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五个多小时之后,飞机降落在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樟宜机场位于新加坡东南部,占地13平方公里,其中一半土地系填海所得。<br>樟宜机场T4航站楼国际到达站厅。</h3> <h3>1.樟宜机场。樟宜机场是新加坡主要的民用机场,也是亚洲重要的航空枢纽及世界第五大国际机场。现有航线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城市。2018年旅客吞吐量达6560万人次,飞机起降386,000架次。<br>樟宜机场T4航站楼国际出发候机厅。</h3> <h3>樟宜机场拥有四座航站楼,两条跑道,航站楼之间通过空中列车和接驳巴士换乘。整个航站楼与全新开幕的“星耀樟宜”星空花园里共有超过550家零售店和250余家餐饮店,充分满足旅客的各种需要。<br>机场免税店。</h3> <h3>2017年投入运营的T4航站楼以高科技和未来感著称,旅客离境的各个环节,包括值机、行李托运、通关以及登机等均可选择自助服务。<br>法国艺术家创作的结构雕塑“羽之灵”。三只不锈钢丝编织的大鸟象征着天地之间、梦与现实之间的连接。</h3> <h3>T4航站楼也是一座以兰花为灵感的航站楼,拥有6件主题为兰花的大型动态雕塑。在航站楼中央广场超过200米的上空,6朵花云借助高科技跌宕起伏、美轮美奂。</h3> <h3>T4航站楼的验关及退税窗口。出乎意料的是,在新加坡机场退税,除了给付现金,还可选择中国的支付宝。</h3> <h3>T4航站楼总长37米的罗惹 (Rojak) 壁画,展现了当地售卖本土著名美食和佳节礼品的怀旧老街摊档。壁画中蕴含的多元种族元素,充分展示出新加坡文化不拘一格的韵味,壁画所描绘的文化、美食与传统在当下的新加坡仍然生机勃勃。</h3> <h3>2.地理位置。新加坡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新山市为邻,南邻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并与印尼的民丹岛和巴淡岛都有轮渡往来,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h3> <h3>下图对岸是马来西亚的南方门户、柔佛州首府新山市,近年来海边成片兴建的别墅和公寓吸引了不少境外购房客。</h3> <h3>3.民族。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国民主要由近百年来从欧亚地区迁徙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四大族群中:华裔占比74.2%、马来裔13.3%、印度裔9.1%、欧亚裔混血3.4%。</h3> <h3>3.1.民族社区-牛车水(China Town)。牛车水即新加坡的唐人街,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的殖民时期,是早期华人移民的主要聚居地。因自来水通水之前,牛车运水的情景在唐人街比比皆是,便称其为牛车水。<br>牛车水地铁站出口。</h3> <h3>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牛车水的区域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以联排“店屋”为鲜明特色的街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牛车水地区的破败、拥挤,与周围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1989年政府将牛车水正式划定为历史保护街区,对其进行了保护性的整修和开发,并对承租户约定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责任。</h3> <h3>整修一新的联排店屋色彩鲜艳、外饰精美,无论是百叶窗门、拱型窗洞,还是石膏浮雕、罗马柱,无一不散发出浓郁的南洋风情,特别称道的是,建筑色彩搭配得非常到位,视觉效果极佳。</h3> <h3>如今的牛车水是新加坡华人聚集最多的地方,也是现代购物中心、娱乐中心及美食天地,老街两边是各式各样的商店和餐厅。</h3> <h3>圣诞节的宝塔街,"牛车水街市"场面火爆、人头攒动。牛车水原貌馆就藏身于左侧摊档之间一个毫不起眼的门洞内。要不是高高在上的店招,差点就与其失之交臂。