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绫罗绸缎

962554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诗文/赵勤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网络下载</div> <p>养蚕取丝与丝绸织造工艺的出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服饰美学思想、审美情趣与文化内涵。</p><p style="text-align: right;">——题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暗纹素色浮长线,唐宋风行吏佩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璎珞深衣新领袖,清音琴瑟旧弦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今字画多重裱,宾主云裳五彩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经纬不羁斜绮错,恰如柔韧混天绫。</p><p style="text-align: right;">——【丝织•绫】</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夏衣凉选经丝绞,应遣冰蚕织杼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虚实菱纱披雾袖,浅深蕙幔拂风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轻裾绛影稀疏锦,彩缕青烟横直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洛水遗篇人谴倦,忽惊绡女度凌波。</p><p style="text-align: right;">——【丝织•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唐锦帛长安出,丝路驼铃荡雁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半掩轻衫裾曳地,垂摇团扇帔随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玉颜捣练杭绸软,纤手裁绡苏绣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柔滑平纹经纬密,劝农桑织绮纨丰。</p><p style="text-align: right;">——【丝织•绸】</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渐替绫罗新织缎,通经断纬数苏杭。</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工百子缝香被,花样双鸯绣嫁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礼服蓬裙西式衽,旗袍盘扣改良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星耀出东方锦,中华千年国运昌。</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丝织•缎】</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p><p class="ql-block">绫,是指斜纹组织的丝织物,特点:斜纹,疏松轻薄,现今多用于锦盒包装,书画装裱。</p> <p>绮是平纹地起斜纹花的单色丝织物,绫在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暗花绫”是在斜纹地起,斜纹织就暗花。</p> <p>浮长线指的是一根经纱浮在相邻的几根纬纱的上(或者纬纱浮在连续的经纱上面)。绫改变“花”上的斜纹组织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和浮长,使织品有凸显花色的作用。</p> <p>所以说绫就是采用斜纹组织或以斜纹为底的提花组织为主,混用其他组织制成的花素织物,其表面呈现叠山形斜路。常见的绫类织物品种有:花素绫、广陵、交织绫、尼棉绫等。绫的质地较为轻薄、光泽、柔滑。</p> <p>深衣属于汉服,是起源于虞朝,因“体深邃”而得名,“深衣,连衣裳而纯之以采者”,就是说:上衣和下裳缝合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纯意为:镶边,边缘。深衣的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p> <p>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在唐宋时期较为兴盛,是朝廷百官常服的指定用料。明清时期因缎的兴盛之后,绫作为衣料渐渐式微,但直到今天,绫依旧常用来装裱书画,和用作锦盒包装面料。</p> <p>唐宋时绫称之为绮。有文献曰:绮,欹也。其文欹斜,不顺经纬之纵横也。因为“不顺经纬之纵横也”,所以绫的组织一定是斜的!</p> <p>桑蚕丝不仅是丝绸织造的最主要原料,古人也用来做琴瑟上的丝弦,这丝弦即被称做朱绳,或朱丝绳。</p> <p>话说莲花童子哪吒,年幼时打闹龙宫,屠龙抽筋,后参与封神大战,过关斩将、降妖除魔,他使用的法器之一便是混天绫,其实混天绫就是腰带,材质就是“绫”。</p> <p>混天绫,红绫,七尺长,束体之宝,能自动捆绑敌人,改变长度,即使剪断了也能自动修复,混天绫具有包举万物,翻江倒海的神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p class="ql-block">《咸淳临安志•丝之品》载:“罗:有花、素两种结罗,染丝织者各熟线罗,尤贵”。