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沧浪亭

海边男孩

<p>  因为沈复的《浮生六记》,因为《浮生六记》里的芸娘,如此,顶着七月的骄阳,再次来到苏州沧浪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苏州沧浪亭</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来苏州,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苏州名胜俯拾皆是,那时来苏州四处看景,所谓游玩也就是走马观花,忙着赶路,故对沧浪亭没留下特别的印象。后来读沈复的《浮生六记》,知道以沧浪亭为背景还发生过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细细回味,难以释怀,也就萌生了再游沧浪亭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在苏州众多园林景点中,沧浪亭的热搜度并不算高,通常也都在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之后。据网上统计数据,旅游旺季,沧浪亭日均游客量还不到拙政园的四十分之一。不过我总觉得,偌大的拙政园更像是一部宏大叙事,宏大到游人走进园子都找不着北,倒是沧浪亭自有一份小家碧玉的精致。</p><p class="ql-block">  沧浪亭虽说园子不大,但造园艺术独树一帜,最大的特色就是借景、漏窗和复廊了。园子里山石嶙峋,林木苍郁,复廊逶迤,幽径曲折。除了标志性的沧浪亭外,还有明道堂、翠玲珑、看山楼、面水轩等诸多景观。园子虽说不上移步换景,却也是构思精巧,处处玲珑,透着一股闲适、幽雅、古朴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要论起苏州园林的历史来,这个存在感似乎不强的沧浪亭,却是苏州现存历史最久的园林。它与狮子林、留园、拙政园一起,分列为宋元明清苏州私家园林的代表,其名气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谓不大。乾隆下江南时,就曾多次到过沧浪亭,这从沧浪亭内闲吟亭和仰止亭里的乾隆御碑就可以看出。</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沧浪亭园林原为唐末五代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宋初,支持范仲淹庆历革新的苏舜钦花了四万贯钱,买了这座园子,然后傍水建造沧浪亭,并自号“沧浪翁”。此后的园子数易其主,历经重修与复建,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布局与景致。</p><p class="ql-block">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这是宋人欧阳修《沧浪亭》诗中的一句。驻足在复廊的花窗前凝思,历史的烟云在脑海里次第浮现。时光如白驹过隙,世事如白云苍狗,多少人与事早已成过眼云烟,倒是沧浪亭畔沈复与芸娘的故事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广为流传,即使在今天依然动人。</p><p class="ql-block">  是的,古老的沧浪亭经历多少年的沉寂,近些年又突然热闹了几分。这多亏了一位名叫沈复的苏州才子,因为他的《浮生六记》,因为他所描述的他与妻子陈芸在沧浪亭畔“神仙眷侣”般的美好时光,吸引了不少为此感怀的读者前来寻访和观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沈复与芸娘</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的“衣冠之家”。沈复在世时没见有名气,直到光绪年间,一位姓杨的先生偶然在一个小书摊上发现了只剩下前四记的《浮生六记》手稿,珍爱之余,将其付印,沈复才为更多人所知。</p><p class="ql-block">  芸娘是《浮生六记》中一位可亲可爱的小人物,心灵手巧,知书达理,娴静温婉,善良的品行让人心生爱慕,多舛的命运又令人扼腕叹息。</p><p class="ql-block">  沈复在《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记载,陈氏,名芸,字淑珍,是其舅舅心余先生的女儿。沈复还是一个13岁的孩子时,便对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亲也喜欢芸娘的温婉柔和,褪下手上的戒指,缔结了这门亲事。</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45年(1780年)正月,18岁的沈复与芸娘成亲,新婚后的小家庭,就安置在沧浪亭爱莲居的西间壁。这对小夫妻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婚后最甜蜜美好的时光,两人情浓意蜜,鸾凤和鸣,相敬如宾,恩爱之情溢于“闺房记乐”的字里行间。</p><p class="ql-block">  结婚当年的六月,沈复携芸娘消夏于板桥内邻河的我取轩,“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七夕,芸娘又设香烛瓜果,与沈复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沈复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与芸娘分执朱文白文,芸娘感叹“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p><p class="ql-block">  及至七月十五,两人又备下酒菜,邀月畅饮。无奈乌云笼罩,只好倚窗对酌,联句作乐。总算等到了风扫云开,一轮明月涌出,不曾想桥下“扑通”一声,好似有人落水,因想到当日是鬼节,急回帐中。陈芸很快便寒热大作,沈复也随即发起烧来,两人一病就是二十来天。</p><p class="ql-block">  晚上读“闺房之乐”的这一段文字,虽是寥寥数语,却有如读《聊斋》鬼故事一般,读得人心头一紧,寒毛卓竖,总觉得不是个好的兆头。再想到文首的“窃恐其福泽不深”,原是真的为芸娘坎坷曲折的余生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  沈复第一次携新婚半年后的芸娘来到沧浪亭已是中秋节的事。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少时,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映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芸娘感叹:“今日之游乐矣!