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简书院】讲坛——现代焊接网架为什么会在汾阳开花结果

静水

<p><b style="font-size: 20px;">致简书院编者按</b></p><p>亲爱的书友们:</p><p> 大家晚上好! </p><p> 今天我们荣幸邀请到侯晓东老师做客致简书院,继续回顾汾阳网架的成长历史。现代焊接网架缘何落户汾阳?从起步到现状,从发展历程到功勋人物,让我们怀揣好奇与疑问,静待侯老师为我们精彩揭秘吧……</p> <p><b style="font-size: 18px;">作者简介:</b> </p><p> 侯晓东,1963年11月生,山西汾阳人。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理事,汾阳市作家协会常务主席,市政协常委。2018年,被中共汾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汾阳人民作家”。1984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著有人物传记《马淑玉》(与他人合著),文集《傲向苍穹》,短篇小说《泪珠子滚太阳》荣获1991年吕梁市文联建党70周年文学创作征文二等奖,短篇小说《寡居》在山西大型文学刊物《黄河》上发表。报告文学《“野心家”的狂想曲》荣获1986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山西省总工会、《山西工人报》社“三创”征文三等奖。散文《问道凤山天贞观》荣获吕梁市文联《红色印记离石骨脊》三等奖。小说《寡居》散文《走进厦门》入选《吕梁作家文丛》2013年(散文卷和短篇小说卷)。</p> <p>尊敬的致简书院的朋友们:</p><p> 大家晚上好。</p><p> 很高兴,在群里与大家再次相聚,再谈汾阳网架。</p> <p>  上期谈了网架是什么,汾阳网架从那里来,今天与大家分享:现代焊接网架为什么会有汾阳开花结果,汾阳网架发展历程及现状。</p> <p>三、现代焊接网架为什么会在汾阳开花结果</p><p> 现代焊接网架能在汾阳开花结果,其原因和背景是多方面、深层次的。但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去梳理归纳,回到当年,现代焊接网架之所以会在汾阳开花结果,主要有这么三个要素:天时、地利、人和。</p><p>(一)天时。汾阳网架起步于1979年。</p><p>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但当年的改革首先是从国民经济调整开始的,是从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开始的。而调整一开始带给我们的不是快感而是阵痛,是分娩前后的阵痛。如果没有这场阵痛,也许现代焊接网架就不会落户汾阳。这是不可忽缺的大背景,绝不是官腔和套话。</p><p> 1979年,国民经济大调整的浪潮,无情地冲击着刚刚焕发生转机的汾阳五金厂。当时的主导产品合页、滤油机、油罐等产品滞销积压,产品积压资金高达47万元,企业陷入“寻柴添火”、“找米下锅”濒于倒闭但困境。面对困境,厂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产品销售市场调研组,从小厂走出,走向广阔的市场寻找新产品、新技术。期间,曾计划生产钢木家具、纺织配件和煤运矿机,但经过信息筛选决策论证后均被否决。如果当年企业产品畅销不积压,如果没有市场调研和开发新产品的决策也许就错失这次历史性机遇。</p><p> 当时的机遇很偶然,也很必然。</p><p> 偶然是两位知识分子的一次交谈。1979年当时担任技术员的王育钊,经县工程队技术员刘昌泰介绍,与山西煤炭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刘善维相识。刘善维是我国空间结构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他向王育钊传递了“建筑钢结构”新技术信息及当时国内的发展情况。</p><p> 当时在美国,仅一家公司年产值达3亿美元;在西德,米罗公司每年可为5000项工程提供建筑材料。当时尚无一家专业化生产施工企业。</p><p> 必然是当时的经济体制。因为焊接网架最重要的首先是网架节点焊接球的生产,而焊接球的生产介于机械和建筑两个行业之间,属于国务院两个部管,两个部都管又都不管,所以焊接球省城一直没有列入国家计划。在大统一的计划经济下,靠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的国营大企业接不到生产开发这一新技术的令箭,也不愿越雷池一步。</p><p> 而当时的城镇集体业一直得不到国家计划体制的厚爱,其经营体制是:资金自筹、材料自找,产品自销、盈亏自负,没有国家赐予的铁饭碗可捧,在计划体制的重压下艰难度日。为了生存不得不把眼睛较早盯住市场。</p><p><br></p> <p>(二)地利。</p><p>1.汾阳独特的区域工业经济优势。当时的汾阳手工业系统与其他县级手工业系统相比,机械工业门类齐全,在吕梁多占鳌头,在全省一直名列前十。</p><p>2.汾阳各项技术人才聚集,1958年到1960年间手工业企业转为地方国营企业期间,国家从大城市、大厂矿调来一批技术骨干,拨来一批先进设备,实现了由手工操作向半机械化、机械化的过渡。 这些为网架产业的发展具备了最基本的条件,有了技术磋商、技术攻坚的基本条件。</p><p>3、有几位大胆启用王育钊,支持网架产业的好领导。