</h3> <h3>牛车水原貌馆(Chinatown Heritage Centre)设于宝塔街一间三层楼房的店屋内,通过图片、采访口述以及其它展示形式,讲述牛车水地区的文化渊源与发展进程,探寻新加坡最早期中国移民的生活轨迹。</h3> <h3>史密丝街(Smith Street)是牛车水的一条露天美食街,在这里可找到最美味的本地小食,比如炒粿条、萝卜糕、Rojak(一种沾有甜浆及碎花生的沙拉)等。大多数摊档的营业时间从11:00至23:00,且价格实惠。</h3> <h3>农历鼠年来临之际,牛车水余塘森街路口搭起了喜庆的金鼠灯彩。据说这组彩灯特邀来自中国的工艺美术大师设计制作。</h3> <h3>牛车水主要入口。</h3> <h3>珍珠坊百货店。</h3> <h3>3.2.民族社区-小印度社区(Little India)。小印度社区坐落在新加坡中南部的实龙岗路周边,是许多印度裔新加坡人的聚集地。因其浓郁的印度风情及宗教文化,被称为小印度。</h3> <h3>这块泥土裸露的“牧场”扼守在从停车场进入小印度社区的咽喉要道。几头色彩斑斓的神牛悠哉乐哉,旁边“牧牛”的印度汉子或站或坐,似乎在守株待兔。</h3> <h3>圣牛背后是小印度社区的导引牌,上面还有二维码,供游人扫码阅读。只是旁边的二、三十块指向牌看得初来乍到的游人云里雾里。</h3> <h3>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北侧的希尔顿花园酒店。</h3> <h3>这里是新加坡色彩最为斑斓的街区,颜色的碰撞,让这里的建筑独具一格,一眼望去全是不同颜色的楼房与门窗,不少建筑的外墙上还有涂鸦,充满了印度风情。有人打趣称上帝打翻了调色盘,一不小心落在了小印度。</h3> <h3>实龙岗路并非林荫大道,栽种有行道树的路段并不多。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东侧警署前难得的一小块绿地,为浓墨重彩的小印度添上了一抹亮绿。</h3> <h3>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坐落在实龙岗路Belilion路口东北角。雕刻有印度教诸神及圣牛、斗士等宗教图腾的、富丽堂皇的门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耀人眼目。寺庙的围墙被涂成红白相间的条纹,极富喜庆气氛。</h3> <h3>印度人开设的工艺品商店里摆放着佛像、银器、铜器、珠宝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茉莉花环和丝制莎丽等工艺品。</h3> <h3>实龙岗路上一家不起眼的手机店,主要经销中国的小米、oppo和vivo等品牌手机。</h3> <h3>3.3.民族风采。<br>“机”不离手(摄于滨海艺术中心前)。</h3> <h3>街头艺人(摄于鱼尾狮公园)。</h3> <h3>和谐共处(摄于艺术与科学博物馆广场)。</h3> <h3>传经播道(摄于滨海湾花园花穹顶)。</h3> <h3>“国际”乐队(摄于滨海湾花园户外区)。</h3> <h3>孤芳自赏(摄于滨海湾花园户外区)。</h3> <h3>三姐妹(摄于花伯山缆车站售票处)。</h3> <h3>祖孙三代(摄于花伯山缆车站售票处)。</h3> <h3>红男绿女(摄于圣淘沙缆车站SUB WAY快餐店)。</h3> <h3>光荣妈妈(摄于圣淘沙海洋馆入口)。</h3> <h3>四小天鹅(摄于圣淘沙海洋馆)。</h3> <h3>大屏小屏(摄于圣淘沙海洋馆)。</h3> <h3>憨态可掬(摄于圣淘沙海洋馆)。</h3> <h3>圣诞快乐(摄于乌节路商业街)。</h3> <h3>跨族情侣(摄于乌节路商业街)。</h3> <h3>孪生姐妹(摄于乌节路商业街)。</h3> <h3>过江之鲫(摄于小印度社区实龙岗路)。</h3> <h3>4.宗教。民族的多样性带来了宗教的多元化,这里有着教堂、寺庙等各种宗教建筑,许多历史悠久的宗教活动场所已被列为国家古迹。</h3> <h3>4.1.佛教。佛教是新加坡第一大宗教,境内寺庙林立,信众约占人口的33%。下图为佛牙寺。</h3> <h3>佛牙寺建于本世纪初,地处牛车水中心地区一条逼仄的小巷-硕莪街里。路过巷口时,其与周边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色彩引我侧目、驻足并按下快门。归来后上网一查,方知乃供奉佛牙舍利的“佛牙寺”。网页显示,佛牙寺楼高五层,系按中国唐代佛寺建筑风格而建,正殿供奉弥勒菩萨,佛牙舍利盛放于由信徒捐资打造、重达 320 千克的黄金舍利塔中。</h3> <h3>4.2.基督教。新加坡的基督教徒(新教和天主教)占总人口的18%。