彩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收获。把发展语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努力体现三个理念:感受语言,触发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积淀语言。名师课堂带给我的启示:把备课做细、做实。反思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似乎缺少自觉地、有意识地、有计划发展学生的语感方面的教学环节。王崧舟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地诵读、熟读、烂读,把文中规范的、典范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当书面语言和自个儿的语言融为一体的时候,进而在表达中广化、深化、美化自己原有的语感图式,让孩子们的语感真正得到发展。</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周晓琴老师:</b></p><p> 观看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荷花》网络视频课例,使我感触最深的是王老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特别重视孩子的朗读,他让孩子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整体美,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在读中感悟,读出文章的美感。同时,王老师特别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感受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领悟语言的美感。在体会“冒”的生动传神环节,老师先让学生想出了许多精彩的动词来替换,然后再用问题:怎样的长出来叫“冒”出来?引导学生在反复比较、品味、想象、表达、推敲中深化、美化学生的语感,从而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更深刻的体会语言的美。</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雷娟老师</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 听了王崧舟老师《荷花》一课,脑海中一直回荡着荷花池中千姿百态的荷花的样子,久久不能忘却!也许,这就是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和魅力所在。王老师恰当地利用学生入情入境的感悟,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像,把想到的写在纸上。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争先恐后写出感受,语言还原了学生的经验、认知和审美。学生们个个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听、说、读、写,在这堂课中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与提高!</p> 童趣当中藏思辨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民族的语文</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王君老师:</b></p><p> 每次听王老师的课都会有所感触,王老师的这堂课又让我学到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把发展语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王老师把这一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p><p> 听完王老师的这堂课使我深刻反思到,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李光媚老师:</b></p><p> 听了王崧舟老师《荷花》一课,感觉语文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既激活了语感训练,又还原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利用字眼句眼,交流了荷花开花的动态过程,巧用比拟,深入感受、领悟和体验荷花的美,学生生活经验如同美丽的荷花,一朵朵快乐地绽放,学得入情入境、如痴如醉。王老师这堂课,精彩纷呈,却又朴实无华;既善于驾驭学生经验与语感的联结点,又能够还原学生认知、审美的情感因素;善于捕捉学与引导学习的关键细节,脉络清晰、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却不露痕迹,学生轻松自如,却深受熏陶。</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史玉莲老师:</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网络观摩了王老师的《荷花》一课,让我更明确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无论对哪个学段的学生来说,读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整堂课中王老师紧紧围绕学生的朗读展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作者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如何看荷花?心情怎样?层层递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姿态万千的荷花图。教学中,图文结合,王老师把学生的读、说、想、练自然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读的同时想象力又得到放飞,说和练的过程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抓住关键词“冒”,让学生学会在比较、品味、想象、表达中敏化、广化、深化、美化学生的语感图式。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积淀,真正把发展语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span></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杨云雄老师:</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nbsp; &nbsp; 今晚看了王崧舟老师讲的《荷花》一课的视频,如获至宝,让我对“教学无定法,贵在用法。”这句话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原来语文教师还可以学王崧舟老师这样教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把发展语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王老师的《荷花》一课,从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积累语言、领悟语感三个方面让我认识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把发展语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作为教师“还”得越主动,学生的语感发展就越主动,教师“还”得越迅速,学生的语感发展就越迅速;教师“还”得越有效,学生的语感发展就越有效。</span></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白琴老师:</b></p><p> 这是第三次听王崧舟老师的课,每次听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次听了王老师的《荷花》给我的感觉是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整节课围绕着“朗读”“品味”“小练笔”来进行,让孩子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发现、感悟荷花的美。朗读这一环节做得非常的扎实,耐心的指导孩子们朗读,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不够,当学生说不出来了,我就会“抢”学生的“主人”这一角色,代替孩子们说。总的来讲还是耐心不够,引导不到位。读写结合,提升写作能力。当堂讲完就直接写,一边欣赏一边给出建议和评价,这是对孩子们的一种鼓励。</p> 含英咀嚼靠推敲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生活的语文</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陈灿娇老师:</b></p><p> 王崧舟老师倡导和追求“诗意语文”。他认为,“让儿童诗意的栖居,是语文老师的天职”。为此,他长期探索追求的“精致大气”的诗意语文的理想课堂境界,在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让师生在语文的大地上诗意栖居 ,《荷花》一课的观摩,着实让我受益匪浅。</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李智刚老师:</b></p><p> 通过这节观摩课的学习,使我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字词的自悟积累、灵活运用,而非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蜻蜓点水般地匆匆欣赏之后就风过无痕。所以,王老的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只有在最初的情境创设导入环节和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写作的欲望而出现,画龙点睛,目的还是于让孩子愿意读、愿意写!当孩子个性化地读出了荷花的美丽之后,堆积在心里的对它们迷人身姿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并急待宣泄。在读透课文的基础上,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大胆想象出许多合理的情节,语言优美生动、令人赞叹!</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李海翠老师:</b></p><p> 王崧舟老师的《荷花》一课,上得情趣盎然,让人印象深刻。整堂课以“美”为主线,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感悟荷花的美,将荷花拟人化、生命化,进而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荷花的美。听了王老师的这节课我受益良多,下面我就来谈一谈自己的深切感受。</p><p> 导入直接了当、开门见山,并未花费许多功夫来导入课堂。王老师说“今天咱们上《荷花》这篇课文,哪些同学看到过荷花?还想不想再看看荷花?”王老师用轻柔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重现了荷花的姿态,把孩子带入荷花的清秀多姿的画面,使学生犹如置身荷花的世界,营造了一个美的学习氛围。</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杨桥宝老师:</b></p><p> 通过这节观摩课的学习,使我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字词的自悟积累、灵活运用,注重培养学生读与写的自律性!当孩子个性化地读出了荷花的美丽之后,堆积在心里的对它们迷人身姿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并急待宣泄。这时候,老师巧妙地安排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环节,让孩子去猜测、想象“白荷花冒出来,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在读透课文的基础上,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大胆想象出许多合理的情节,语言优美生动、令人赞叹!这样刚好恰到好处,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难点也刚好突破,教学效率也得以提升!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践这一教法!</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罗银幸老师:</b></p><p> 这是第三次听王老师的课,每次听王老师的课都感触颇深,这次也同样如此。</p><p> 《荷花》选自统编教材三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都熟悉甚至执教过这篇课文,但听了王老师的课后,顿时觉得自己在教这篇课文时没有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孩子们心中无法真正画出一幅幅美丽的白荷花,更加无法感悟到作者眼中的荷花,也就无法感受到作者的用心、细致的观察。</p> 结束语 <p>  教育是一门循序渐进的艺术,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守望教育, 静待花开!</p> <p><br></p><p>图文提供:工作坊小伙伴</p><p>编 辑:周晓琴 陈灿娇</p><p>审 核:庞 琼 焕</p>

荷花

学生

王老师

语感

语文

老师

语言

孩子

教学

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