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在太原市教科研中心孙静老师和李莹老师的高效有力组织下, 高中英语教研群内第十期教研活动如期开展。4月14日上午8:55-9:40,太原三十中杨丽茹老师进行了在线教学展示。本次授课主题为选修七六模块的主阅读课文。近四百名名师生实时在线听课,杨老师的课堂设计与教学表现受到了老师们的广泛赞誉。</p><p><b>设计理念</b></p><p>结合疫情期间钉钉网络授课的实际情况,采取反转授课形式,即学生先利用学案自主学习,再在课堂上集中解决文本中的重点难点。本节课创设了帮助周口店遗址吸引更多游客的真实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一则网络上的真实广告训练学生的寻读技能,并实现巧妙过渡。利用合理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以致用,边学边用,学用一体,给学生以学习的成就感。整堂课浑然天成,激发了学生爱护文物古迹,以及学生的家国情怀。</p><p><b>文本分析</b></p><p>本文结合第一部分(事物性说明文)和第二部分(事理性说明文)对周口店古人类遗址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周口店遗址正在经历的困境。文章长度长,生词量大,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p><p><b>授课目标</b></p><p>语言能力:学生在语境中识别本课文中的新学词汇,并识记意义,对于本文中出现的contribute to等课标词汇,要求学生在语境中猜测词意并在语境中正确运用;能够识别说明文的文体特征;</p><p>思维品质:让学生判断两篇文章的连接依据,培养学生的深层次逻辑思维能力;</p><p>文化意识: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保护遗产人人有责的意识,激发学生保护家乡的文化遗产的热情;</p><p>学习能力:学生利用网络音频视频文字资料提取有用信息,并且进行分析整合,利用网络软件,制作周口店遗址简介视频;通过学案自主学习。</p><p><b>简要授课流程</b></p><p>导入:创设真实请情境,快速聚焦,引出周口店遗址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而知名度不高的旅游景点。让学生帮助周口店遗址设计海报,提高知名度。利用这一活动形式创设较为真实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 <b>Part 1 阅读</b><br>对海报内容进行预设,找出课文中与海报所需相关的信息,进行提取,做到学用结合。利用多样的活动形式提取文本信息,监测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情况。<br>海报第一部分:从课文中提取出对周口店的简介介绍。 海报第二部分:提取周口店遗址发生的重大事件。<br>对细节信息进行提问,如,1937年发掘工作为何停止,又为何能在1949年重启。让学生感受强大的国家背景对于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加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进一步提问1987 年发生了什么,自然过渡。 海报第三部分:通过列数字,举例子,进行对比等方式感知周口店遗址史料丰富,价值巨大,对于探知人类文明起源的重大意义,同时也让学生观察到了说明文的写作手法。 <b>整合</b>:整合呈现海报三部分内容,梳理总结出第三部分的关键词为how:“Amazing” ,前两部分围绕what:“Caves of Zhoukoudian”展开,从而引出文章也即海报的标题“the Amazing Caves of Zhoukoudian”。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给说明文选择标题:是什么+怎么样。至此,学生已经收获了事物型说明文的标题选择方式,发展线索,以及写作手法。 <b>过渡</b>:结合网络上的一则周口店遗址的游览信息,锻炼学生的寻读能力。并就“2016年8月能否游览周口店遗址”,引出遗址遭到破坏,使得课堂环节巧妙过渡。开始第二部分的阅读。 <b>Part2 阅读</b>:按照找出问题-成因-解决建议(路径)的思路进行阅读。 <b>两篇文章的整合:</b><br>对文章两部分的篇章结构进行分析,引发学生对于文章框架的深层次思考:为什么文章的两部分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主题,第一部分讲的是周口店遗址的前世,第二部分讲的是周口店遗址的现状,我们也应该为遗址保护的未来做贡献。那么,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进行读后环节的检测。 <b>课后作业</b><br>课堂总结,本节课帮助扩大了周口店的知名度。山西的旅游业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资源丰富,但是知名度低。激发学生对于本土文物的保护热情,引导学生心怀天下,情系家乡。利用本节课所学说明文的写作方式制作一张内容丰富的海报,为家乡的文化景点打call,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山西旅游产业的发展。 课后,李莹老师第一时间表达了对杨丽茹老师课堂设计的赞赏;孙静老师带领下的师徒青研团内大家也就本节课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三十中高中英语组的老师们见证了这堂课的蜕变,纷纷表达对这节课的评价;太原市高中英语教研组群中的老师们纷纷表示杨老师的这堂课真是一堂令人受益匪浅的好课。 组内评议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研员的指引和帮助,离不开他们精心创设的平台、提供的宝贵机会。太原市教科研中心孙静老师和李莹老师几乎每学期都深入三十中英语课堂,听课、评课,指出教学研究的新风向,指导老师们的授课与教学研究工作。<br>太原市第三十中学英语教研组是一个充满朝气,精悍干练的团队,一共十名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在教研组长贾莉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参与并完成了外研社测评基金,山西省十三五规划课题等重大课题,另有一项国家级课题正在进行中。在教科研中心组织的空中课堂展播活动中,教研组贾莉老师和牛丹老师获邀,分别就“高考完形填空试题及备考策略”以及“高考英语阅读中的词意猜测解题技巧”进行了专题讲座,为备战高三的学子们指明了方向,提出备考建议。<br> 三十中初高中英语教研组合影 贾莉老师在空中课堂授课 牛丹老师在空中课堂授课 组里老师们的快速成长离不开贾莉老师的带头示范,更离不开贾莉老师的倾心奉献。每次组里有人讲课,贾莉老师都积极组织大家听课评课,为大家提出各种各样的诚挚意见和建议。<br>有时是午间休息时间,有时是晚自习后,但大家总是说“没问题”,“放心吧”,“有我们呢”。教研组成员积极参加听课评课,广泛发掘创新思路,反复推敲细节,尽可能使文本挖掘更深入,课堂学习更高效,课堂学习效果更显著。本次研课中老师们依旧是克服了种种困难,为杨丽茹老师提供了坚强的后援力量。 老师们随时随地分享好主意 高一高二的教师就本课内容进行教研 高三教师在封闭期间多次就本课进行研讨 钉钉网络授课以来,三十中英语组坚持高效教研,教研时大家提出网络教学中的困惑,共谋高效教学的路子,毫无保留地推荐好书佳作,分享读书心得,汇聚优质学习资源。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共同应对网络授课方式带来的新挑战。<br>三十中英语教研组是太原市第三十中学校的一个缩影,教研组每个成员的成长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邀请专家来校做讲座,派老师们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外语文化节活动等,都受到学校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关注与大力支持,同时也离不开三十中同事们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