若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更快哉!”可惜该书之后再没有芸娘游沧浪亭的文字记述了。</p><p class="ql-block">  沈复因过继给堂伯做养子,在自己家反倒成了外人,对弟弟、对朋友的真诚付出都没有得到善意的回报。芸娘先后被婆婆、公公错怪,直至被赶出家门。好不容易消除误解重归家庭,两口子又因朋友债务的牵连星夜出逃,从此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自别沧浪,梦魂常绕”的芸娘于嘉庆8年(1803年)3月30日香消玉殒,厝棺于扬州西门外金桂山。</p><p class="ql-block">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想必读过《浮生六记》的人,都会为芸娘的命运唏嘘不已,也为芸娘将终身托付给缺少担当的沈复感到不值。沈复一生没给深爱他的妻子带来多少幸福,只是这部情深意切的《浮生六记》娓娓道来,感人至深,倒是让更多人记住了“芸——这个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一个因这本书而不朽的女人。</p><p class="ql-block">  沈复在芸娘去世后,“常哭于芸娘之墓,影单形只,备极凄凉”,这让我对沈复生了几分恻隐之心。据说,沈复在芸娘、父亲相继死后,看破红尘,万念俱灰,准备飘然出世,去过超然物外的漂泊日子,好歹在女儿与友人的苦苦劝说下,才改变主意,但最后还是浪迹天涯,不知所终,同样是让人唏嘘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昆曲《浮生六记》 海报</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沈复一生饱读诗书,却无半点功名。我有时想,他的这部自传体笔记散文,能在冷摊上被发现前苟且存活了半个多世纪,说起来也真是个奇迹。比起沈复幸运的是,这部散佚了后两记的《浮生六记》手稿竟以残缺不全之躯,苦苦熬到了出头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不止一位学者盛赞《浮生六记》为“晚清小红楼”。要我说,这薄薄的一册《浮生六记》远不及《红楼梦》的鸿篇巨制和深远影响,但它更接人间烟火气,写的就是烟火人间的凡人俗事。真情实感是最能打动人的。沈复用率真深情的笔墨,记述了与芸娘简纯逸致的生活,使《浮生六记》至今散发着人性温暖的芬芳!</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听说《浮生六记》还是2010年的事。清人钱泳《浮生六记》手抄本因卷五“中山记历”有可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钓鱼岛的文字记述,经过15分钟的激烈竞拍,以1325万元落槌,加上佣金高达1457.5万元人民币,在国内引起很大轰动。遗憾的是,专家学者大多认为后两卷系后人伪作。</p><p class="ql-block">  读《浮生六记》则是五年后的事了。2015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浮生六记》一时间突然就火了起来,迅速蹿升为全国畅销书之首。那时要是跟朋友说没读过《浮生六记》,都觉得不好意思似的。我读过《浮生六记》原文与译文,也听过手机喜马拉雅的朗读,觉得还是以张佳玮贴切传神的白话译文和导岛声情并茂的声音演绎为最佳。</p><p class="ql-block">  其实,早在2000年11月,沧浪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增补项目被追加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时,就注定了《浮生六记》会因此再度走红。因为,沧浪亭园林既是传承古人审美观的实物载体,也是展现古今历史文化的宽阔舞台。沧浪亭畔沈复与芸娘的爱情故事,注定会融入这份文化遗产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17日七夕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园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连珠合璧,浸入式昆曲《浮生六记》园林版在沧浪亭首演。2019年7月1日,昆曲《浮生六记》剧场版在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赴法国巴黎演出并参加世界三大戏剧节之一的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p><p class="ql-block">  据说,2019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的全本演出门票高达1580元。夜黑时分,观众随演员且行且驻,在昆曲的时空穿越中“浸入”园林版《浮生六记》,“浸入”沈复和芸娘的故事,“浸入”旧时姑苏的繁华盛景。想想当年的落魄与不堪,不知道200年前写下《浮生六记》却无力刊刻的沈复,九泉之下会作何感想。</p><p class="ql-block">  只是,我是大中午来到沧浪亭的,耀眼的阳光下,自然感受不了浸入式园林版的那份情景与意境。物换星移,沧海桑田,沈复与芸娘的燕昵细语早已飘散在悠悠时光中。爱莲居了无踪影,唯见沧浪亭凌空耸峙。拾级而上,“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名联映入眼帘,让人觉得沧浪亭归情自然的美真的是清逸脱俗的。</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浮生六记》中沈复与芸娘的生活就是清逸脱俗的。他们志趣相投,彼此恩爱,超然世俗名利之外,期望平静安定的生活。虽说好梦难成,欢娱易碎,但毕竟他们深情地爱过一生,无怨无悔。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真的像一场梦,在我们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又有多少是值得如此深情回忆并记录下来的呢?每读这本书,常陷入沉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9.7.30 图片选用自网络,谨此向图片作者致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