1837年落成并启用的圣安德烈教堂由于遭受雷击,曾于1852-1856年期间关闭,后在原址重建。1942年新加坡沦为日占区之前曾用作紧急医院救治伤员。现为新加坡最具宗教影响的教堂之一。</h3> <h3>唱诗班信众井然有序地聚集在教堂门口,等待开门进入,举行圣诞礼拜仪式。</h3> <h3>圣安德烈教堂门口的魔幻人行通道。</h3> <h3>4.3.印度教。新加坡的印度教信徒约有10万人,占总人口的5%。全国约有印度教寺庙30座,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建于1855年,属于东南亚最常见的泰米尔式印度教神庙,特殊的彩绘门楼属典型的南印度建筑风格。寺庙的围墙,被涂成红白相间的条纹,极富喜庆气氛。是小印度社区核心地带的地标性建筑,庙内供奉着印度教主掌生死的迦莉女神。</h3> <h3>东南亚的印度教神庙设计建造时大量采用浮雕或雕刻的手法,注重视觉效果,力图以环境教化信众。除了寺庙内部,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神庙门塔及两侧围墙上均有大量的神像群塑,营造出一种天界诸神俯视凡间的氛围。</h3> <h3>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门楼上的印度教诸神与圣牛、斗士等彩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耀人眼目。</h3> <h3>5.交通。新加坡的公共交通,以地铁、巴士为主,轻轨、的士为辅。全岛巴士共有超过300条路线,近4,000辆车,班次间隔约为6至20分钟。下图为兀兰路地铁站公交枢纽,新加坡捷运的大巴蓄势待发,指向牌清晰明了。</h3> <h3>新加坡公交的两大运营商:捷运和Smart的大巴在红灯前停车等候。</h3> <h3>新加坡的地铁系统自1987年开通运营,现有北南、东西、北东、市区及环线等5条线,线路总长170.1公里,车站121个。地铁的运营时间从早上5:30起到凌晨1点结束,班次间隔约3至5分钟。下图为北南线兀兰路站和乌节路站的配套商业街。平安夜的地铁车厢里,座“有”虚席。</h3> <h3>6.旅游。6.1.三巴望公园。三巴望公园位于新加坡北部海滩。公园里这栋盖在山坡上的白色建筑,原系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英国皇家海军驻远东海军总司令官邸,现改成餐厅。居高临下的地势为客人提供了观赏海景的极佳视角。</h3> <h3>公园西侧原系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皇家海军的军事基地,现为新加坡造船厂。</h3> <h3>新加坡的海岸线虽然长达二百多公里,然而海边的天然沙滩并不多。<br>三巴望公园里难得的天然沙滩。</h3> <h3>设置在三巴望公园交通要道的一块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导引牌,旨在为心跳骤停、急需使用AED的人们第一时间提供救助。</h3> <h3>“倒影”是摄影爱好者的最爱,只要是拍水景,十有八九离不开倒影,就连地上的一汪积水也会激发灵感、想方设法拍出倒影的感觉来。三巴望公园斜坡上一棵枝干弯曲的鸡蛋花树,在夕阳下选择适当的角度拍出了倒影的感觉。</h3> <h3>凤凰木。</h3> <h3>小叶榕。</h3> <h3>三巴望公园里被印度教教徒視作“圣树”的炮弹树。图右为炮弹树局部,鲜艳的小红花在兰天白云的映衬下绚丽夺目。</h3> <h3>6.2.中央商务区。新加坡国土面积719平方公里,约为上海的九分之一,有城市国家之称。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位于新加坡河两岸,其中北岸是行政区,南岸为中央商务区,珊顿道两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其业主不乏世界各国金融、保险及房地产业巨头。<br>下图左起:美洲银行美林、澳新银行、新加坡英康保险、新加坡国浩房地产、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汇丰银行、中国银行、马来西亚银行。</h3> <h3>下图中间的“小个子”是中国工商银行(ICBC)。</h3> <h3>新加坡星展银行(DBS)前的树形街头雕塑。</h3> <h3>“新加坡”的马来语意为“狮子之城”。矗立在新加坡河河口的鱼尾狮雕像,是新加坡的精神象征和标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