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越是收官之时,越要把工作抓实抓细。五佛乡始终坚持以“农村低保承担着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的重要职责,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注重“一把关四紧盯”,切实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解决后顾之忧,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形成政策合力,确保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织牢兜底保障网。</p> <p> 严把程序关卡。首先是明确时限要求。依托全乡召开的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会议,明确要求各行政村民主评议会必须在每月6日前召开完毕, 12日前上报确定的特困供养、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人员花名册,及时提交党委会研究决定。其次是明确程序性事项。特困供养、低保和临时救助的申请、审核、审批,要严格规范救助申请受理、信息核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公示的工作程序,入户调查由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和村组干部3人以上进行,实行“谁入户、谁签字、谁负责”。低保对象长期公示、定期核查,低保经办人员近亲属备案制度等,根据核查情况及时进退升降,确保认定准确。</p> <p> 紧盯兜底保障。全面运用农村低保家庭困难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有效期管理等手段,进一步精准认定农村低保对象。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未脱贫建档立卡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低收入家庭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落实“单人保障”政策。对享受低保后仍然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众,综合运用临时救助、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多种措施,提高救助水平,保障基本生活。截止目前,全乡共有兜底保障对象168户418人,其中:一二类低保对象129户377人、特困供养对象32户34人,占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对象总人数的50.36%,单人保7户7人。</p> <p> 紧盯特困供养。严格按照《特困人员认定办法》重新核定特困供养对象,做到对象精准;严格落实乡镇主体责任,将分散特困供养对象责任包抓到人,与监护人全部签订供养协议,全面落实定期探访制度,监护人每日探视1次以上,乡、村干部包户包人每月走访探视2次以上。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按照“三个一”要求为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提供照护服务。截至目前,全乡特困供养对象45户47人,其中,分散供养41户43人,入住景泰县福利院集中供养4户4人。</p> <p> 紧盯临时救助。对返贫人员、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及因就学、疾病治疗、解决住房问题等支出大的家庭,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及时予以救助。截至目前,共为50户87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8.2万元,人均补助2091元,其中:疫情期间,经乡村两级主动发现,并予以救助2户6人;大额临时救助1户5人。</p> <p> 紧盯渐退机制。按照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对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含政策性兜底保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农村低保标准的严格落实渐退机制,及时退出农村低保范围。同时盯紧已渐退的三四类低保对象,家庭发生变化时,加强临时救助与低保政策的衔接,给予临时救助一段时间后生活仍然困难的,按照程序及时纳入低保范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