在这里不能不提当时的手工业管理局为招录启用王育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开发研制焊接网架提供了最有力的行政支持和后勤保障。说到这里我们应该向这两位老领导致敬:时任汾阳手工业系统党委书记,后任汾阳县副县长吴春富先生和时任汾阳县委书记郭巨民。</p><p><br></p> <p>  这是当时的县委书记郭巨民,汾阳人民爱戴的好书记。</p> <p>  居中者为吴春富,当时手工业系统党委书记。</p> <p>  当时王育钊正在中阳县金罗公社农修厂当临时工。首先,介绍王育钊到五金厂的是老工人罗龙珠老师傅。罗师傅是一位为人耿直、勤于思索的工人。他向当时五金厂党支部书记李福贵推荐了王育钊。罗师傅对李福贵说:就凭咱小手工匠人厂里怎能发展起来呢。要发展就要用能人。李福贵是学农业的中专生,刚从雁北地区调回汾阳搞了工业正一筹莫展。罗说:老李,我给你介绍个人,挺能干,就怕你不敢用。罗说完,李福贵不敢拍板了,不得不向党委书记吴春富汇报。</p> <p>  有了郭巨民、吴春富的支持,王育钊心存感恩,有了技术报恩的动力。</p><p> 当时,吴春富亲自召开会议,安排拨付新产品开发经费,多次和王育钊拜见专家教授,焊接球研制成功召开技术鉴定会时,吴书记安排手管局全力以赴提供后勤接待,聘请汾阳最好厨师,在手管局院内搭棚布,起炉灶。专家教授感激涕零,想不到在汾阳受到如此礼遇。</p><p> 当时因网架继续计划内钢材拆指标,吴春富疏通当时吕梁计划委员会(计委)的关系。直接通过省里的关系拜见了时任省委副书记王克文。王育钊从节约木材和山西水土流失的角度给王书记做了生动的汇报,深深感动了王书记,王书记当即安排省计委落实钢材指标。这段情节我写进了短篇小说《潮起潮落》中。</p> <p><b>王克文:</b></p><p><b> </b>1938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人,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太行二专署财粮科科长、太行行署财政处副处长、鄂豫四专署专员。建国后,历任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武汉市副市长,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湖北省委、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顾委主任,湖北省顾委副主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nbsp;&nbsp;</p> <p>(三)人和。焊接网架的技术开发凝聚着一批国内专家教授的心血和汗水。</p><p>刘锡良:前面已经讲过。放一张照片。</p> <p>  下图这两位是李瑞骅与张珑夫妇</p> <p><b>李瑞骅与夫人张珑</b>(北大西语系教授,1973年调回北京,被分配到她先生所在的设计院建筑情报研究所施工室。此后,就一直在设计院从事建筑情报编译和研究工作,1982年创办并主编英文杂志《中国建筑》(前身为《中国建筑文选》),1987年晋升译审,1994年退休,安享晚年)</p><p> 有了张珑女士的支持,一开始汾阳网架就上了《中国建筑》这份业内最权威的刊物。</p><p><b>李瑞骅:</b>(1924-2009),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24年生于上海。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48年赴加拿大桥梁公司工作。1952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应我国政务院邀请,在朝鲜战争期间,绕道欧亚十多国,行程数千里回到祖国,先后担任上海华东设计院、建工部金属结构设计研究所、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工程师、顾问总工程师。他是我国金属结构设计研究工作的先行者和带头人。数十年来,负责过数百项大型军用及民用钢结构工程,包括人民大会堂、首都体育馆、北京325米大气监测塔等重点钢结构工程及援外钢结构工程。数十年来,李瑞骅致力于发展我国钢结构设计和科研事业。负责过数百项大型军用及民用钢结构工程,包括人民大会堂、首都体育馆、北京325米大气监测塔等重点钢结构工程及援外钢结构工程,先后负责编制两届国家钢结构十年科研规划和三本国家钢结构设计、制造、安装规范及规程。多次出席国际会议,发表论文。是我国金属结构设计研究工作的先行者和带头人。多次来汾阳指导,组织技术鉴定会。</p><p><br></p> <p>  下面这位先生是人民大会堂钢结构工程的首席设计师。</p> <p><b>尹德钰</b>,1927年7月生,山东日常人,我国著名的空间结构和钢结构专家,原山西太原工学院副院长、太原工业大学(今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教授。长期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高级顾问(原任副理事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职务。1982年后主要从事空间结构但教学、指导研究生、科研、设计和施工工作,(侧重于三层网架、网架但疲劳、事故分析与处理、网架与支承结构整体计算分析、网壳结构设计等)著《考虑桥式吊车作用的网架结构的研究》、《网架质量事故实例及原因分析》、《网架结构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等,多篇论文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等单位评为优秀论文。