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

张自口村幼儿园

<p>2018年6月9日,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的《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下称《指南》)在北京发布。</p><p>《指南》内容涉及3~6岁学龄前儿童每日各种身体活动,其中以运动为重点,为幼儿园、家庭及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儿童保健专业人员等提出行之有效的运动推荐与指导,帮助学龄前儿童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让运动成为幼儿启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p> <p>从幼儿的成长规律和生理学的角度讲,运动是健康成长的刚需,因为运动是培养孩子体格、心智、社会性全面发展的“完整儿童”的基础。<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全球著名早教专家玛格丽特·萨特认为,运动落后,宝宝的认知和语言便会落后,智能发展也会相对滞后,因为身体认知是脑神经发育的基础,更是人类发展一切认知的基础。</span></p><p>《指南》将幼儿运动的益处从生长发育、环境适应、心理发展、动作技能四个方面做了说明,通过全民科普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幼儿运动教育和体质健康。</p> <p>《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对3~4岁、4~5岁、5~6岁年龄段的动作发展设立了清晰的目标;《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中明确了针对3-6岁中国幼儿的体质测试指标,所针对的标准项目为身高、体重、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平衡能力、灵敏性、协调性和柔韧性。</p><p>《指南》的出现,进一步对幼儿体育教育开展的方向和方式做出了细化,对幼儿园及家庭具有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义。依照如上三项标准来设计、开展幼儿体育运动,其教育意义必将再上新的台阶。</p> <p>《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要求每天为幼儿安排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在不断出台的学前教育有关新政的指引下,幼儿健康管理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p><p>《指南》再次强调幼儿要保持充足的运动量,更要符合成长规律,因材施教,通过多样性及趣味化的设置来满足幼儿的动作发展,让孩子在快乐中拥有强健体魄。同时,《指南》对幼儿健康监测评估做出的要求更加具体,让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对幼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评量,实现运动效果“可视化”,让运动游戏教育成为学前教育中的“必选项”。</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幼儿运动的目的和意义</span></p><p>运动对于儿童的性格、智力、自尊心、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等等都有好处,且受益终身:&nbsp;</p><p>1、运动能赋予孩子们健康的身体;有效降低儿童患上高血压、心脏病、等病症几率,全面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并强化骨骼、血管和关节:&nbsp;</p><p>①使儿童身高明显增加&nbsp;</p><p>②使儿童肌肉逐渐丰满&nbsp;</p><p>③使儿童心肺功能良好&nbsp;</p><p>④使儿童胃肠能力增强&nbsp;</p><p>⑤使儿童神经系统正常&nbsp;</p><p>⑥使儿童身体素质提高&nbsp;</p><p>2、运动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增多大脑毛细血管数量,促进大脑神经元之间建立永久链接,提高儿童身体调节、平衡、反应、灵敏度、运动技巧、大小肌肉的发育水平。 真正促使孩子们<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肢更发达、头脑更聪明”</span>。&nbsp;</p><p>3、运动有助于儿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儿童更有自信、行动上独立自主、做事情更有效率。运动好的儿童更有社交能力、更受同伴欢迎,未来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运动让孩子们身心放松、心情舒畅,让神经元自由的链接。</p>

儿童

幼儿

运动

指南

学龄前

健康

发展

身体

认知

孩子