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首和石头村游记

吾非圣贤

<p>两岸青草相映生,一渠碧水北流去。2020年4月12,周日,一觉睡到自然醒。我们又一次来到南水北调的源头—淅川渠首。这个春天窝家太久了,早晨吃饭时,突然萌发一个去大自然走走的念头。由于没有提前做计划,故目的地也完全是随心所欲,随时而兴。出发时已经10点,到达目的地时已是中午,那天的天格外蓝,春天的渠水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的清澈,顺着地势缓缓北去,如果不是栅栏的阻挡,真想下去喝上几口,那水一定很甜很甜。</p> <p>只要是在室外,孩子们对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一块巨大的石磨都能玩得异常开心。站在桥上,矗立在水中央的大坝清晰可见,日夜不知疲倦的吐着水花。围着库区饶了一段,也没找到一个适合的露餐地。随决定转移地点到内乡石头村去走一走。感谢这个通讯发达的时代,一键导航,路线,路程,时间一应俱全。</p> <p>从淅川渠首到内乡石头村大约50公里,大约下午三点,导航把我们带到内乡吴娅石头村。在山脚下,碰到几个骑摩托车的村民正从山上飞驰而下。其中的两个停在了我们面前的平地上,顺道打听到石头村的路程大约还有800米,要是在平地,这还能叫做远距离吗?可是他们追加了一句,步行大约需要20分钟。心里嘀咕,大人还好,就是担心两个孩子能否顺利爬到目的地。还好路上遇到几波同行的也有孩子,孩子们你追我赶似乎也忘了山路的劳累。交通的发达,如今大山里的人家也已村村有公路相通,通往村子的水泥路两旁到处弥漫着白色木香花的清香。</p> <p>水泥路的尽头,石头村静静卧在山坳里。这坐始建于清乾隆八年的古建筑群,如今已有300年历史。</p> <p>石头村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所有的建筑全由整块整块的石头堆砌而成,低矮厚实。房屋的窗户开得小巧,灰色的石块, 青色的瓦,镶嵌在两山之间。四合院式的石屋大多坐北朝南,依山顺势而建,错落有致,密密麻麻地团抱在一起,这里的房子总能给人一种踏实安全的感觉。</p><p><br></p> <p>此民居是吴娅石头村保存最完整的一处二进院,据说是该村创始人的曾孙所建。四合院的构造,最独特之处当属那个二层暗楼,顺着地势,顶层天窗竟是通向室外的一扇门,真是佩服设计者的智慧!</p> <p>二层小楼天窗外的风景</p> <p>熏黑的烟囱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大山里的天空格外的蓝</p> <p>竹林深处的一块平地,藏着一处人家,门前的古树少说也有百年的历史。</p> <p>这个建于清代的村落,不缺大龄古树。都说八月桂花能十里飘香,很难想象这棵百年的金桂树开花的时候,会不会把整个山坳都给熏醉!</p> <p>从基石到屋顶,整个村庄像一座青石城堡,掩映在茂林修竹、古藤老树之中,浑然天成,绿树蓝天,冬暖夏凉的石屋,真是一个“室外桃源”。</p> <p>犬牙交错的石块层层叠叠,筑这样的石头房屋该很考验工匠的建筑技术吧。不赶时间的旅途往往更轻松随意,不大的石头村住着几十户人家,伴着鸡鸭鹅的交响乐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世外桃源”里。如今发达的通讯让更多人知道了石头村的存在,曾经朴实的村民也学会了经商,开始在自己门口摆摊贩卖鸡蛋,鸭蛋,鹅蛋及各种山野菜。一切都在随着时代而更新吧。</p><p><br></p> <p>人间四月芳菲尽,山间木香花正开。我们走走停停,不是“饿”提醒着,竟然忘了时间,不大的石头村转了约3个小时仍意犹未尽。伴着夕阳,结束行程,打道回府。那辆儿童滑板车成了两个孩子下山的交通工具。一路下来,老大说刹车部位都已发热,倒是节约不少体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