罗,有罗网之意,即透空露孔,是夏装的上等衣料,其运用纱罗组织的织造方法,致织物经纱不是相互平行而是相绞的,纬线再从相绞的经线中穿过,使经纬较为稀疏,有肉眼可见的孔眼,织物也变得轻薄,适合在炎热的天气里穿着。</p> 据考古发现,不少汉墓有菱纹罗出土。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江陵凤凰山汉墓都有绞经丝织物出土,古人名其为“绮”,《广韵》称“罗,绮也”,泛指包括罗在内的素色提花织物。 <p>《拾遗记》记载:吴主孙权之妻赵夫人身怀有“三绝”(机绝、针绝、丝绝),“织为罗縠,累月而成,裁为幔,内外视之,飘飘如烟气轻功,而房内自凉 ”。</p> 曹植《洛神赋》则中:“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唐代在文化上的开放,显示了这一时代雍容大度、兼蓄并包的风格,同时丝绸业也在这一社会基础上出现了发展高潮。当时不少诗人在他们的诗句中描颂了“罗”这类织品。 杜甫有诗云:“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韦应物的《杂体》中写春罗:“春罗双鸳鸯,出自寒夜女。心精烟雾色,指历千万绪”;王维的《织锦词》提到单丝罗:“锦江转涸贡转多,宫中尽著单丝罗”;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罗,分为横罗和直罗。其外观表现在质地轻薄,丝缕纤细,经丝互相绞缠后呈椒孔形,质地紧密,结实,纱孔通风,透凉,穿着舒适,凉爽,适于制作夏季服饰,用罗制衣多有朦胧仙境之美感! <p>罗因产于杭州,故名杭罗。杭罗有每隔三根、五根或七根纬线的平纹后,作一次经丝扭绞,可分为三梭罗、五梭罗、七梭罗。“杭罗织造技艺”已于2009年9月30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p><p class="ql-block">“绸”在明清之后,是丝织品的统称。绸:采用平纹组织或变化组织,经纬交错紧密的丝织物,也是最常见的丝绸织品,面料平滑细腻,用途广泛。</p> 绸出现于西汉,专指利用粗丝乱丝纺纱织成的平纹织品。两晋南北朝时期,绸开始有粗、细之分。汉唐时期,中国丝绸即已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中亚、欧、非各国。 <p>近代以来,习惯把紧密结实的经向支持面平纹丝织物称作绸,如塔夫绸。具有上述特点的棉织物也常被称作绸,如府绸。</p> <p>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其实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p> <p>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丝绸、瓷器、茶叶最具代表性。</p> 绸类:是丝织品中最重要的一类,是指采用基本组织或混用变化组织或无其他类丝织物特征的、质地紧密的丝织物,明清以来绸成为丝织品的泛称,现在习惯上把绸与起缎纹效应的缎联系起来作为丝织物的总称——绸缎。 绸的成品,质地柔滑,反射的光线比较柔和,绸面挺括细密。绸属中厚型丝织物,其中较轻薄的品种可做衬衣和裙,较厚重的可做外套和裤子。 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是一幅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的古画。《捣练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面上有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捣练图》的画面中不但展现了唐代女子半露胸式衫裙装,穿短襦,肩搭披帛,裙薄如蝉翼,头饰繁缛华丽的着装风气,还将日常的制练工序作了详细的展示,反映出唐代丝织业的盛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p><p class="ql-block">缎是缎纹组织的丝织品,缎纹组织的浮长线(浮长线压住的纱线数量、缎纹倾斜方向等)较长。其有着出色光泽和顺滑手感,反面无光,属于高级丝绸面料,适用于高级礼服。所以“缎”出现后就逐渐代替了“绫”的历史地位。</p> <p>缎纹织物可以通过通经断(回)纬的“挖织”来完成“妆花”,形成妆花缎。缎类织物俗称缎子,品种很多,是丝绸产品中技术最为复杂,织物外观最为绚丽多彩,工艺水平最高级的大类品种。</p> <p>缎的特点是平滑光亮,质地柔软,色彩丰富,纹路精细,花型繁多,纹路精细,雍华瑰丽。</p> <p>常见的有花软缎、素软缎、织锦缎和古香缎等,极具民族风格和色彩.,可以做旗袍,被面,棉袄等。</p> 锦,泛指具有多种彩色花纹的丝织物,分经锦和纬锦。锦与缎比较肥亮,罗及绢比较轻薄。锦的生产工艺要求高,织造难度大,材料考究,制作费工费时,为古代最贵重的织物。它用美丽的五色彩丝织出优美的图案花纹,是精美华丽的丝织艺术品。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一方织锦。 织锦上绣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字,是汉代蜀地织锦护臂,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该织锦的出土,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诗说:绫罗绸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音乐相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播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