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赴了春之约

梅下吹笛

<p>  与春天的每一个情节贴近,任何时候都不算晚。</p> <p> 很多敏感的文人对早春表现出一种初遇的欣喜,似乎感受到自己的生命也与那染遍山河的新绿一起长出鲜嫩的颜色,浑身勃发出无法压制不想内敛的力量,似乎听到自己甚至不复年轻的生命拔节的声音,眼里只看到光,看到希望,看到这个世间鲜活的气息在跃动,在跳荡。</p> <p> 浅草很快长深,鸟鸣清脆敲击空气如点破清澈的湖水,各色花绚烂整个仲春的时节,文人和非文人都酣饮春天注入到每一个空气分子中的灵动气息,或亢奋,或沉醉,或狂放,甚或痴迷,每一个人都想抒情。风雅之人唱桃红,歌柳绿;写“杏花春雨”,书“晓风晨露”;画一幅“梨花带夜月”,弹一曲“海棠含朝雨”……质素之民则培新苗,忙春耕,与春之间有更为亲密的接触,更为深情的相拥。</p> <p> 时间总是在我们还没享尽春的温软富丽的时候,就匆匆流走。暮春来得很急。面对乱红飞舞,面对落英满地,无需矫情地附庸风雅伤感春归无声。</p> <p> 2020的整个春天,我们错过了很多:早春时错过幽泉解冻,仲春时错过百花盛放。但不遗憾,山野自在那里,以一种安静美好的姿态端坐,等着拥你入怀。</p> <p>  因为不见,所以更觉每一个寻常日子的珍贵,每一方自由空间的难得,每一处自然小景的优美,每一个生活细节的值得品味……</p> <p> 于是山河大致重获安稳的暮春,再不能辜负,再不能无视那些轮番出场、必然会展现美好的山河自然,出去走走吧!</p> <p> “林花谢了春红”,风吹柳絮满城。看什么呢?青山小径犹在,近云台阶犹在,去登山吧!看满目青翠,看澄澈泉水,看碧云悠悠,看莺飞燕舞。再不然,就听松涛阵阵,听溪泉低吟,听鸟语啁啾,听农人在无数人付出眼泪心血甚至生命重获的太平里唱采茶曲插秧歌,把看到听到的一切细细品味好好珍惜。</p> <p> 于是,星期天的上午,做完该做的事后,三五个朋友出发往不远处的云雾山出发了。</p> <p> 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来到景区。几个人都不是第一次来,对以往来时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情景记忆犹新,都说这次人不多,是那种不需目光掠过人海找角度看景拍照的光景,又不至过于冷清,真正恰到好处,是看风景该有的上佳状态。</p> <p> 云雾山是以杜鹃花海驰名的,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应该在三月底四月初开得旺盛。一幅巨大的粉色绸缎随山势的起伏飘逸出光泽明暗交织的灵动波纹,给我们展现出人间地面云蒸霞蔚的壮丽气势。盛花期出游此地,你会收获不同于看海看峰看草原的别样震撼。</p> <p> 四月中旬,明知花事已了,我们还是来了,就为了不至于错过整个春天,为了感受这一年四季的完整,也为了更爱,为了珍惜,为了让“这世间每一个细节都变得那么可贵”的感触铭刻于心。</p> <p> 我们在景区停车场下车后,沿着一条宽阔的柏油路步行往山的深处行进。路两边人工培植的杜鹃花依旧开得热闹,这些杜鹃单瓣复瓣大朵小朵各种花型,粉色红色紫色白色艳丽缤纷。</p> <p>  路依山弯曲,花沿路迤逦。在这样的路上走着,不担心有选择恐惧症,因为任一种颜色,任一种花型都是组成这富丽的美、热烈的生命气象的一部分,我都喜欢,都想把她留在眼底,放进心里。</p> <p> 走完好几里的山间柏油路,终于来到杜鹃花海所在地的那几座山脚下。因为本来知道盛花期已过,因为这次出游只是为了找回曾经的、也是期望以后一直保有的正常生活,所以会不会见到花的海洋,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现在到了,没有见到盛大的场面,也就没有一点遗憾。</p> <p> 山还是照爬。选择最陡峭的那条路吧,依山凿出的石头台阶,一级一级,以七八十度的仰角倾斜绵延到半山腰的亭台,然后是围绕几座山,修在杜鹃花海中的栈道。栈道上下都是杜鹃花丛,在这样的路上走着,就是在一片立体的海中徜徉,不用仰头俯首,你就能看到不受目力限制的无边红艳间杂星点绿色的浩瀚。</p> <p>  攀登上山的台阶时,眼睛只敢看脚下的路,路两边的风景则无暇也无力去欣赏。腿是酸痛沉滞的,喘气是急促粗重的,腾不出观看的动作和惊叹的声音。</p> <p>  可那种攀爬的艰难不正是生活该有的实实在在的感受吗?不是对未来虚无缥缈的幻想,不是对刚过去的经历一直感觉噩梦般的不真实不愿接受,我要的就是这种真实感,这样才能避免虚浮远离恐惧。</p> <p> 到山腰的栈道上,没有攀登的艰难时,还是看到了一些景色的,虽只有少数的几大蓬依旧鲜艳的映山红,大片的花枝只剩残花,枝上长出的嫩叶又远没有浓密蓬勃,使整个景显得潦草杂乱,如一幅完全不注重构图只用单调的两色随意点染的低端画,但世间该有的平常健康静好样子,暮春时节该有的成长故事,就是眼前的模样,这是我们该珍惜而以前不曾上心的正常风景。</p> <p>  再次面对,才知很多以为必然如此毫无奇特之处最易得到不必大惊小怪的物事,其实是我们充满未知变数的生命过程中要珍视的美好。</p> <p> 于是将抚爱通过眼睛传递到还开着的花上、长出不久的新叶上,将欣赏通过手和镜头传递到交错横过栈道遮蔽头顶只剩残花的杜鹃枝条上;将不辜负春天以至夏秋冬每一个细节的心思传递给山川大地的每一寸肌肤:经历磨难的人们,不会颓丧,不会挥霍安稳的日子,只会更爱,更珍惜。</p> <p> 这平常的日子,从此都是劫后余生的难得!</p> <p>文字/梅下吹笛</p><p>摄影/梅下吹笛及朋友</p><p>编制/梅下吹笛</p><p>2020.4.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