</p><p> 尹老师是汾阳网架省内的坚定支持者,也多次来汾阳讲课,培训工人。</p><p><b>刘善维:</b>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刘善维教授级高工。汾阳网架产业的引路人,和最坚定最直接支持者。主要贡献在网架的设计和工程项目的推介上。可惜没找到刘先生照片。</p><p> 当时汾阳网架在山西的工程主要是刘先生设计并推荐汾阳施工的。</p><p>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个居于内陆小城的小厂,在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动中却荟萃了这么多的科技精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天已被炒得很响,当初却不被人理解的“产学研一体化”问题。旧的科技体制,使一批未能列入国家计划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使一大批专家、教授孜孜以求的事业壮志难酬。思贤若渴的王育钊切准时弊,勇敢地叩开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一扇扇陌生的大门,真诚地把专家、教授从象牙塔里请出,聘为自己企业的顾问和自己的导师。这一举止既为专家、教授开辟了横刀跃马的战场,也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引来了源头活水。在与专家、教授的联袂合作中,王育钊以自己的德与才,赢得了理解和信赖。这些专家、教授以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科技信息,推进着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p><p>作为汾阳人我们应该向这几位专家教授致敬。老一辈知识分子可敬可爱。</p><p><br></p> <p>  汾阳焊接球网架产业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p><p>(一)开发起步(1979年---1984年)。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钢网架焊接空心球节点---焊接空心钢球技术研发和产品试制生产。到1984年,汾阳焊接空心钢球,先后荣获国家经委技术开发优秀项目奖、优秀新产品金龙奖,山西省政府优质产品奖。</p><p><br></p> <p>(二)振兴崛起(1984年---1998年)。这一阶段汾阳网架抢抓发展机遇,钢球生产与网架施工双向推动,一起发力,培育了一个具有广阔市场的支撑、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型产业,培育了一个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国内知名品牌,培育了一支专门从事建筑钢结构生产施工的产业工人队伍,开拓了国际、国内两大建筑市场,推动力国内空间钢网架结构领域的发展。</p><p>(三)改制重组(1998年--2008年)。上世纪90年代后期,汾阳网架企业进行过多种形式的体制、机制改革、产业资源整合的艰辛探索。2003年企业资产负债整体转让。改制后新组建的企业承接了原企业的资产,资质和市场。企业改制后,汾阳网架经历过多次分合重组,一大批技术业务骨干力量、组建起新的多家焊接空心钢球及网架生产施工企业。</p><p>这一阶段有发展,但也错失许多机遇,与国内同行拉下步子。</p><p>(四)趋于稳健(2008年--2019年)。这一阶段,汾阳网架产业逐步实现了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说到这,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汾阳网架没有跨,没有散,依旧活跃在大中国的建筑舞台上,依旧是汾阳的骄傲和自豪。</p><p><br></p> <p>五、&nbsp;汾阳网架的现状</p><p> 2019年 9月24日汾阳顺利通过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专家组复验,被确定为“中国焊接空心钢球网架生产加工基地”,并于当天正式授牌。目前,汾阳市共有网架公司24家、汾阳人在外地创办网架公司10家,年生产加工能力近10万吨,带动1万多人就业、5万多人致富。2018年,该市网架公司生产销售焊接空心钢球4万吨,占到国内建筑市场焊接空心钢球总用量的80%以上。焊接球依旧领先,是不可取代的优势。这一点我们必须坚定产业自信,不能妄自菲薄。</p><p><br></p><p><br></p> <p>  今天就暂且介绍这么多,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周三再见:接着讲汾阳网架的商业版图、和历史性贡献。</p><p> 不妥之处请指正,建议意见请提出。</p> <p>结束语:</p><p> 衷心感谢侯老师的精彩分享。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浓浓的乡情。为我们平凡而伟大的网架老前辈点赞的同时,也为记录历史,再现历史的侯晓东老师点赞。向你们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